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卫星互联网深度(二):卫星互联网为龙首,北斗遥感为翅翼
1证券研究报告作者:行业评级:上次评级:行业报告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国防军工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2020年02月07日(评级)分析师 李鲁靖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50003分析师 邹润芳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10004联系人 许利天卫星互联网 深度(二)卫星互联网为龙首,北斗\遥感为翅翼行业投资策略lilujing@tfzq.comzourunfang@tfzq.comxulitian@tfzq.com 摘要2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全球49%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覆盖,卫星互联网是突破数字鸿沟实现“全球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目前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已明显放缓,且中低收入地区放缓更为明显。ITU指出通过传统通信骨干网络在人口与互联网渗透率低的区域实现全球互联的难度较大。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的主要手段。•3GPP、ITU两大通信标准组织指出卫星互联网两大应用场景,商业价值外应关注空间轨位战略价值:eMBB(增强移动宽带):天地融合通信、全球互联mMTC(大规模物联网):大规模物联网应用。除商业价值外,空间轨位战略价值也将成为卫星互联网公司的主要争夺点,我国预计也将出现1~2家Starlink级别卫星互联网企业参与空间战略资源前期开发的竞争。•全球卫星互联网建设于2020年正式开始,美1月份已发射120颗卫星:美国开启正式商用卫星的密集发射,前两大星座今年计划入轨1800颗互联网卫星,对应制造和发射服务费用在30亿美元以上,2021年开始正式商用运营,到2028年Starlink全部组网完成,或将具备600亿美元收入(根据Spacenews报道,Starlink年内将进行24次发射,预计完成1440颗卫星卫星入轨;Oneweb每季度将发射90颗卫星,2020年预计入轨360颗)•我国目前与美国为第一梯队,建设进度落后一年,目前仅中美两国开始全球卫星互联网的建设:中国2020年1月银河航天已完成首次发射,鸿雁星座也计划于2020年进行试验系统建设,因美国试验卫星主要于2019年发射,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度目前或落后美国约一年时间。•我国或诞生1-2家世界级卫星互联网企业,对标美国SpaceX(Starlink)建设计划,或需8年入轨1.1万颗;2028年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总收入或可达580.5亿美元(3993.84亿人民币)。•星座组建制造先行,卫星制造业与火箭制造业或将进入8年周期的高景气上行:2021年或将出现22.5亿美元卫星制造市场,同比增长或可达332.7%,2021至2027年或为卫星制造高景气阶段。•卫星互联网应用与地面设备:全球互联数据价值与大规模物联网服务将占据此行业最大比例产值,2028年或达500亿美元量级。•卫星互联网核心标的:制造龙头-中国卫星;关注运营龙头-中国卫通;其他配套企业(航天电子、航天电器、华力创通、和而泰、上海沪工、欧比特、苏试试验、康拓红外、航天发展等)•战略级新基建——天基基础设施是大规模物联网的基础:厘米级地理信息+全区域低延时数据传输+全球时频同步。副线北斗导航产业:振芯科技、航天宏图、四维图新、海格通信、华测导航•风险提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低于预期、通信技术发展低于预期,一带一路等国家卫星互联网应用放缓。 卫星互联网:突破数字鸿沟,实现“全球互联”的核心基础设施1 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说明 :本章节内容来自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2019年9月公开报告注: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专门机构 1.1. 目前全球互联网发展存在鸿沟,近半数人口未进入互联网根据联合国ITU Broadband Commission2019年报告的全球互联网接入数据显示,全球76.47亿人口(2018,UN)中49%的人口依然未进入互联网世界,人口达37.4亿人,其中发展中国家55%的人口未能接入互联网。•全球互联网接入水平存在巨大鸿沟:全球超半数人口处于3G以下阶段或互联网无覆盖联合国此项统计数据统计了联接速度大于或等于256kbps的人口(约0.256M带宽),0.256M仅等于2G-3G的信息技术阶段。而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已全面进入4G-5G阶段,信息基础设施鸿沟巨大。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State of Broadband 2019》,天风证券研究所0200400600800100012002G3G4G5G速度(单位: Mbit/s)10006080.1资料来源:KensTech Tips,天风证券研究所4 1.2. 全球互联网渗透率增长趋于缓慢,“通信骨干网络铺设”难成为普及障碍•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指出:剩余地区互联网普及难度大在普及2G的阶段,中低收入地区花费7年时间达到75%普及率,在目前的3G普及阶段预计将在未来花费6年时间达到75%普及率。但是对于剩余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而言,新建通信骨干网络和运营的成本过于巨大,导致很难对该人口部分进行普及。(未连入互联网的人口达49%占比)•目前互联网渗透率增长已明显放缓,且中低收入地区放缓更为明显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19报告显示,2019年2月截止相对前一年度家用宽带互联网渗透率提升仅1.7%,而低收入国家提升更低,仅为0.8%。•传统通信骨干网络在人口与互联网渗透低区域难度大:互联网渗透低意味着该区域缺乏基础设施配套,如光纤骨干网、能源网络缺失等;人口密度低或意味着运营商投资回报不成比例。剩余未连入互联网区域一定程度存在上述两类问题,造成普及障碍。资料来源: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State of Broadband 2019》,天风证券研究所下图可发现有很多区域并无通信骨干网覆盖(点与线为基础通信网络)5 1.3. 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的主要手段卫星通信技术:是目前仅有的可同时实现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部署快速灵活、传输容量大、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地形和地域限制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地面通信网络无法实现的广域无缝隙覆盖。对于广大低业务密度地区与通信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地区人口(占全球总人口49%)来说,搭建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来使其接入全球互联网是核心解决方案之一。资料来源: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第三期《卫星通信在5G非地面网络架构中的应用和问题分析》华政翔,天风证券研究所卫星通信天地融合网络架构示意图目标用户端地面网络接入信息基础设施3大传输方式:➢光纤:用于骨干传输、固定接入。➢地面无线通信:用于移动接入。➢卫星通信:可用于骨干传输、远程接入、移动通信、固定通信、电视广播,在空天地海等各种环境适用,可在公网(广播/电信)、专网(政府 / 交 通 / 能 源 / 军 事 / 应 急 ) 、mMTC物联网发挥核心作用。6 1.4. 现成熟商用通信卫星主要为中高轨道,不适用于解决全球数字鸿沟•现有中高轨道通信卫星仅解决全球基本覆盖问题,技术特点无法满足全球互联接入需求现有的中高轨道卫星解决了地球的覆盖问题,相当于移动通信的2/3G网络,仅提供基本语音和低容量的数据业务。中高轨卫星设计要求穿透性强、信号覆盖面积大,一般采用的低频段波段。其组建
[天风证券]:国防军工行业卫星互联网深度(二):卫星互联网为龙首,北斗遥感为翅翼,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7M,页数3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