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科技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海内外科技叙事持续共振,不负时代把握AI主线机会
海内外科技叙事持续共振,不负时代把握AI主线机会海外科技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姓名 初敏(分析师)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8邮箱:chumin@kysec.cn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11月5日姓名 张可(分析师)证书编号:S0790523070001邮箱:zhangke1@kysec.cn姓名 荀月(分析师)证书编号:S0790122100036邮箱:xunyue@kysec.cn姓名 杨哲(分析师)证书编号:S0790524100001邮箱:yangzhe@kysec.cn姓名 陈沆(联系人)证书编号:S0790124070037邮箱:chenhang1@kysec.cn姓名 周勃宇(联系人)证书编号:S0790124070036邮箱:zhouboyu@kysec.cn聚焦AI及国产替代、非美出口、商业模式迭代等经济转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先后经历经济预期下行、Deepseek驱动中国科技核心资产价值重估、中美贸易摩擦冲击过后的企稳回升,短期政策博弈型品种波动率仍在,中期可围绕AI相关CapEx可见性提升、国产化替代带动的投资机会,重点聚焦中国经济转型的主线方向,如AI-互联网、非美出口-汽车出口、国产替代-半导体、确定性升级-光学等。1、互联网:受益AI产业趋势步入扩张期,投资机会取决于多元战略业务的进展和AI在生态中自循环的效用显现。(1)游戏:供给驱动需求,精品化利好头部厂商,押注潜在爆品周期;(2)电商:多条业务线整合协同+切入本地生活+AI化赋能+出海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因素。(3)本地生活:多玩家加入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行业持续扩容,待格局稳定机会或再明朗。(4)云计算:AI带动云计算支出加速,云厂商实现价值重估。推荐阿里巴巴-W、拼多多,百度集团-SW,受益标的腾讯控股。2、电子:(1)消费电子:光学是更优赛道,2025年手机光学升级持续、2025H2汽车ADAS下沉、 2025Q4 AR光学起量有望实现三重行业β共振。手机光学升级趋势持续,手机光学模组ASP和毛利率有望继续改善,改善幅度有赖跟踪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带来手机终端销量及产品结构、人民币贬值导致模组毛利率影响。(2)半导体:下游低库存状态、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催生补库存效应有望保证2025Q2晶圆代工企业业绩环比向上,中期需求仍需评估全球范围内终端需求边际下修、及补库存后的提前透支影响。出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车规半导体、模拟、关键半导体设备材料等领域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加速。推荐舜宇光学科技、高伟电子、丘钛科技、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3、汽车:2026年政策决定汽车内需,新能源出口打开增量空间,竞争由“上半场-电动化”步入“下半场-智能化”,关注L3智驾落地进展。智驾平权驱动ADAS下沉,有望驱动上游供应商收入规模放量、陆续迎来盈利拐点。4、计算机:围绕国产替代、AI主线轮动布局,港股SaaS企业仍处估值低位,短期估值对港股流动性较为敏感,中期估值提升仍有赖行业景气复苏、以及产品标准化程度对应运营利润率提升。推荐浪潮数字企业。5、电动工具:美联储降息已然大势所趋,市场短期博弈重点转向降息节奏,看好2026美国地产景气度复苏。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在多方动态博弈谈判中趋于明朗,电动工具产能积极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转移,实际冲击幅度有待当地与美方关税谈判落地、工具品类豁免情况。6、风险提示:软件及产品推出不及预期、产能及供应链风险、监管政策变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饱和,受益AI产业趋势步入扩张期目 录CONTENTS风险提示123456汽车:国内整车持续胶着,关注出口、L3&Robotaxi进展计算机:国产替代趋势确定性强,AI主线有赖外部环境回暖电子:手机光学升级趋势明确,半导体国产替代趋势加速电动工具:美联储降息催化行业复苏,龙头有望享受份额集中α1.1图1:截至2025年10月31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PETTM为21.7x,仍处于2022年以来低位区间行业基本面相对稳健,存量竞争下格局稳定及壁垒较强的公司确定性更强,关注AI在各细分领域融合及商业化落地;前期估值修复核心驱动力在于AI技术平权带来中美科技预期差收敛及叙事重构,后续估值空间关注AI落地进展及驱动基本面上修、中美关系及中国经济政策预期影响全球资产重分配。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看好AI各细分领域深01020304050607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收盘价(左轴)市盈率PE(TTM,右轴)pe_ttm_avg=26.9xpe_ttm+1std=36.8xpe_ttm-1std=17.0x1.1图2:移动互联网进入生态竞争阶段,集团化、协同化运营成为主流平台规模=用户时间*用户单体时间价值,其中,用户时间=总人口*人口渗透率*单用户使用时长;用户单体时间价值=需求多样性*智能化程度。(1)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及时长温和增长,海外或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考虑到用户闲暇时间及消费分层趋势,细分赛道及下沉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3)AI+:一方面随着国产大模型性能追赶与成本下降,AI云服务、算力租赁季数据服务将迎来确定性增长;此外,游戏、短视频、广告等领域通过AI提效(如内容生成、智能推荐、自动化运营)及模式创新(AI Agent等)驱动核心运营指标提升。资料来源:QuestMobile(注:数据截至2025年8月)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饱和,看好AI各细分领域深AI:从技术竞赛到商业化落地,关注基础设施及应用场• 大模型性能追平,成本下降:根据斯坦福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4年1月在LMSYS Chatbot Arena平台上美国顶尖模型表现比中国最佳模型高出9.3%,但到2025年2月,这一差距已缩小至1.7%;据Epoch AI估计,根据任务不同,大语言模型的推理成本正以每年9-900倍速度下降。• 随用户规模扩张AI应用从提升生产力到满足多元化需求深入渗透垂直场景,生成式应用IAP收入快速增长:根据SensorTower数据,2025H1,生成式AI应用IAP收入快速增长,北美市场环比增长74%,亚洲地区环比增长136%。图4:2025H1 iOS与GooglePlay生成式AI应用IAP收入趋势1.2图3:美国和中国模型性能在选定比较基准上的性能差距缩小资料来源:Sensor Tower资料来源:斯坦福《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云计算支出结构性调整,云厂商价值重估• 依托AI及大模型有望撬动云高速增长,云厂商将迎来智能算力服务、MaaS及行业应用三类增量机会;国内大量中小企业尚未上云。根据罗兰贝格及工信部数据,美国在2023年已有94%的企业上云,并维持增长态势;相比之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约5,200万家,距工信部提出的2027年实现40%上云率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从云计算市场支出的GDP占比看,中国约占0.5%,美国约占1%。• 随云心智成熟,国内企业对于PaaS及SaaS的采纳率有望提升,推动云支出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利润率改善。根据Omdia,中国AI云市场2024年规模为208.3亿元,2025年预计达518亿元;2025年到2
海外科技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海内外科技叙事持续共振,不负时代把握AI主线机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38M,页数3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