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AI产业链深度报告系列:消费电子

北交所AI产业链深度报告系列消费电子证券分析师:朱洁羽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90004 联系邮箱:zhujieyu@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易申申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2100003 联系邮箱:yishsh@dwzq.com.cn二零二五年八月八日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核心要点2一、抓住AI行业浪潮,乘风而起。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近20年渡过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2019-2023 年,市场规模从 19170亿美元增长至 47327 亿美元 ;2024-2027年预计增长进一步加速,2027预计规模超过11.6万亿美元。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成为增长引擎。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AI产业链主要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二、AIPC:生产力工具的智能革命。 PC与AI大模型天然匹配,源于PC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丰富的交互方式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这些特点与个人大模型的需求高度契合。AIPC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办公、娱乐领域逐渐延伸至教育、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建议关注:雷神科技、泓禧科技。三、AI可穿戴设备:人类认知手段的重要提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生理状况与周边环境状况,无需手动便能迅速查看、回复和分享信息,其功能覆盖了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建议关注:卓兆点胶、豪声电子。四、生成式AI智能手机:促进新一代智能终端更新换代。2024年起,国内外众多企业推出旗舰人工智能手机并宣布各自发展战略,全球手机厂商纷纷切入人工智能手机赛道。目前,市场对端侧AI能力需求持续提升,AI功能初步落地于各手机厂商高端产品,各大厂商人工智能手机战略部署与高端化路径紧密相连,AI能力将成为手机厂商迈向高端化的有效发力点。建议关注:戈碧迦、朗鸿科技、天工股份。五、人工智能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2024年主流电商平台各电器品类AI产品销售规模Top10中,品类间销售额差异显著。大家电以60.5亿元的销售额领跑,整体来看,大家电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表现更为强劲,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类智能电器的关注与需求热度较高。智慧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家电设备、家居系统和智能终端相互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这使得家电行业与科技行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建议关注:视声智能。➢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2)流动性风险;3)企业盈利不及预期。目录32. AIPC:生产力工具的智能革命1. 抓住AI行业浪潮,乘风而起3. AI可穿戴设备:人类认知手段的重要提升4. 生成式AI智能手机:促进新一代智能终端更新换代5. 人工智能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6. 风险提示抓住AI行业浪潮,乘风而起4◆ 发展历程:AI的发展可追溯至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概念正式诞生。此后历经两次寒冬(算力瓶颈、数据匮乏导致技术停滞),直至2012年深度学习借ImageNet竞赛突破图像识别瓶颈,叠加算力(GPU普及)、数据(互联网爆发)双重驱动,开启大模型时代。2020年,OpenAI发布对话式AI模型ChatGPT,以其极强的综合性能快速在全球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作为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典范,ChatGPT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转化能力,可应用于多个场景和领域,一时间火爆全球。目前,ChatGPT已推出GPT-4.5正式版,性能依旧领先行业。◆ 我国AI发展进程:相较于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萌芽于1978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近20年渡过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及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十四五”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万亿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历程1978-2000 年:萌芽期 2001-2012 年:探索期 2013-2015 年:成长期 2016 年至今• 中国第一部人工智能教材面世,人工智能学会正式成立• 启动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项目,输送人才出国学习 • 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出现• 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被应用到人工智能中 •云计算、AI 芯片普及,人工智能算力规模扩大,技术逐渐成熟• 互联网巨头加大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 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人工智能商业化起步 1.1 AI行业演进正处关键时期5◆ 规模化应用阶段:进入2025年,行业已从“技术验证”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显示,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服务,覆盖通用与行业场景,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端、消费端,推动AI向更高效、更普惠演进。◆ 市场规模: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据IDC统计,2019-2023 年,市场规模从 19170亿美元增长至 47327 亿美元 ;2027预计规模超过11.6万亿美元。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4000亿元,大模型、具身智能、智能驾驶成为增长引擎。数据来源:沙利文《2024年全球AI生态全景概览》、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图: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9-2027E1.2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进入高速通道6◆ AI正深度融入大众生活: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根据网络问卷调查结果,88.7%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过智能家居产品。超8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来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形成内容摘要或辅助分析、生成文稿。◆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围内,ChatGPT月活用户已突破20亿,成为日常办公、学习的高效工具。国内AI应用同样快速渗透,如字节“豆包”凭借多模态交互和本土化服务,日活用户超5000万;腾讯“元宝”则聚焦职场场景,文档处理、会议纪要功能使用量环比增长200%。C端AI工具正从“尝鲜”转向“刚需”,预计未来两年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推动生活与工作方式的智能化变革。数据来源:澎湃新闻《2025年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追踪调查报告》、 a16zcosumer 、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图:人工智能使用场景对比图图:Chat-GPT活跃用户数1.3 AI正深度融入大众生活52.10%27.70%015.00%9.60%2.10%65.20%62.20%31.40%24.80%13.80%9.70%0.00%10.00%20.00%30.00%

立即下载
综合
2025-08-08
东吴证券
朱洁羽,易申申
35页
2.64M
收藏
分享

[东吴证券]:北交所AI产业链深度报告系列:消费电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64M,页数35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钢材价格指数 图 34: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费城半导体指数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以及同比变动(十亿美元,%)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同比变动(辆,%) 图 19: 动 力 电 池 装 车 量 以 及 同 比 变 动 ( 兆 瓦时,%)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中国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以及同比变动(万台,%)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M1、M2 当月同比变动(%) 图 15:工业机器人产量以及同比变动(台,%)
综合
2025-08-08
来源:机械行业周报:6月工程机械出口额同增10.2%,关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板块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