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谁在为智能化买单?
谁在为智能化买单?——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证券分析师:黄细里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10001 联系邮箱: huangxl@dwzq.com.cn 联系电话:021-601997932025年7月25日报告核心结论(1)2◼ 报告研究方法论:基于抽样原则,选取7大品牌17款车型75名真实车主进行了累计37.5小时一对一线上或线下的访谈,核心围绕:购车动机、购车因素、购车前后对智能化预期变化和体验感受等。17款车型均选择了智驾版,包括:比亚迪(腾势D9/汉/秦L)、特斯拉(M3/MY)、小米(SU7)、问界(M9/M8)、理想(mega/L9/L6)、智界R7、小鹏(M03max/G6/G9/P7+/X9)。◼ 【智驾】已成为购车前三因素。本次受访的75名车主中:1)23%车主认为智驾是第一购车因素;2)12%车主认为智驾是第二购车因素;3)27%车主认为智驾是第三购车因素。本次受访7大品牌【智驾纳入购车前三因素】比例差异显著:特斯拉88%,华为系80%,理想75%,小鹏70%,比亚迪20%,小米20%。◼ 将智驾纳入购车因素前三的46名车主深入分析发现他们核心是三类人群:➢ 1)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甚至是科技爱好者。这个比例高达30%,一般是年轻人或者互联网IT类相关从业者,这类群体在特斯拉品牌体现最显著,其次是华为和小鹏等。他们选择智驾更多是为了体验最新科技变化。➢ 2)每天通勤距离较长或者经常远途出行者。这个比例也在20%-30%。这类用户在各个品牌分布广泛。他们对智驾核心诉求是【高速或城快缓解驾驶疲劳】,甚至是希望开车能兼顾下公务(处理手机相关事务),部分也希望能【提高驾驶安全性】。这类群体在华为系体现最显著。➢ 3)新手司机类车主。这个比例在22%。这类用户以【年轻车主为主,尤其是女司机】,也包含部分【驾龄很长但停车技术信心不足】。这类群体在小鹏品牌体现最显著➢ 4)还有一类:因工作相关而关注智驾,一般是金融类或汽车类从业者。这类样本量本次访谈我们尽量人为没有选择,只有5%比例。风险提示:样本量不足够大或引起数据的偏差,建议多渠道交叉验证报告核心结论(2)3◼ 基于本次受访75名车主归纳总结7大品牌用户画像:➢特斯拉(购买FSD软件包)用户画像:一群科技爱好者且非常有主见。他们对智驾的态度:1)基本都是因为科技爱好者去关注特斯拉智驾,且都认为特斯拉智驾是最好的,除了交规问题(车主认为是暂时性),其他都让人放心、安心、省心。2)坚定认为纯视觉方案会好于激光雷达方案。➢华为系(问界/智界ADS3.0)用户画像:先看智驾再看其他属性。其经济实力不错且远途出行较多或通勤距离较远,特别期待智驾缓解驾驶疲劳。因此他们买车先看智驾且相信华为智驾是最优秀的,相信激光雷达方案更优,最终产品大部分都是在鸿蒙智行内部比较选择。➢小鹏汽车用户画像:两类不一样的人群。第一类是MONA车主:先看颜值再看智驾。对智驾的态度:1)大部分MONA用户是新手司机,女生需要智驾帮忙泊车,男生需要智驾帮忙锻炼驾驶水平。2)智驾的功能可以逐步解锁,但肯定不能没有。第二类小鹏G/P/X系列车主:先看性价比再看智驾。对智驾的态度:是一批对新兴事物保持好奇心的用户但又保持务实的态度。希望智驾能够缓解疲劳 ,愿意去尝试新功能体验。➢理想汽车用户画像:先看空间舒适性再看智驾。对智驾的态度:1)首要关注还是家人的用车需求,在满足舒适性基础上再兼顾驾驶员的智驾需求;2)很多用户对理想智驾第一印象是“车机特别好用”,以及过去一年理想智驾体验的快速进步确实推动了部分用户积极使用智驾。➢小米SU7用户画像:先看颜值再看其他属性。对智驾的态度:1)纳入前三购车因素的是少数派;2)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3)现在小米的体验不是最好的,但相信未来小米大概率能追上来的。➢比亚迪用户画像:电车龙头买着放心。是一群务实注重性价比的用户,秦L更加注重省油,汉/腾势重视颜值,且总体会认可【比亚迪电车龙头的品牌】。对智驾的态度:既然有了智驾这功能就还是【有比没有更好】风险提示:样本量不足够大或引起数据的偏差,建议多渠道交叉验证报告核心结论(3)4◼ 智能化正处于“黎明前黑暗”阶段。2025年初我们团队提出“All in 智能化”,从最近半年跟踪来看,此观点受到了挑战,但我们依然对智能化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任何新事物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 2024Q2-2025Q1是汽车智能化“端到端”上车效果提速阶段(快速开城)。2025Q2-Q3预计是汽车智能化阶段性“表面放缓”,因智驾事故引起广泛舆情从而导致监管加严OTA审批且加速制定L2国标政策。但实际产业智能化技术进步依然在加速,我们预计2025Q4开始VLA模型上车会引领智驾进入实质性新阶段,也即“Scaling Law”在物理世界效果加速显现,最终带来车主对【城市NOA】体验信心的大幅上升(这也恰是我们这次访谈75位车主中不敢用城市NOA核心,即对其能力上限的担忧)。➢ 城市NOA级别智驾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度渗透率我们预计到2025年底突破30%,核心推动力在于:1)2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华为/理想/小米/小鹏等品牌新车销量带动;2)10-25万元以下中端市场:小鹏/华为/零跑等新车销量拉动。3)10万元以下低端市场:目前贡献有限。◼ 消费者何时会爆发式为智能化买单?智能化=无人车=“不需要自己开的车且责任划分清晰”。也即我们认为【Robotaxi商业化成功】大概率是智能化产业真正爆发的标志性事件。Robotaxi是对智驾【技术-成本】都提出了最高要求,Robotaxi一旦能突破,C端无人车需求或一触即发。◼ 投资建议:继续坚定看好汽车智能化主线投资机会!按照无人车框架体系:1)算力-算法-数据能够形成闭环能力企业。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地平线/小马/文远等。2)未来有望参与Robotaxi运营的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如祺出行/千里科技/滴滴等。3)未来有望无人车代工且部分参与运营车企:北汽/广汽/上汽等。4)智能化产业链硬件企业。域控制器(德赛/华阳/经纬等)/线控底盘(伯特利/耐世特等)/智能车灯/玻璃(星宇/福耀)等。◼ 风险提示:样本量有限或引起数据偏差。城市NOA渗透率低于预期。汽车国内需求不足。风险提示:样本量不足够大或引起数据的偏差,建议多渠道交叉验证报告缘起:是谁在为智能化买单?5◼ 2024年1月以来新能源乘用车城市NOA级别智驾渗透率从7.8%上升到22%。搭载了城市NOA的新能源车背后到底车主是如何做购车决定?真的是在为智驾买单吗?数据来源:交强险,乘联会,东吴证券研究所 备注:以上为东吴汽车团队编制智能化数据库 202401202402202403202404202405202406 202501 202502 202503202504202505202506同比环比国内乘用车销量(万辆)-交强险口径214.8107.4152.6150.4165.6171.8177.8128.0182.7165.1182.2209.521.9%15.0%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万辆)66.437.770.668.578.583.170.46
[东吴证券]: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五:谁在为智能化买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2M,页数4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