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三):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

宏观经济与政策 2021 年 05 月 10 日 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三) 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宏观深度 宏观报告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深度报告 *财政视角下的碳中和》 2021-04-29 《宏观深度报告 *投资视角下的碳中和》 2021-04-08 证券分析师 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90001 zhongzhengsheng934@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张璐 一般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100009 zhanglu150@pingan.com.cn 本报告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 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 或估值分析。  本文是我们“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系列报告的第三篇,聚焦于“碳中和”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展望。 1. “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型风险。本文简要阐释了“碳中和”对金融稳定的若干潜在影响。1)高碳资产搁浅。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ERNA)2017 年的测算,若从 2015 年开始,走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路线,那么 2015-2050 年全球将有 10 万亿美元的资产搁浅,若延迟采取行动的时间至 2030 年,将有 20 万亿美元的资产搁浅。2)化石能源领域融资受阻。根据 IRENA 的测算,截至 2050 年,化石能源领域所需年投资额需较 2015-2018 年减少七成左右。目前已有 30 多家全球性银行和保险机构宣布将停止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金融资源的预先撤出蕴藏金融风险。3)能源供给和价格冲击。暗藏“类滞胀”风险。 2. 中国低碳转型风险不容小觑。我国面临的资产搁浅问题更为严峻:1)2020年我国煤电厂产能仍在净增加,而全球除中国外已经达到负净增水平;2)煤电设备整体偏“年轻”,2020 年我国运行状态的煤电设备使用年限低于在10 年以内的产能占比 46%,20 年以内的产能占比 89%,全球除中国外,20年以下的煤电设备产能占比仅为 45%;3)火电装机分散,2017 年我国使用火力发电设备的 2597 家企业中,有 647 家企业装机量不足 20MW,1470家企业装机量不足 100MW,发电产能置换涉及的领域更分散。4)我国火电行业高杠杆运行的特征突出,容易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承压并带来金融风险。 3. 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中国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货币政策将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防范转型风险。主要通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增强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二者需要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并向国际对标为前提。二是,调动金融资源,对于是否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仍有待研究(国际实践中暂无央行调降绿色信贷的风险权重的做法,但绿色权重因子、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等做法已进入探索研究阶段),对于建立有效运转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欧美国家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此外,“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供给冲击,将给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尤其是“类滞胀”)和经济增长(主要是结构分化)带来难度,2016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景可资对照。短期内有望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二:一是,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绿色化”改进;二是,将更多优质绿色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抵押品范畴。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宏观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 23 正文目录 一、 “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型风险 ..............................................................................4 1.1 高碳资产搁浅 ...................................................................................................... 5 1.2 化石能源领域融资受阻 ........................................................................................ 6 1.3 能源供给与价格冲击 ............................................................................................ 7 二、 中国低碳转型风险不容小觑 ..............................................................................7 2.1 我国面临的资产搁浅成本较高 .............................................................................. 8 2.2 高碳企业融资暗藏金融风险 .................................................................................. 9 三、 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 ............................................................................12 3.1 职能一:防范转型风险 ....................................................................................... 13 3.2 职能二:调动金融资源 ....................................................................................... 15 3.3 职能三:应对供给冲击? ................................................................................... 20 pOmPrPzQoPqQrOtQtMmQoP7NdN7NtRpPnPmNkPoOmReRnMrR8OnPpMxNmQzQvPnOtM宏观·宏观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3 / 23 图表目录 图表 1 不同政策约束下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5 图表 2 全球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价值巨大..............................................

立即下载
金融
2021-05-30
平安证券
23页
1.32M
收藏
分享

[平安证券]:宏观视角下的碳中和(三):货币政策视角下的碳中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2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表18 2021 年 4 月以来 10年美债利率走势趋于钝化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图表17 10 年 美债利率与美国联邦政府支付的“净利率”的差异主要源自长短债利差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图表16 10 年 美债利率与美国联邦政府支付的“净利率”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图表15 疫情后美债长短端利率均可能长期低于疫情前的预期水平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图表14 2021 年 2 月以来 10年期美债利率快速攀升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图表13 美债的外资持有占比自次贷危机以来呈下降趋势,疫情后更急剧下降
金融
2021-05-30
来源:宏观深度: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