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1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研究/专题研究 2020年03月10日 张继强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zhangjiqiang@htsc.com 鲍荣富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5120002 研究员 021-28972085 baorongfu@htsc.com 张馨元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7080005 研究员 021-28972069 zhangxinyuan@htsc.com 王林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120002 研究员 wanglin014712@htsc.com 谢春生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80006 研究员 021-29872036 xiechunsheng@htsc.com 黄斌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7060002 研究员 billhuang@htsc.com 芦哲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120004 研究员 luzhe@htsc.com 关东奇来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9040003 研究员 021-28972081 guandongqilai@htsc.com 1《固定收益研究: 经济数据真空期,如何评估疫情冲击?》2020.03 2《固定收益研究: 全球经济下行程度在此一“疫”》2020.03 3《固定收益研究: “临危受命”的政策性金融》2020.03 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 核心观点 疫情冲击下的经济挖坑并未动摇“稳增长”目标。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主要抓手之一,在当前时点进一步显现出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预估在中性情景下,基建投资增速需要达到 13%。从增量资金的来源上看,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或将成为支撑基建扩张的主力。但在悲观情景下,基建资金缺口可能需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弥补。政治局会议已提出“新基建”这一大方向,后续若进一步推出配套政策与实施方案,则有望促进相关产业加速发展。落到投资策略上看,“新基建”板块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渐显现,板块中流动性、景气、估值三方面共振的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应对疫情的冲击,扩大基建投资更显必要和紧迫 2020 年开年,中国经济的“弱企稳”遇到了疫情的“强干扰”。虽然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创伤,但是“稳增长”的目标丝毫没有动摇,预计 2020年 GDP 增速仍至少需要达到 5.6%。为了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的“挖坑”,扩大基建投资更显必要和紧迫。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投资较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而制造业投资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因此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仍是众望所归。我们预估在中性情形下,为实现 5.6%的目标增速,需要正向拉动 1 个百分点左右的 GDP。用以对冲经济下行的增量基建资金需求约为 2.4 万亿,对应今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 13%。 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担当扩基建主力 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占基建资金来源近九成。增量角度考虑,一般公共预算腾挪空间较小,政府性基金预算以专项债为主力,国内贷款依赖政策性金融发力,其他自筹资金预计相对平稳。综合估测,今年基建资金增量可达约 2.7 万亿元,其中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合计贡献 2.3万亿元,能推动基建投资增速达约 15%,对应多拉动实际 GDP 约 1.1 个百分点,可对冲中性情景下的疫情影响,实现小康社会 GDP 翻番目标。但若经济次生风险发酵、外需持续低迷、非标等基建资金来源收缩等,可能还需要祭出特别国债弥补资金缺口,对冲经济尾部风险。 投资策略:“新基建”配置性价比较高,待配套政策落地进一步打开空间 从流动性、景气和估值等角度来看,新基建板块配置性价比较高,建议关注三者共振方向:机械(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通信(车联网/IDC 等)、传媒(广电,与国网共建 5G)、军工(卫星)、汽车(智能汽车相关)、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特高压/电动车充电网络)。从政策角度来看,类比 2009提出战略新兴产业、2013 年提出信息消费,政策级别均较高,且后续均有详细规划方案出台,而 2020 年的“新基建”虽然由政治局会议提出,但暂未有实际的详细规划方案,我们认为未来若有进一步的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则相关产业推进或加速,主题的空间或再次打开。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输入性风险;中国逆周期政策发力不及预期。 相关研究 固定收益研究/专题研究 | 2020 年 03 月 10 日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 2 目录 基建投资的重要性凸显:疫情冲击+“关键之年” ................................................................ 3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亟需扩大基建投资 ..................................................................... 3 支持政策不断加码,“新基建”兼顾当下、利在长远 .................................................... 3 为达全面目标,需要多少基建投资? ........................................................................ 5 基建资金来源分析: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是主力 .............................................................. 6 基建资金有哪些来源? .............................................................................................. 6 增量资金从哪里贡献? .............................................................................................. 6 一般公共预算:腾挪空间较小 ........................................................................... 7 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债为主 ........................................................................... 8 国内贷款:政策性金融发力 ............................................................................... 9 其他自筹:预计相对平稳 ................................................................................... 9 特殊融资工具:特别国债会否重现? ................................................
[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6M,页数4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