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视角深度解析海内外中央银行差异

西南证券研究院 固定收益团队 2025年9月 三大视角深度解析海内外中央银行差异 19616•存款准备金视角下的差异:海外央行普遍呈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变,部分发达经济体(如美、英)已实行零准备金率,依托利率走廊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其理论基础源于现代货币理论下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新范式。而中国仍保留阶梯式存款准备金制度,将其作为流动性管理、结构性调控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并存在5%的“隐性下限”,体现了在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结构下对银行杠杆控制和支付清算安全的制度依赖。日韩等国则介于两者之间,保留准备金制度更多出于操作框架完整性和非常时期调节需要的考虑。 •央行会计制度视角下的差异:在资产负债表结构方面,中国央行资产端以外汇资产和对金融机构债权为主,负债端突出“储备货币”科目,反映以准备金率调节为基础货币主要投放方式的特征;而欧美日央行资产更集中于债券持有,负债端常见“逆回购协议”等科目,体现其价格型操作框架。在会计计量属性上,中国央行以历史成本法为主,强调政策稳定性和会计稳健性;欧美央行则更广泛采用公允价值法,注重真实价值反映,这种差异源于各国在政策目标、财政关系、法律制度等多维度的不同权衡。 •金融监管结构视角下的差异:美国实行“多机构分工+功能监管”模式,宏观审慎以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为核心协调机构,微观审慎由OCC、Fed、FDIC等分业执行,强调法治化和市场导向;中国则构建“中央统筹+分业监管”体系,在中央金融委统筹下,人民银行主导宏观审慎,金监总局和证监会分责微观监管,更注重政策执行力和协调效率。尽管两国均在宏观审慎框架、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等方面有共性,但在制度设计和执行逻辑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监管哲学与市场发展阶段。 •展望未来:海内外央行制度的差异本质上是各国基于经济结构、市场发展阶段、法律传统和政策目标所作出的适应性选择,尤其在“政策独立性-市场稳定性-监管有效性”之间存在不同权衡。未来,随着全球金融融合加深和数字经济发展,各国央行有望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尤其在准备金制度的优化、会计计量方法的完善以及跨境风险协同监管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和包容性。 •风险提示:(1)政策理解与解读偏差的风险:本报告对海内外不同央行制度和货币政策框架的分析基于公开信息,由于各国央行体系的复杂性及政策意图的多维性,跨制度比较时可能存在理解偏差或解读不够全面的情况。(2)信息滞后或不对称的风险。央行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具有高度时效性。本报告所引用的数据、法规及官方表述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若相关央行推出未被本报告覆盖的重大政策调整或制度改革,可能导致报告部分结论的适用性下降。(3)比较框架的局限性风险。为了清晰地展现不同央行体系的差异,本报告构建了特定的分析视角和比较框架,任何分析框架本质上都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本文框架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影响央行运作的内外部变量,尤其是在极端宏观环境下,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可能凸显。 1 一、海内外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异同 三、海内外金融监管体系中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差异 二、海内外央行会计制度的异同 四、结语 2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意义和现阶段意义 •历史意义:数量型调控的基础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作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制度安排,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法定准备金率限制银行的放贷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早期货币乘数理论下,中央银行通过上调或下调准备金率来扩大或收缩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扩张与货币供给。因此,准备金制度是20世纪中期以前货币政策中最核心的数量工具,是控制通胀和财政纪律的基础。与此同时,它也在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要求银行保留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可以有效应对客户集中提款、防止挤兑事件。 •现阶段意义:结构性调控与流动性管理工具。随着利率型调控机制的确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宏观数量调控作用逐步减弱,但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依然具有多重现实意义:首先,它作为流动性调节工具仍然发挥作用,可以通过降准或升准调节基础货币,稳定银行间流动性;其次,准备金制度目前也有结构性调控的功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差别化准备金率或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三农”、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进行支持;另外,作为金融市场稳定的保障机制,准备金制度可在经济衰退或经济过热时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最后,准备金政策本身也具有“政策信号”属性,其调整往往被市场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前瞻信号,具有较强的引导预期效应。 货币乘数理论下的存款派生情况 现代货币理论下的存款派生情况 中央银行 银行A 存款 贷款 存款准备金上缴 基础货币投放 中央银行 银行A 存款 贷款 国家财政 财政支出 超额准备金 数据来源: 货币乘数理论,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 现代货币理论,西南证券整理 3 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为0%的国家和地区 •具体国家和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 •为什么会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至0%?部分海外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0%的理论基础是货币理论从 “货币乘数理论”演变为“现代货币理论”。在“现代货币理论”下,由于财政赤字(即国债发行)成为货币发行的新锚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稀缺”转变为“充裕”,即使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约束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准,商业银行也会因比价效应将超额准备金存放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因此可以从“数量型”转变为“价格型”,法定准备金的边际作用显著下降,海外央行也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从传统的M2切换为利率指标。此外,取消或下调法定准备金还有助于降低对存款中介的“隐性税负”(缴准类似于缴税),更有效地提升利率传导效率。 •如何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巴塞尔协议III从资本充足(核心、一级和二级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LCR/NSFR)两方面入手,对银行杠杆率和中期流动性做出了限制和规范,在微观审慎层面提供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替代性约束;并且由于准备金处于长期充裕状态,支付清算体系线上化趋势加深,居民和企业部门取现需求大幅减弱,商业银行个体兑付需求通过市场拆借或中央银行必要的操作性工具即可,法定准备金已非必需性政策约束。 法准率为0%的国家或地区广义货币增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00-01 02-01 04-01 06-01 08-01 10-01 12-01 14-01 16-01 18-01 20-01 22-01 24-01美国:M2:同比 英国:M2:同比 加拿大:M2:同比 澳大利亚:广义货币:同比 % 国家 中央银行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 是否价格型 美国 联邦储备系统 (Fed)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IORB和ON RRP) 短期市场利率 是 英国 英格兰银行 (BoE) 银行利率 (Bank Rate) 货币市场利率 是 加拿大 加拿大银行 (BoC) 隔夜目标利率 (Overnight Rate Target) 短期市场利率 是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储备银行 (RBA) 现金利率目标 (Cash Rate Target) 货币市场利率 是 数据来

立即下载
金融
2025-09-29
西南证券
24页
2.23M
收藏
分享

[西南证券]:三大视角深度解析海内外中央银行差异,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3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4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AGRU 因子历史相关性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AGRU 行业轮动模型历史相对收益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AGRU 行业轮动模型分年度收益统计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AGRU 行业轮动模型分组收益统计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AGRU 行业轮动模型历史 rank IC 值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AGRU 行业轮动模型历史 IC 统计量
金融
2025-09-29
来源:金融工程专题:基于深度学习GRU因子的行业轮动模型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