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信任与创新:提升遥距医疗管治研究报告(繁体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
信任與創新:提升遙距醫療管治2025 年 8 月 19 日1.背景2.研究結果3.持份者意見4.其他市場的監管制度5.建議內容2第一部分背景3醫療需求不斷增長• 香港的人口正在高齡化,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而患有慢性病的人口比例亦正在攀升。這些人口結構變化為醫療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遙距醫療的發展潛力•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遙距醫療可以為病人提供更方便、較容易負擔的優質醫療服務,同時亦能提高效率。•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傳染病的傳播,令病人難以親身到診;這種情況下,遙距醫療對確保病人能繼續獲得醫療服務至關重要。• 遙距醫療未來可能拓展至跨境服務;而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提供醫療服務須處理跨境法律責任和數據傳輸等問題。4遙距醫療提升護理服務可及性全球• 世界衞生組織 (世衞) 在 2018 年第 71 屆世界衞生大會上敦促成員國使用數碼醫療科技,並制訂了《數字衞生保健全球戰略》,為各成員國提供指引。• 截至 2021 年,194 個成員國中有 120 個已制訂相關策略與政策。香港• 與其他市場相比,香港對遙距醫療服務納入現有的醫療體系採取了較為審慎態度。• 香港需要採取一個具針對性且全面的策略,以充分發揮遙距醫療的潛力。5遙距醫療的定義(世衞)「病人與醫療提供者因距離分隔而進行的醫療服務。遙距醫療利用資訊與通訊科技進行資訊交換,以用於疾病與受傷的診斷與治療、研究與評估,以及醫療專業人員的持續教育。」遙距醫療提升護理服務可及性(續)各地遙距醫療服務的範圍不盡相同,不過都泛指「遙距診症」和「遙距監察」服務。而本研究主要針對遙距醫療中的私營「遙距診症」服務。13 類醫療專業人員*須經法定註冊,方可在香港執業。在提供遙距醫療服務的醫療專業人員中,本研究的對象只包括現時受遙距醫療指引規管的西醫及中醫(如非特別註明,在本硏究中統稱為中西醫)。而所有描述通過資訊及通訊科技提供醫療服務的術語,例如「遙距醫療(telemedicine)」、「遙距診症(teleconsultation)」和「虛擬護理(virtual care)」,在本研究中統稱為「遙距醫療」。遙距醫療 Telehealth遙距醫療/遠程醫療Telemedicine遙距診症Teleconsultation遙距監察Telemonitoring*13 類醫療專業人員包括西醫、牙醫、護士、中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醫務化驗師、視光師、放射技師、脊醫、牙齒衞生員、助產士和藥劑師。6研究範圍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實施的隔離和社交距離措施加速了遙距醫療服務的應用。7私營•遙距醫療服務由中西醫獨立提供,或透過私營醫療機構、遙距醫療平台、保險公司平台提供。•由於缺乏完整的服務提供者名單,因此難以準確評估市場規模或佔有率。公營•2021 年 1 月,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流動應用程式「HA Go」推出遙距醫療功能,為合適的病人提供服務。 HA Go私營醫療機構遙距醫療平台保險公司•根據立法會文件,截至 2025 年 1 月,已累計>265,000 宗遙距醫療使用個案。•遙距醫療已獲應用於不同診所服務,例如老年科、紓緩醫學、精神科及糖尿病,以及不同領域的專職醫療診所服務,例如臨床心理學、物理治療及言語治療。消委會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間接獲 7 宗與遙距醫療服務有關的投訴,其中最常見的投訴原因是未有提供服務/退款 (57.1%)。 遙距醫療在香港的應用8遙距醫療在香港仍處於發展階段,自 2019 年起,政府和專業醫療機構已逐步推出有關遙距醫療的監管框架及指引。在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中,現時只有私營醫療機構和中西醫受相關監管框架/指引規管。而由非私營醫療機構及保險公司營運的遙距醫療平台則未有專門機構監管。這些平台不受「以處所為本」的《私營醫療機構條例》(第 633 章)和相關指引約束,而是依賴規管中西醫的道德規範指引。私營醫療機構的實務守則機構須制訂政策和程序以確保遙距醫療提供的整體護理水平不差於病人在醫院接受臨床服務護理水平。職員須具備必要的資格和能力。職員和病人之間在每次接觸時能識別對方身分。機構須保障相關數據和紀錄的私隱和保安。香港遙距醫療監管框架•衞生署• 私家醫院實務守則(2024)(第 12.9.1-12.9.4 段)• 日間醫療中心實務守則(2024)(第 1.3.11.1-1.3.11.4 段)• 診所實務守則(將於 2025 年 10 月生效)(第 3.10.1-3.10.4 段)關於遙距醫療的重點:9•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 •《遠程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2019)•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遙距醫療服務專業道德指引》(2025 )指引主要強調,在進行遙距醫療時 : 以下要求適用於中醫:o如需要以速遞形式送藥,中醫有責任提醒病人在收到藥物後,須先核對藥物包裝上的資料,確認資料正確及藥物包裝完整,並告知病人有關送達的藥物出現異常情況的處理方法 。中西醫的道德規範指引中西醫須全面負責確保服務符合相關法例和道德要求遙距醫療醫護水準與當面診症相同建議中西醫為病人首次診症時以當面形式進行。 否則,在進行遙距醫療之前,須建立 「醫患關係」確保病人適合進行遙距醫療互動中西醫應接受有關系統的培訓,確保該設備符合其用途且具有高穩定性,亦需要意識到使用電子通信的安全問題以清晰易明的方式向病人充分解釋所有必要的資訊。並在進行治療時得到病人的知情同意在首次給病人處方任何藥物之前,建議中西醫與該病人進行當面診症中西醫有責任保存醫療紀錄並確保資料保密 香港遙距醫療監管框架(續)10搜集消費者和中西醫對遙距醫療的看法和體驗審視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營商手法及服務條款,以識別潛在問題提供建議以促進在香港持續發展遙距醫療消費者政府私家醫院私營醫療集團中西醫保險公司遙距醫療平台持份者研究目的11•消委會的投訴個案 (2020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 香港和其他市場的監管制度/措施(即澳洲、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國內地、新加坡和美國(加州))分析投訴個案及審視監管制度•消費者問卷調查 使用者:400 非使用者:440 (2024 年 6 月至 7 月)消費者問卷調查•中西醫問卷調查 833 個中西醫(2024 年 6 月至 10 月)•商家問卷調查 14 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2024 年 6 月至8 月)•桌面研究及查詢 就 19 個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1)檢視其官方網站、宣傳資料及流動應用程式(如有); 或(2)向其進行電話/線上查詢( 2024 年 5 月至 9 月)中西醫問卷調查、商家問卷調查、桌面研究研究前/後與持份者進行交流•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 香港遠程醫療協會• 香港醫學會• 香港私家醫院協會政府和公共機構醫療機構和中西醫病人組織、保險公司和商家• 醫務衞生局• 醫院管理局• 私營醫療機構監管辦公室•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 香港保險業聯會• 3 個遙距醫療平台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結果12中西醫問卷調查消費者問卷調查• 大多數中西醫和消費者在 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開始使用遙距診症。• WhatsApp 是最常用的渠道。• 在 2019 冠狀病毒病之後,73.7% 曾提
2025年信任与创新:提升遥距医疗管治研究报告(繁体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09M,页数5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