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预期报告之一:为企业直接减负的精准滴灌-太平洋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1 [Table_Title] 减税预期报告之一:为企业直接减负的精准滴灌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财政政策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大规模的财政宽松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恶化,进一步制约了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又要求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进退两难之时,实施“少减收,办大事”的结构性宽松政策,用精准滴灌的减税政策替代大规模减税降费更为合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险提示:警惕地方隐性债务处置的风险。 宏观研究报告 [Table_ReportInfo] 宏观分析师:袁野 电话:15810801367 Email:yuanye@tpyzq.com 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1250117080032 相关报告: [Table_Author] 1.《中国财政政策手册:详解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博弈》—2018/07/05 2.《从省级到市级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测算》—2018/08/29 3.《“牛市”与宏观基本面》—2019/03/11 4.《全球债务观察》—2019/04/12 5.《经济转型期的日本与韩国:人口、资本与股市》—2019/06-10 6.《特朗普大选的隐忧:10 万条新闻大数据的启示》—2019/06/19 7.《从各国房地产税政策中探寻中国模式》—2019/07/18 8.《老旧小区改造的宏微观效应》—2019/07/19 9.《如何启动农村市场:钱、地、人的乡村振兴》—2019/08/01 10.《美国菲律普斯曲线平坦化证伪——特朗普如何结束贸易战》—2019/09/10 11.《2.5 万亿减税降费后,明年财政如何稳增长?》—2019/11/10 [Table_Message] 2019-12-05 宏观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报告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报告 P2 减税预期报告之一:为企业直接减负的精准滴灌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1 目录 一、财政政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1 二、国际视角下横向比较精准滴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4 宏观研究报告 P3 减税预期报告之一:为企业直接减负的精准滴灌 2 图表目录 表 1 增值税税率降低对贷款利率影响 .................................................................................................. 4 表 2 2018 年工商银行部分年报 ............................................................................................................. 4 表 3 2018 年各上市银行缴税结构 ......................................................................................................... 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守正 出奇 宁静 致远 1 在报告《2.5 万亿减税降费后,明年财政如何稳增长?》中我们通过测算发现,若按今年前三季度的趋势,全年减税降费可达 2.5 万亿左右。在如此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下,当期居民消费并未出现大幅上升,企业投资情况亦是差强人意,而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程度却有所增加。目前的财政政策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大规模的财政宽松政策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不断恶化,进一步制约了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又要求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进退两难之时,财政政策又该如何再发力?对此问题,我们在上篇报告中已经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答案:制定结构性的宽松政策,用精准滴灌的减税政策替代大规模减税降费,以使财政宽松政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何谓“结构性的支出政策”,精准滴灌又该“滴”到何处?报告将试图换个角度探讨。 一、财政政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回顾全球主要经济体过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多以货币政策为主,而货币政策又在调节总需求的过程中作用更大。发达经济体通常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其经济结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改革的目标,因而其经济发展模式又相对固化。在经历经济滑坡时,通常更多考虑对总需求的调节。且发达经济体国家财政体量相对较弱,故而采用货币政策调节更为合意。而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在以调结构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明显优于货币政策。我们在报告《经济转型期的日本与韩国:人口、资本与股市》曾讨论日、韩在经济增长的长期拐点后均采用了扩张货币抬升杠杆的方法试图稳住经济增长。结果却是导致危机爆发,直至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后,经济增长的下滑态势才得以稳定。货币政策往往在结构合理,经济出现周期波动时平滑经济增长更为有效。在经济下行趋势中,或在调结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则更多是加剧传统产业的无效扩张,为调结构增加阻力。相比之下,财政政策主导二次分配。不同与货币政策放水后难以控制水的走向,财政政策则是归流定投,理论上甚至可将政策细化每一家企业。 诚然,财政政策的调结构功能,并非仅指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重生产还是重消费、重金融还是重实体等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 1. 拉动需求还有空间么? 2 我国财政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占比最大,其次为所得税,两项税收占总税收收入的比例近 70%左右。是代表我国财政间接税与直接税最主要的两个税种,也是实施减税政策的主要调整方向。2019 年增值税与个税的减免本应通过降低终端产品价格以及增收两个因素同时发力,拉动内需扩张。但事与愿违的是企业大都并未采用降价,居民亦有增收留存。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同样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
减税预期报告之一:为企业直接减负的精准滴灌-太平洋证券,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5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