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联合声明点评:贸易战疑云消散,未来经济何去何从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经济研究 Page 1 证券研究报告—深度报告宏观经济 中美经贸联合声明点评 2018 年 05 月 21 日CPI 与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宏观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 15.80 社零总额当月同比 9.40 出口当月同比 12.90 M2 8.30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从美日贸易战看中美贸易战的危与机》 ——2018-03-27 《政策稳为先,金融资产无须悲观---2017 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6-12-20 《专题报告:供给侧改革:从行政化到市场化,汇聚行业“龙头”》 ——2017-04-20 《PPI 专题研究:PPI 权重估算与核心驱动因子》 ——2016-11-09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虽然我们谈着新周期,但却是着眼于旧模式和短时期》 ——2017-08-28 证券分析师:董德志 电话: 021-60933158 E-MAIL: dongdz@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1 联系人:金佳琦 电话: 021-60933159 E-MAIL: jinjiaqi@guosen.com.cn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宏观专题 专题贸易战疑云消散,未来经济何去何从 ⚫ 中美联合声明简评 美国东部时间 2018 年 5 月 19 日,中美就新一轮贸易磋商在华盛顿达成一致,历经两个月之久的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随后中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我们认为声明中有五个重点值得关注:(1)扩大自美进口,缩减美中逆差;(2)扩大进口领域大概率集中在农产品、能源、制造业、服务贸易;(3)知识产权保护提上日程,推进《专利法》;(4)鼓励双向投资,强调公平竞争;(5)中美相关磋商将机制化。 总的来说,这次中美谈判最大成果是以扩大自美进口替代了美国对华惩罚性关税制裁。在扩大进口的具体数额上目前尚无定论,可能在 1000-2000 亿美元级别。在扩大进口的具体领域上,根据联合声明推测将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能源、高端制造业和服务贸易等美国优势产业上。 ⚫ 国内经济短期承压,全球贸易结构将小幅调整 往后看,中国扩大自美进口可能对中国净出口造成短期冲击,使经济增长承压,同时美国低价能源、农产品的放开或令国内通胀再下一个台阶,但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之路不受影响,产业升级仍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扩大自美进口或将带来全球贸易结构的调整,中国原有的农产品、能源等进口来源大国份额或将受到美国挤压。 1、国内增长短期承压,通胀或再下一个台阶。扩大自美进口对净出口造成短期冲击,导致净出口减少,进而使国内经济增长短期承压。同时,由于美国汽油、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对其进口的扩大或令国内通胀再下一个台阶。 2、中国制造 2025 不受影响,产业升级道路仍是主旋律。当前中国与美国产业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扩大对美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优势产业上,只要结构合理,不但能降低国内下游产业的成本,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还能继续拉动国内的技术进步。中美贸易战的停止为中国解决更复杂更紧迫的国内经济问题提供了缓冲。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进而达到高质量的增长,仍是当前国内经济的首要任务。中美谈判的常态化也将有利于日后双方更好的沟通,保持贸易稳定。 3、全球贸易结构面临调整,农产品、能源出口大国份额或将受到美国挤压。从全球的视角来看,中国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在总需求增速稳定的情况下,势必将挤压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中国原有的农产品、能源进口来源大国将受到影响。农产品方面,除美国外,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是巴西、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能源方面,目前中国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国是俄罗斯(原油)、澳大利亚(天然气)以及几个中东国家。我们猜测在中国扩大从美国的农产品、能源进口后,很可能相应缩减从其他国家的相关产品进口,这些国家出口将会受到冲击。 ⚫ 资产价格:贸易战疑云消散,有利风险偏好提升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在贸易谈判期间,投资者避险情绪往往主导相关板块股票市场走出震荡行情。当谈判结果落地后,利空出尽,相关行业很可能出现一波补涨势头。今天的中美联合声明无疑对金融市场是一个利好,贸易战这一不确定性因素消散后,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将有所提升,下周的股市可能会高开来迎接这份声明。后续走势则会暂时摆脱贸易战这一因素的影响,回归自身规律。 0.00.51.01.52.0M-16S-16J-17M-17S-17J-18CPI月度同比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全球视野 本土智慧 Page 2 一、中美联合声明简评 美国东部时间 2018 年 5 月 19 日,中美就新一轮贸易磋商在华盛顿达成一致,历经两个月之久的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随后中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根据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的指示,2018 年 5 月 17 日至 18 日,由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和包括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等成员的美方代表团就贸易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磋商。 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 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 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 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声明中包含几大重点,对此我们一一解读: 1、扩大自美进口,缩减美中逆差。 本次声明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此前在特朗普访华时就已多次提及美日贸易中的逆差问题,本次谈判无疑是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为大前提,声明后半部分的具体内容均是围绕这一前提展开。 2000 年,中国替代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进口来源国。美日贸易差额在 1985至 2015 年近 30 年内始终维持于 600-950 亿的区间内波动,而美中贸易差额则迅速扩大,2017 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以美国商务部口径是 3640 亿美元,中国口径是 2780 亿元。可以说对中国贸易赤字的扩大是美国开始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的最本质原因。 从这一次的谈判结果也可以看出,此前看起来是对准“中国制造 2025”、抑制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美方做法不过是政治上的烟雾弹,谈判桌上美国最切实的底线仍然是落在了贸易赤字问题上。 那么如何缩减美中贸易逆差,一种方法是减少中国对美出口,之前美国意欲征收惩罚性关税其实就是企图抵制中国出口的表现之一;另一种方法则是增加美国对华进口,这是更加符合全球化趋势、实现两国互惠共利的途径。 声明

立即下载
金融
2018-07-19
国信证券
11页
0.82M
收藏
分享

[国信证券]:中美经贸联合声明点评:贸易战疑云消散,未来经济何去何从,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2M,页数1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表6.1
金融
2018-07-19
来源:中国和国际秩序(中英文)
查看原文
表4.3
金融
2018-07-19
来源:中国和国际秩序(中英文)
查看原文
表4.2
金融
2018-07-19
来源:中国和国际秩序(中英文)
查看原文
表2.1
金融
2018-07-19
来源:中国和国际秩序(中英文)
查看原文
图 3
金融
2018-07-18
来源:保险业调研结果摘要:保持乐观,沉着应变
查看原文
图 2
金融
2018-07-18
来源:保险业调研结果摘要:保持乐观,沉着应变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