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系列:居民存款高增,报复性消费会出现吗?
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G20 峰会影响几何? 居民存款高增,报复性消费会出现吗? 债市启明系列|2020.5.14 ▍ 中信证券研究部 ▍ 核心观点 明明 首席 FICC 分析师 S1010517100001 章立聪 固定收益分析师 S1010514110002 余经纬 固定收益分析师 S1010517070005 2020 年 4 月金融数据已经公布,在总量金融数据高增的同时,居民存款的增长也非常显著:前 4 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 56704 亿元,而同期企业存款仅仅增长了 30300亿元,这一现象显然与信贷总量较快增长与疫情冲击下消费停滞相关。与居民存款大量增加相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下降了 19%,那么当疫情冲击逐渐减弱时,天量居民存款会不会带来报复性消费? ▍影响消费的三大要素: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以及消费习惯。①居民受到流动性约束。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很小(历史上最多不超过 5.5%),且我国超前消费的意识也并不强,因此利用消费性贷款平滑跨期消费实际上并不普遍。同时居民收入调整总体不灵活,从自相关系数上看滞后 1-2 个季度可支配收入大概率也变化不大,居民会预期 2020 年年内收入增长的减速,后续消费的回补很有可能慢于收入的回补。②居民消费受到预防性储蓄以及消费习惯的影响。居民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以及收入预期的影响,还受到储蓄倾向影响,收入仅仅是消费多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对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加大了居民的储蓄倾向,从近年来城镇居民的储蓄倾向(1-消费性支出/可支配收入)来看,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 ▍当前货币总量的高增与流动性分配不均同时存在。从往年经验看,企业部门的存款往往会在 1、2 月通过付薪渠道更多的转移至居民部门,而这部分居民存款也会在3 月经过消费回流企业。今年 M2 增速的上行与流动性分配不均的情形同时出现。流动性分配与消费形势如何结合:通过数据计算我们认为:①商业银行向企业与居民部门分别发放了约 6 万亿、1.2 万亿元贷款,又通过债权投资向企业支付了约 2.65万亿元;②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支付了大约 7.9 万亿元薪酬以及财产性收入,而居民部门通过消费向企业部门支付了约 2.6 万亿元。从往年经验看社零总额大致等于居民向企业支付总额的 3 倍,且 2020 年金融数据也同样支持这一经验。 ▍从 4 月金融数据情况看,预计社零消费大概率温和回升。在考虑到居民信贷与居民存款的差额后,居民部门 4 月单月即向外部支付了约 14600 亿元流动性;企业向外支付的流动性大约在 1 万亿元左右。如果假定非银存款的增加是由居民与企业等额贡献的,可以大致估计出 4 月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大致在 10500 亿元左右,该值对应的社零总额同比也基本不变。 ▍二季度企业薪酬发放大概率维稳,消费走势的关键是居民如何分配收入。目前居民消费的减少造成了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的挤压以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下滑。目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仍在 70%左右,供给弹性实际上很大,影响消费的核心已经由供给能力转向终端需求。 ▍债市策略:2020 年春节后,在银行信贷高增长的背景下居民部门累计了大量的存款,目前社会消费的低迷并非源于供给不足或是居民缺乏收入,而是由居民部门的储蓄偏好提升引起。放眼中期,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自相关性很强,二季度内居民收入的增长预计不会有很大的转向,消费增速呈探底温和回升而非“V”型反转的概率更大。我们依旧对短期经济的复苏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居民消费需求的改善大概率也非一蹴而就;目前货币政策依旧维持静默,利率突破前期底部的概率较小,预计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 2.4-2.6%的区间运行。 债市启明系列|2020.5.1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2020 年 4 月金融数据已经公布,在总量金融数据高增的同时,居民存款的增长也非常显著:前 4 个月居民存款累计增 56704 亿元,而同期企业存款仅仅增长了 30300 亿元(同期企业贷款共投放 69963 亿元,居民贷款共投放 18742 亿元),这一现象显然与信贷总量较快增长与疫情冲击下消费停滞相关。目前市场对 2020 年居民消费的担忧主要集中于前期“挖坑”的消费是否会全数回补至二季度,但我们可以回看 2019 年:彼时居民存款累积的额度与当下大体相似,但 2019 年二季度社零消费增速也只是小有反弹。从这个对比看,在对经济增长不确定更大的当下,居民消费倾向边际快速提升的概率似乎并不大,消费温和回补而非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更高。 图 1:短期内居民存款同消费呈现反相关(%)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 为何高储蓄没有带来高消费? 影响消费的三大要素: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以及消费习惯。按照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框架,个体依据其收入流的分布、跨期效用分配以及借贷成本调整其在整个生命内的消费,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就是消费整体呈现平滑,暂时的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不会很大。但从实际角度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二者增速基本一致,近期的疫情冲击使得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 0 增长,但消费却下滑了近 20%:大家都知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暂时的,但消费依旧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首先,居民受到流动性约束。流动性约束指的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个体获得收入与信贷的能力。由于我国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在社零总额中的占比很小(历史上最多不超过5.5%),且我国人民超前消费的意识也并不强烈,因此利用消费性贷款平滑跨期消费在我国整体实际上并不普遍。同时由于居民收入调整总体并不灵活,从自相关系数上看滞后 1-2个季度可支配收入大概率也变化不大,居民会预期 2020 年年内收入增长的减速。最后从我们收集的上市银行居民贷款利率来看居民贷款利率变化很小,在收入增速减慢的时期消费贷利率也并未下调。综上所述,居民预期的收入下滑叠加并不普遍的借贷消费使得疫情冲击对消费的影响可能比对收入的影响更大,后续消费的回补很有可能慢于收入的回补。其次,居民消费受到预防性储蓄以及消费习惯的影响。居民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以及收入预期的影响,还受到储蓄倾向影响,收入仅仅是消费多少的必要条件。目前对收入不确定6810121416182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住户存款: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右轴)nQqMsQuMuM7NbPbRsQnNoMpPiNpPrMeRoPqMbRmNoQuOsQnNxNtPnP 债市启明系列|2020.5.14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性的预期加大了居民的储蓄倾向,从近年来城镇居民的储蓄倾向(1-消费性支出/可支配收入)来看,居民更倾向于增加储蓄。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列出居民部门的信贷收支表来展现消费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消费信贷(受消费习惯与可得性影响)=消费+预防性储蓄(受收入预期影响)+投资需求(受理财收益率以及通胀影响)。目前通胀仍处近年高位,投资性需求也相应很高;目前收入不确定性加大,预防性储蓄需求也相应增大。由于居民收入以及消费信贷大概率不会
[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居民存款高增,报复性消费会出现吗?,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1M,页数23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