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检讨与建议
第 01 页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检讨与建议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主权部 一、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梳理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进程中,金融改革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领域。根据金融改革的关键节点和内容,我们将金中国融改革进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 1978-1992 年为探索阶段,以开办经济特区和调整汇率制度为主要举措 1978 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之路,政府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改革开放在促进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对外开放的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序幕。本阶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试行“以点带面”策略并开设经济特区。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以及资源支持等优惠举措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这一时期,新中国迎来第一批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二是通过双汇率制度安排促进贸易出口。政府采取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汇率制度安排,逐步增加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比重,将过去人民币兑美元高估的官方汇率从 0.6676(1980 年)逐步贬值到 0.1879(1991 年),以支持贸易出口增长。三是开启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机制。一方面,引进外资机构。1979 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是中国金融机构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1992 年美国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标志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起步。另一方面,走向国际金融市场。1982年中信公司在村野证券的帮助下在日本金融市场发行 100 亿日元的国际债券,是中国成立后首次在国际市场融资,标志着中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 (二) 1993-2000 年为奠基阶段,主要特点是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启利率市场化并吸引国际直接投资 1993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中国全力开启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议》,从顶层设计上定调了对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蓝图。本阶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金融业改革开放:一是全力引进国际直接投资(FDI)。1993 年政府推出“以市场换技术”政策来吸引 FDI 的流入,允许有条件的开放部分国内市场,来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二是取消双重汇率制度并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1994 年央行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 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自主定价,标志着利率第 02 页 市场化正式开始。并在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制度和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把握金融业改革和开发的方向和进度。三是扩大经常项目开放。1996 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在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上则采取渐进式开放。 (三) 2001-2008 年为提速阶段,主要通过引入境外合格投资者、向境外金融机构开放国内市场 随着中国在 2001 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业改革开放由政策初探向制度实践加速转型。本阶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金融业改革开放:一是大力扩展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力度。根据中国加入 WTO 时的承诺,将在 2006 年 12 月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对我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并取消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以及其他非审慎性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二是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监管部门自 2003年起开启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并于 2006 年落地境内合格机构投资制度(QDII),有助于带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三是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2005 年中国政府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四是形成金融分业监管格局。2003 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构成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一行三会”的正式形成也为我国接下来的金融业深度改革和开放奠定了监管制度基础。 (四) 2009-2017 年为稳健推进阶段,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标志 本阶段以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市场互通互联为标志加速中国金融市场向国际化迈进。本阶段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金融业改革开放:一是利率市场化完成最后一公里。2013 年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限制,并于 2015 年取消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限制,央行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管制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为之后的汇率改革打下基础,自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二是通过组合拳完成汇率制度的全面改革。2015 年“8.1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有助于反映外汇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2016 年央行引入“货币篮子”作为人民币波动的参考基础,在稳定币值稳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17 年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新机制有效抑制了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有效增强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报价基础+盯住篮子+逆周期因子”的组合拳共同推进汇率制度完善,标志着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全面建立。三是助推资本市nMtQtNxOmNpPoRmPoRnRqR9P8Q6MnPnNsQoOkPoPmOjMsQmQaQnPpNvPtOyQvPrMqM第 03 页 场互通互联。2009 年起,央行积极扩大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人民币结算;2015 年,央行向境外央行、国际金融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2014-2017 年,监管部门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渠道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四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倡议。2015 年,由央行组织开发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式启动,该系统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业务效率。2016 年 10 月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后的第五种 SDR 篮子货币,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更进一步。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理念。2014 年推出 400 亿美元“丝路基金”助力“一带一路”发展。“一带一路”倡议高度汇集了融资、投资、贸易等众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项目,在贸易与投资结算、跨境融资等领域,将催生出更广泛的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有助于扩大人民币流通规模并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五) 2018 年以来,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深度开放的新时代 2018 年以来,中国金融行业频出对外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以人民币计价的世界大宗商品期货体系建立和全面放宽金融业市场准入为代表,并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金融业监管体制也适应市场需求做出调整,中国金融行业进入全面深度开放的新时代。 本阶段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金融改革开放:一是持续扩大金融机构开放
[联合资信]:金融行业: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检讨与建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3M,页数17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