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2025年8月保费收入点评:短期增幅提升,长期负债结构优化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9月29日优于大市1保险业 2025 年 8 月保费收入点评短期增幅提升,长期负债结构优化 行业研究·行业快评 非银金融·保险Ⅱ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证券分析师:孔祥021-60375452kongxia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3060004证券分析师:王京灵0755-22941150wangjingli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5070007事项: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保险业 2025 年 8 月保费收入情况。截至 8 月末,行业今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47999 亿元,同比增长 9.63%,增幅连续 5 月持续扩大。其中,财险实现保费收入 10000亿元,同比增长 3.65%,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 37999 亿元,同比增长 11.32%。国信非银观点:2025 年以来,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带动行业保费增速持续回升。进入三季度,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确认下调,传统险、分红险以及万能险分别下调至 2.0%、1.75%、1.0%(降幅分别为 50bp、25bp及 50bp),行业 8 月份短期“炒停售”激活短期保费增量。后续看,随着预定利率下行,传统险种对客户吸引力边际下降,预计分红险将成为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核心产品,促进保险机构负债成本的持续下移,重视产品销售体系、积极构建康养生态的险企将受益。我们建议关注具备较强销售基础的中国平安、中国财险。评论: 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开启新一轮“炒停售”,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47.24%截至 2025 年 8 月末,今年我国人身险行业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37999 亿元,同比增长 11.32%,对应单月保费收入增幅达 47.24%。受 8 月份短期“炒停售”催化,人身险行业单月保费实现高增。分险种来看,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分别实现累计保费收入 29746 亿元、5784 亿元及 268 亿元,同比分别+14.05%/-22.07%/-57.57%。图1:人身险及财险月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资料来源:金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年初以来,预定利率研究值经历多次下调。2024 年四季度为 2.34%,2025 年一季度为 2.13%,本次下探至1.99%,与当前长端利率维持低位相匹配。按照《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现行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已连续两个季度低于研究值 25bp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以上,触发下调机制。表1:各类产品本次预定利率调整幅度原预定利率现行预定利率普通型产品2.5%2.0%(降幅 50bp)分红险2.0%1.75%(降幅 25bp)万能险1.5%1.0%(降幅 50bp)资料来源:金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2:2025 年预定利率研究值资料来源:保险行业协会,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普通型产品、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将下调至 2.0%/1.75%/1.0%,下调幅度为 50bp、25bp、50bp,调整时间截至 8 月 31 日。进入三季度,短期“炒停售”行为或将持续拉升保费收入,行业具备短期保费收入放量、利差损风险收窄、投资收益预期改善等多重催化。短期来看,预定利率的明确下调将带动“炒停售”保费的持续扩张,对负债端持续改善预期提供明确支撑。近年来,随着健康险需求的阶段性饱和及预定利率的下调,人身险公司纷纷向分红险转型,以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2025 年,行业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收入比例超 50%,带动传统寿险保费收入实现高增。截至 8 月末,行业共计实现传统寿险保费收入 29746 亿元,同比增长 14.05%,保费收入占比达 62.0%,较 2019 年提升 9 个百分点。图3:保险业各险种保费收入占比图4:2025 年传统寿险规模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从产品逻辑来看,分红险具有“低保底+高浮动”的特点,对险企而言,通过与被保险人共担投资风险的方式降低刚性兑付成本。在“资产荒”背景下,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从而为险资资产配置提供一定的灵活性。新准则下,因分红险采用浮动收费法计量,资产端的波动会被合同服务边际吸收后逐期释放,意味着分红险利润直接来自合同服务边际的摊销,利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当前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分红险的浮动机制有望成为收益驱动型客户的核心选择,预计将为行业全年保费收入贡献主要增速。从投资角度看,在 I9 实施之后,针对相对高波动的权益资产,保险公司倾向于加强配置高股息资产,股息收益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分红险的收益需求。预计随着未来分红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叠加新会计准则实施,有利于提升险企对于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表2:分红险预定利率及演示利率水平时间监管规定预定利率上限演示利率2018-2023 年中无统一上限,三档演示(高/中/低)未统一4.5%-6.0%2023 年 7 月取消三档演示,改为两档未统一4.50%2024 年 9 月前预定利率 2.5%,演示利率 4.5%2.50%4.50%2024 年 10 月后预定利率降至 2.0%,演示利率分化为 3.5%或 4.0%2.00%3.5%-4.0%2025 年 9 月预定利率降至 1.75%1.75%3.0%-3.3%资料来源:保险行业协会,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财险:2025 年前 8 月,财险公司共计实现保费收入 12201 亿元,同比增长 4.67%。其中,车险保费收入 6006 亿元,同比增长 4.33%。截至 8 月,非车险保费收入实现 6195 亿元,同比增长 5.0%。其中健康险及意外险表现突出,增速分别达 8.88%及 12.83%。图5:2025 年财险各险种保费收入(单位:亿元)图6:2025 年财险各险种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资料来源:金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金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投资建议:2025 年以来,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带动行业保费增速持续回升。进入三季度,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确认下调,传统险、分红险以及万能险分别下调至 2.0%、1.75%、1.0%(降幅分别为 50bp、25bp 及 50bp),行业 8 月份短期“炒停售”激活短期保费增量。后续看,随着预定利率下行,传统险种对客户吸引力边际下降,预计分红险将成为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核心产品,促进保险机构负债成本的持续下移,重视产品销售体系、积极构建康养生态的险企将受益。我们建议关注具备较强销售基础的中国平安、中国财险。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延续震荡;短期自然灾害导致的财产险赔付上升;长端利率下行等。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4相关研究报告:《保险业 2025 年中报综述-利润同比提升,资负驱动显弹性》 ——2025-
[国信证券]:保险业2025年8月保费收入点评:短期增幅提升,长期负债结构优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3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