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定量测算,如果不动存款基准利率会怎样?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27 [Table_C ontacter] 本报告联系人: [Table_Page]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2020 年 4 月 24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广发宏观 定量测算:如果不动存款基准利率会怎样? 分析师: 周君芝 SAC 执证号:S0260517030004 SFC CE.no: BNV557 021-60750625 zhoujunzhi@gf.com.cn [Table_Summary] 报告摘要: 站在当前时点,进一步下调同业负债利率并借此打开息差的空间已经有限,银行净息差矛盾的核心无疑落到了存款利率。尤其作为存款定价基准的存款基准利率,是否调整,如何调整,什么时候调整,这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年初以来 OMO 等货币端政策利率以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有不同幅度调降,唯有存款基准利率迟迟不见调整。若不动存款基准利率,未来可否用其他方式来替代调整存款利率;更进一步,信贷利率中枢下行然而存款利率相对刚性的情形下,银行会否坐等净息差收窄?本文旨在用定量测算方式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 存款利率调整的三种方式及息差测算方法。 (一)息差逻辑下存款利率调整有三种方式。存款主要包括普通存款和创新类存款产品,其中普通存款定价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进行适当比例浮动,创新类存款产品定价绕开基准利率定价指导,尤以结构性存款为代表。调降存款利率,具体不外乎三种方式: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压缩浮动比例、规范高息揽储。 (二)测算三种方式对银行息差弹性的方法和假设。其一,中国存款基准利率实际上是一套体系,内含不同期限并针对不同类型存款定价的基准利率。数据可得性及简化分析的综合考虑,本文选用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分析的单一基准利率。其二,中国商业银行可主要分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不同类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不仅测算商业银行的息差弹性,还分别测算四类银行的个性化息差弹性。其三,当前时点银行存款浮动比例主要采用两组不同数据,并作为全文测算的两组基本假设。当前银行浮动比例第一处数据来自于零星的央行官员发言及自律机制信息;第二处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平均存款成本率除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推算得到。其四,考虑到 2017 年以来高息揽储尤以结构性存款为主,因而高息揽储规范方面只考虑结构性存款的监管约束。  分别测算三种方式对银行息差的影响 (一)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对银行息差影响。其一,两组不同的浮动比例假设下,测算得到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弹性约为 92%(第一组假设测算结果)或 82%(第二组假设测算结果)。即下调存款基准利率 1bp,基本上对应银行净息差打开 0.9bp 或 0.8bp。其二,对应 7 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假设:10bp、15bp、20bp、25bp、30bp、35bp、40bp。测算得到不同类型银行净息差打开空间基本在 8bp ~40bp。 (二)浮动比例压缩对银行息差影响。其一,两组不同的浮动比例假设下,测算得到浮动比例对银行净息差弹性约为 1.0%。即浮动比例下压 10%,总体上对应银行净息差打开 10bp。其二,若需达到同等程度的息差变动,下压浮动比例 10%,相当于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11.1bp(第一组假设测算结果)或 12.5bp(第二组假设测算结果)。其三,延续之前给出的 10bp~40bp 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若起到同样的息差调整效果,需等价下压浮动比例约 7%~40%。 (三)高息揽储规范对银行息差影响。其一,目前较为常见的银行高息揽储产品有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此外还有通过定价业务操作变通调整来达到变相高息揽储效果,例如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2018 年以来结构性存款成为流行的高息揽储手段,规模增速一度达到 53.9%(2018 年 5 月),目前结构性存款占银行总存款规模比重为 6.3%。本文分析高息揽储规范时重点探讨结构性存款规范约束。其二,两组不同的浮动比例假设 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27 [Table_PageText] 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下,均测算得到结构性存款利率对银行净息差弹性约为 4.5%,即结构性存款利率下压 10bp,总体上对应银行净息差打开 0.45bp。其三,若需达到同等程度的息差变动,结构性存款利率下调 10bp,相当于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0.48bp(第一组假设测算结果)或 0.54bp(第二组假设测算结果)。其四,延续之前给出的 10bp~40bp 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若起到同样的息差调整效果,需等价压降结构性存款利率 140bp~1241bp。  息差压力加大却不调降存款基准利率,银行应该如何打开净息差空间? 高息揽储规范不足以替代存款基准利率。其一,本文选取预期最高收益率作为监管规范前的结构性存款利率,选择普通存款利率作为监管规范后的结构性存款利率。求解两个利率的利差,即为结构性存款利率压降的理论最大幅度。其二,测算结果显示结构性存款利率理论上可压降最大幅度为 243bp(第一组假设测算结果)或 259bp(第二组假设测算结果)。其三,结构性存款利率压降 243bp 或 259bp 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等价于存款基准利率下调 12bp 或 14bp 达到的效果。换言之,即便将基于高息揽储目的的假结构性存款全部规范清理,效果仅相当于调降 12bp 或 14bp 的存款基准利率。 需要依赖超常规力度的浮动比例压缩。其一,若将当前浮动比例压缩至 100%,即存款定价等于基准利率,压缩浮动比例可打开的净息差 36bp(另一组浮动比例测算结果是 20bp)。其二,将浮动比例压缩至 100%,对净息差缓释效果等价于压降存款基准利率 39bp(另一组浮动比例测算结果是 25bp)。其三,按照测算结果推演,若维持合理净息差推导需要 39bp(25bp)以上幅度的基准利率下调,则需要将存款浮动比例压缩至 100%以下,即具体存款定价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浮打折。对比上一轮降息过程,A 股上市银行存款利率浮动比例最低压至 100%。换言之,若将浮动比例压缩至 100%以下,则需要超历史经验的浮动比例压缩。 超常幅度的浮动比例压缩或须诉诸于超常力度的行业和监管约束。首先,结构性存款规范约束带来的息差缓释作用十分有限(效果最多顶替 14bp 存款基准利率调降幅度),不调存款基准利率情境下打开息差的唯一出路在于银行下压存款浮动比例。其次,浮动比例一方面取决于银行自身揽储动机,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律机制等约束。当前同业监管、银行业竞争业态均决定了银行自发调低揽储动机的可能较小,银行自发压缩浮动比例对息差缓释的作用效果亦有限。最后,在不动存款基准利率前提下维持合理息差,答案呼之欲出,即诉诸于超越常规力度的自律约束等规范机制。如何实施超常规力度的自律约束及规范机制,甚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超常规力度的浮动比例压缩,值得我们后续保持关注。

立即下载
金融
2020-04-30
广发证券
27页
1.23M
收藏
分享

[广发证券]:宏观:定量测算,如果不动存款基准利率会怎样?,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3M,页数2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已确认外储中人民币占比 图49: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全球比重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全球各国黄金储备总规模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已分配外储中欧元与日元占比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无风险利率上升多少将令各国呈现主权债务违约风险(%)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已分配外储中美元占比与美元指数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中国FDI及OFDI流量
金融
2020-04-30
来源:广发宏观:穿越疫情系列(二),疫情或加速中美角色切换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