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脑机接口投资图谱

1证券研究报告作者: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脑机接口投资图谱2025年10月13日分析师 吴开达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30001分析师 肖峰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4040003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策略报告:投资策略专题2周思考:脑机接口是通过神经工程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根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定义,狭义的脑机接口是指利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信号,在不依赖外周神经或肌肉的条件下,把用户的感知觉,表象,认知和思维等直接转化为动作,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其目的主要是为疾病患者,残障人士和健康个体提供可选的与外部世界通信和控制的方式,以改善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产业链来看,脑机接口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BCI主芯片、BLE芯片与IP供应商、脑电采集设备,中游转硬件以及下游医疗健康和商业娱乐环节。市场回顾:9.29-10.10,全A上涨1.63%,市场小幅波动上行。板块方面,有色金属等相关概念表现强势。当周全A日均成交额达23886亿元,较前周增加794亿元,市场活跃度高位震荡。市场情绪方面,当周每日平均上涨家数为3014家,较前周增加823家;平均涨停家数由上周64家增加至74家,赚钱效应有所增强。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流出放缓,融资融券余额创近期新高升至24455亿元,两融资金主要流向AI应用、人形机器人等相关概念(截至10月9日)。拥挤度方面,锂电池相关概念拥挤度较高,钒电池、核电拥挤度环比上周增幅最大。重点主题:(1)可控核聚变:未来能源的终极答案,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2)稀土:出口管制加码,稀土战略地位再提升。(3)光刻机:中芯国际启动国产光刻机验证,“卡脖子”技术有望突破外部限制。政策动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技术要求调整,稀土出口管制。(1)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28日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2)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开展2025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3)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28日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4)10月9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2026-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对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有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整。(5)10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产业趋势:Neuralink迎来科学检验时刻,我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建设实现重大突破。(1)人工智能:OpenAI进军AI视频社交赛道,Sora模型迎来重磅升级。(2)机器人:特斯拉官宣年底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3)半导体:存储缺货涨价潮再扩散,多家模组厂暂停报价,美光DDR5上涨近三成。(4)TMT:开源鸿蒙6.0 Release版本发布。(4)生物医药:Neuralink迎来科学检验时刻,首次将人体试验数据提交同行评审。(5)新能源车:特斯拉推出售价39990美元的新版Model Y。(6)清洁能源:我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成功落“座”。(7)高端制造: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成功发射。风险提示:产业发展进程不及预期;政策出台和落地具备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周思考4资料来源:《2022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天风证券研究所•脑机接口是通过神经工程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逐的重要赛道。根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合作平台定义,狭义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interface,BCI)是指利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信号,在不依赖外周神经或肌肉的条件下,把用户的感知觉,表象,认知和思维等直接转化为动作,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交流和控制通道,其目的主要是为疾病患者,残障人士和健康个体提供可选的与外部世界通信和控制的方式,以改善或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广义的脑机接口是指任何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相互作用的系统。•BCI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外设和神经反馈。神经反馈是关键环节,它将输出式BCI与输入式BCI连接在一起形成交互式的闭环系统,即交互式BCI,从而真正实现脑-机交互。图:BCI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外设和神经反馈,神经反馈是关键环节图:脑机接口基本原理与应用5•按照脑信号采集方式分类脑机接口可分为三类: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大脑皮层之下)、半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硬脑膜或蛛网膜上)和非侵入式(无创)。由非侵入式到半侵入式再到侵入式,电极植入位置越来越深,所获脑电信号质量越来越好,所获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图:脑机采集方式由非侵入式到半侵入式再到侵入式,电极植入位置越来越深所获脑电信号质量越来越好,所获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图:按照脑信号采集方式分类脑机接口可分为三类: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大脑皮层之下)、半侵入式(有创植入电极至硬脑膜或蛛网膜上)和非侵入式(无创)。资料来源:《2025年脑机接口产业蓝皮书》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2全球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亿欧智库,天风证券研究所按脑信号采集方式分类劣势优势机理设备归属类型检测的电生理信号类型电生理信号的记录位置信号采集方式成本更贵,安全风险更高(极容易引发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可以获得高强度、高质量的信号通过手术等方式将信号采集装置(电极)直接植入患者大脑皮层三类医疗器械尖峰脉冲和局部场电位(Spikes&LFPs)皮层组织内侵入式介于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之间通过手术方式植入电极,单电机处于颅腔内,未达到大脑皮层三类医疗器械皮层脑电(ECoG)皮层表面半侵入式采集的信号相对偏弱,空间分辨率,低易受外部环境干扰成本低方便易用无创伤无需手术,只需将电极附着在头皮上二类医疗器械脑电(EEG)头皮非侵入式(占比75%)6资料来源:强脑科技BrainCo ,澎湃新闻,国家药监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财联社,天风证券研究所•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数十年,当前已进入产业化进程加速阶段。1929年德国科学家汉斯·博格首次发现并记录人类脑电波,奠定脑机接口研究基础;1969年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首次被成功应用于灵长类动物。1978年,第一例用于视力恢复的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被成功植入人体。1998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控制实物。2006年,约翰·多诺霍带领的团队首次证明脊髓损伤患者能够通过运动皮层的神经放电信号直接操控计算机光标。2014年,华盛顿大学实现非侵入式脑-脑交互,突破人脑协同限制。2021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202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规范脑机接口应用。随后,上海和四川均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规划,脑机接口行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10-22
天风证券
56页
4.85M
收藏
分享

[天风证券]: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脑机接口投资图谱,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85M,页数5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5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5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中国美元 nGDP 增速及港股风险溢价预测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美国贷款余额增速和联邦基金利率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美国联邦债务与 M2 增速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中国 M2 与社融增速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线性回归:完整框架预测 B(X 轴)与中国美元 nGDP增速(Y 轴)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线性回归:完整框架预测 A(X 轴)与中国美元 nGDP增速(Y 轴)
综合
2025-10-22
来源:港股风险溢价2.0:港股估值底层逻辑再思考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