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正向循环建立,出海趋势强化
医药行业周报正向循环建立,出海趋势强化证 券 研 究 报 告投资评级:报告日期:推荐(维持)2025年07月07日分析师:胡博新SAC编号:S1050522120002分析师:吴景欢SAC编号:S1050523070004行业周报2医 药 行 业 观 点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1. 创新药的出海价值被持续验证,估值提升趋势有望延续创新出海是本轮创新药价值重估的重要推动因素,其价值的锚点在于BD估值水平的变化,尤其是PD-1/VEGF为代表的双抗。从康方生物与SUMMIT THERAPEUTICS 的合作开始到6月2日,BMS与BioNTech达成一项超90亿美元的交易,海外MNC对PD-1双抗的价值认知和交易金额在快速提高。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Q1,中国医药交易数量同比增加34%,而交易总金额同比增加222%,单项交易金额提升显著。从早期出海的大品种来看,更多积极的临床数据发布,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品质,提高了MNC与中国创新药企业合作的信心。2025年7月3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在鼻咽癌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达成一项以84亿美元总交易金额,创下国内创新药授权记录,当下优异的临床结果发布持续强化当初BD的价值判断,也提升双方的合作深度。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2025/6/28-2025/7/4)涨幅为3.64%,跑赢沪深300指数2.10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涨幅排名第4位,经历了两周的调整,创新药再次回到市场关注的焦点。3医 药 行 业 观 点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2. PD-1升级,双抗升级、联用升级PD-1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阴性)等多个瘤种的基石药物,多个一线治疗方案采用与PD-1联用组合。包含PD-1的双抗组合中,PD-1/VEGF和PD-1/IL-2α-bias,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临床数据。基于PD-1的泛瘤种,而且具备挑战一线用药的潜力,PD-1/VEGF双抗成为目前授权合作的热点方向,2025年5月,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首付款超历史记录的12.5亿美元的重磅交易,后续期待更多重磅交易值得期待。包含PD-1的三抗组合也陆续推向临床,如汇宇制药的PD-1/TIGIT/IL-15组合,基石药业的PD-1/VEGFA/CTLA-4组合,都属于全球的First in class。双抗与ADC也在探索联用方案,基于企业已有产品线和肿瘤各靶点之间组合,目前Biotech开展的PD-L1/VEGF双抗BNT327/PM8002+B7H3 ADC药物的联合治疗,国内信达生物和康方生物同步提出IO+ADC的双重升级研发策略。通过双抗,三抗,联用等多个组合,未来PD-1治疗的窗口将一部拓宽,PD-1组合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趋势。4医 药 行 业 观 点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3. 伏欣奇拜单抗上市,开启生物治疗时代近日,国药药监局正式批准金赛药业的注射用伏欣奇拜单抗(商品名:金蓓欣)上市,适应症为对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或秋水仙碱禁忌、不耐受或缺乏疗效的,以及不适合反复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相较于复方倍他米松等皮质激素,伏欣奇拜单抗显著延缓了12周内痛风中位复发时间,此前的临床研究,伏欣奇拜单抗12周内降低了90%复发风险,24周内降低了87%复发风险。伏欣奇拜单抗的顺利上市将开启痛风急性期生物治疗的时代。痛风是全球性疾病,目前我国痛风的疾病负担尤其严重,患病率约为0.86%~2.20%,且患者呈逐步年轻化趋势。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存在紧密联系,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人数为9.3亿人,预计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群体数将达到14.2亿人;202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为1.7亿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2.4亿人,痛风治疗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5医 药 行 业 观 点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4. 更好更科学减重成为趋势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第85届科学年会于6月20日至23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礼来和诺和诺德发布了多项最新的临床数据,在减重药物方面,内容已不限于GLP-1靶点的多肽注射剂,胰淀素等新靶点披露了最新的临床研究,增肌功效同样也是市场关注的新趋势。根据强生子公司Bima披露的数据,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高剂量组合不仅能强化减重效果,而且能减少肌肉损失,在单用Bimagrumab组别中,有增加肌肉的作用。国内与Bimagrumab类似的增肌相关的研发产品包括来凯医药的LAE102和歌礼制药的ASC47,也在ADA大会上发布了最新的研究。继替尔泊肽头对头战胜司美格鲁肽的临床发布之后,双靶点和多靶点GLP-1的核心竞争点主要是减重效率,但随着市场推广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如何解决肌肉丢失,如何降低不良反应、如何实现口服方便性,成为研究的新方向,更好更科学减重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6月2日,翰森制药与再生元(Regeneron)就HS-20094达成许可交易,HS-20094是一款在研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已完成多项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中国进行III期临床试验。HS-20094交易的达成,MNC依然关注并继续布局双靶点的注射剂,尤其是辉瑞小分子GLP-1终止临床试验之后,双靶点和三靶点注射剂的安全性依然是突出优势。联邦制药已于6月20日收到诺和诺德对UBT251的首付款,双方围绕UBT251的海外临床方案也进行了讨论,预计2026年海外临床将启动。6医 药 行 业 观 点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5. 关注自免方向的BD趋势6月25日,荣昌生物达成一项关于泰它西普的对外授权合作,合作方为Vor Biopharma。泰它西普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 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通过同时抑制 BLyS 和 APRIL 与 B 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阻断 B 细胞异常分化和成熟,国内已批准适应症包括重症肌无力(MG)、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海外正推进MG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该适应症已获美国 FDA 快速通道资格及美国和欧盟药监机构孤儿药资格。虽然泰它西普的出海是以newco方式实现,但是对于整个自免领域已经是一个重要突破,目前国内自免药物的开发仍处于跟随阶段,中国biotech的自免管线偏向生物类似物或者me too的产品。泰它西普是依靠MG方向的临床数据优势,开发国际市场。除了大分子自免药物,TYK2、IL-23,IL-17等小分子也是国内bietech差异化的竞争方向,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读出,自免方向的BD值得期待。7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诚信、专业、稳健、高效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在目前国内创新支付体系下,部分创新品种已经实现研发投入回报的正循环,销售额持续新高,同时海外临床数据陆续
[华鑫证券]:医药行业周报:正向循环建立,出海趋势强化,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4M,页数3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