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300014)深度报告:经营拐点已至,喜迎收获之期
亿纬锂能(300014.SZ)深度报告:经营拐点已至,喜迎收获之期评级:买入(维持)证券研究报告2025年05月18日电池李航(证券分析师)S0350521120006lih11@ghzq.com.cn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2相对沪深300表现表现1M3M12M亿纬锂能12.9%1.6%22.1%沪深3003.1%-1.3%6.8%最近一年走势相关报告《亿纬锂能(300014)点评报告:签订储能大单,持续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买入)*电池*李航,李铭全》——2024-09-12《亿纬锂能(300014)2023年报点评报告:动力储能业务持续高增,经营质量继续改善(买入)*电池*李航》——2024-04-21《亿纬锂能(300014)点评报告: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持续提升长期价值+积极回馈投资者(买入)*电池*李航》——2024-02-27-21%-4%13%30%47%64%2024/05/162024/08/142024/11/122025/02/102025/05/11亿纬锂能沪深300市场数据2025/05/16当前价格(元)45.3052周价格区间(元)30.73-58.54总市值(百万)92,671.18流通市值(百万)84,322.99总股本(万股)204,572.15流通股本(万股)186,143.46日均成交额(百万)579.38近一月换手(%)0.99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3u 锂电池行业供需层面,需求持续性可期,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明晰。需求端,动储与新兴应用多轮驱动下,需求持续性可期,2025年内在主机厂车型供给带动下,国内动力需求增长预计将得到支撑,中长期智能化与电动化水平保障国内动力需求持续性,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动力需求有望受益于主流品牌车型周期向上,单车带电水平整体保持稳定,电池需求耦合动力终端需求增长。非动力场景方面,光储平价下储能应用场景全面扩容,数据中心供电等需求打开储能增长空间。工程机械及各类新兴应用电动化进一步拉动锂电池整体增长空间。供给端,扩产放缓叠加成本见底,无序竞争有望终结,财务指标映射主要电池厂商扩产已放缓,成本见底背景下,无序竞争有望终结。u 中资电池厂商全球份额方面,我们认为通过特色产品+优质客户绑定,中资厂商有望加速替代日韩份额。以中创新航为代表的优质中资厂商凭借特色产品+优质客户绑定,借船出海与直接突破并行。主要日韩竞对方面,成本控制与产品迭代差异下,份额与盈利能力承压明显。以LGES/松下/SDI/SK On为代表的日韩主流厂商份额及盈利能力承压,LFP路线兴起下中资厂商有望依托技术积淀把握机遇,参照储能电池发展历史,中资厂商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进一步抢占海外份额。u 再看亿纬锂能:消费储能奠定基本盘,经营拐点下,海外产能建设与新品上量把握新机遇。深厚积淀助力场景与产品方案持续拓展,消费电池稳健基本盘已成。性价比加持下储能电池已实现出货高增,新品迭代叠加客户产能双重国际化奠定增长持续性;动力电池原产能已逐步走出低谷,大圆柱新品上量有望打开公司远期扩张空间,内生层面,公司投资趋于稳健,自我造血能力逐步提升。u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677/847/98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1/76/95亿元,对应PE为18/12/10倍,公司消费及储能业务已形成稳健基本盘,且成长性仍存,海外本土化布局持续推进与大圆柱新品上量有望充分打开增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u 风险提示:全球需求不及预期、国内以旧换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产业链竞争格局恶化超预期、海外政策风险超预期、大圆柱等新技术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锂等)价格大幅波动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4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百万元)48615676548474298504增长率(%)0392516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076512176329544增长率(%)1264925摊薄每股收益(元)1.992.503.734.67ROE(%)11121618P/E22.7618.1012.149.71P/B2.472.251.991.74P/S1.911.371.090.94EV/EBITDA14.9310.728.327.06资料来源:Wind资讯、国海证券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5一、锂电池行业需求与格局:需求持续性可期,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明晰二、中资电池厂商出海:特色产品+优质客户绑定,多元化模式下有望加速替代三、再看亿纬锂能:消费储能奠定基本盘,经营拐点下,海外产能建设与新品上量把握新机遇四、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6一、锂电池行业需求与格局:需求持续性可期,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明晰1.1 动储与新兴应用多轮驱动,需求持续性可期1.1.1 2025年内国内动力需求增长在主机厂车型供给带动下有所支撑1.1.2 中长期智能化与电动化水平保障国内动力需求持续性1.1.3 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动力需求有望受益于主流品牌车型周期向上1.1.4 单车带电水平整体保持稳定,电池需求耦合动力终端需求增长1.1.5 光储平价下储能应用场景全面扩容,数据中心供电等需求打开储能增长空间1.1.6 工程机械及各类新兴应用电动化进一步拉动锂电池整体增长空间1.2 扩产放缓叠加成本见底,无序竞争有望终结1.2.1 财务指标映射主要电池厂商扩产已放缓1.2.2 成本见底,无序竞争有望终结请务必阅读报告附注中的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7表:各主流车企2025销量目标增量可观(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3月)表:主流自主车企/新势力2025年有较多竞争力新车推出(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我们认为国内动力端需求中长期均有支撑。2025年内看,国内主流车企有较大增量空间。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及以零跑、小米、小鹏、问界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在2025年均有竞争力车型推出。新车型预计产品力和性价比围绕智能驾驶/续航水平/加速性能/亏电油耗等进一步升级,在以旧换新政策托底下,预计新能源乘用车增量仍有较大拉动空间。以吉利、广汽、长安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与零跑、蔚来、小米、岚图等为代表的新势力等亦于年初指定2025年销量目标,不完全统计隐含增量300+万辆,较高销售目标+新车型周期驱动下,国内需求增长支撑较为充分。资料来源:新浪汽车、懂车帝、网易汽车、小鹏官网、新浪财经、汽车之家、金融界、新浪科技、每日经济新闻、中关村在线、国海证券研究所品牌2024年销量(万辆)2025年销量目标(万辆)增量(万辆)比亚迪427.2550122.8吉利 217.727153.4其中:新能源88.815061.2 其中:极氪22.2329.8广汽200.323029.7长安268.030032.0其中:新能源73.310026.7 其中:阿维塔7.42214.6零跑29.45020.6蔚来22.24422.2小米13.73521.3岚图8.62011.4已公布目标车企合计目标增量(广汽假设渗透率50%)合计317.1车企新车型定位特征上市时间比亚迪汉L/唐L大型轿车/SUV高于现款,主
[国海证券]:亿纬锂能(300014)深度报告:经营拐点已至,喜迎收获之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68M,页数4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