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旧改为主、收储为辅”贯穿2025年地产行业主线
房地产 | 证券研究报告 — 行业策略报告 2024 年 12 月 13 日 强于大市 相关研究报告 《地产新模式探索系列之二:城中村改造篇——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超 7 亿平规模为行业注入新动能》(2023/9/6) 《房地产行业 2023 年中期策略:走出停滞期,诞生新格局》(2023/6/13) 《房地产行业 2023 年度策略:弩箭已离弦,能否冰解的破?》(2022/12/18)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房地产行业 证券分析师:夏亦丰 (8621)20328348 yifeng.xia@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21070005 证券分析师:许佳璐 (8621)20328710 jialu.xu @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21110002 房地产行业 2025 年年度策略 “旧改为主、收储为辅”贯穿 2025 年地产行业主线 核心观点 【“大旧改”:将是 2025 年房地产行业的主线任务】 ◼ 2023 年的城中村改造主要针对超大特大城市,各地已经推进的城中村改造规模不大、进度缓慢,资金支持不到位,由于高昂的改造成本,各方推动的意愿也并不强烈。而 2024 年以来,一方面,自上而下明确了城中村改造范围扩大至 30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还提及了危旧房改造,是包含了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等改造主体的更大范围的“大旧改”;另一方面,还明确了货币化安置的方式帮助该项工程的推进。因此,我们认为,货币化旧改将成为 2025 年房地产行业的主线方向之一,不过这一轮的货币化可能会包含大量的房票。 ◼ 上一轮棚改:棚改高峰期 2015-2018 年住建部计划开工合计 2360 万套,实际开工 2442 万套,总投资额 6.6 万亿元。棚改高峰期的资金来源中将近七成来自于棚改专项贷,一成来自于财政资金;棚改专项债是棚改后期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2018-2022 年累计发行 1.84 万亿元。从影响来看,一方面起到了去库存的作用,根据住建部,2016 年棚改货币化帮助地方消化了 2.5 亿平的楼市库存。据此估算,平均投资成本约为 6000 元/平。另一方面起到了刺激需求的作用。根据我们测算,2015-2017 年三年间棚改货币化安置转化成购买新房的面积合计 5.09 亿平,占同期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为 12.9%。 ◼ 本轮“大旧改”:2024 年 10 月住建部表示“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 100 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根据我们的测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初期 100 万套规模总投资额或达 1.45-2.11 万亿元,若分为 3 年实施,年均投资额为 4847-7024 亿元,或达棚改高峰期年均投资额的 29%-43%;初期 100 万套通过货币化安置转化成购买新房的面积或达 787-1416 万平/年,占新房销售的比重约 0.8%-1.5%。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城中村改造专项债(2022 年以来全国专项债券发行金额约 3340 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2024 年以来两大政策性银行已完成至少 1783 亿元的专项借款发放)、城市更新基金、社会资本等。 【收储:收购存量土地是主要推进方向,收购存量商品房为辅】 ◼ 当前收储去库存的两大形式为:1)存量闲置土地:一方面,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优先回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尚未动工建设的住宅、商服用地,另一方面,也可能采用土地置换和调规等其他方式盘活存量土地资源。2)存量商品房:收购已建成未售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 收购存量土地: ◼ 近两年,一线城市以外地区的拿地开工率较低,多数未开工的存量土地聚集在低能级城市。2023-2024H1 一线城市成交的含宅地块开工率 81%,二线城市 24%,三四线城市 2%,北上杭开工率均超过八成。基于此,收购存量土地相关政策出台。从企业角度,目前多数存量土地在城投平台手中,2021-2024 年 5 月 30 城中城投开工率仅 22%,拿地未开工面积近 3.3 亿平。 ◼ 我们认为,在实操层面,收购闲置土地可行性较高,无论是房企还是政府实施意愿都更高。1)对于房企而言,土地是流动性最接近于资金的资产。房企的动机有:a) 出于自身资金压力,卖地回笼资金。b)开发能力有限、工程推进困难。c) 项目规划和预期收益不足。d)主动换仓。此外,未来土地置换也可能成为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途径。2)对于政府来说,闲置用地被回收后,并不像已建成商品房,可能还会进一步涉及拆建或改建,可经过调规后再度出让(提高容积率、商转住等),资金更易平衡,因此可行性更高,未来收购存量土地工作有望加速落地。2024 年下半年以来,越秀、华侨城等旗下地块已被收储,且基本按照市场价回收。 ◼ 根据我们的测算,收购我国全部住宅类和商服类存量土地需要的资金约 12.7 万亿元(其中住宅用地 7.7 万亿元、商服用地 5.0 万亿元)。未来收购存量土地的资金来源或主要为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专项债。 收购存量商品房: ◼ 地方政府收储未售新房是理论上去库存最为直接的一项措施,但收储后的模式决定了推进效果。根据我们的测算,全国范围内,地方收储潜在体量(120 平以下现房)为 2.40 亿平,收购所需资金为 1.42 万亿元。理论上只需将去化周期降至合理水平(18 个月),那么现房库存需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下降 5962 万平,收购所需要的资金约 3516 亿元。资金来源方面,为推动政府收购存量房工作开展,央行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截至三季度末使用了 162 亿元。此外,专项债收储细则也正在研究当中。 ◼ 我们认为,在收储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盈亏平衡的城市,选择旧改更有价值。多为高能级城市,其中超过六成为直辖市(重庆、天津、上海、北京)。 【板块复盘:估值向上修复空间充裕,继续看好板块机会】 ◼ 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向上修复的空间充裕。自 2022Q2以来,地产板块 PB估值一直处于历史较低区间,2024 年 8 月末跌至了 0.57X 的历史底部位置。在 9 月末至今经历了一波上涨之后,截至 10 月末,板块 PB 修复至 0.80X,处于历史7.4%的分位点。从目前点位来看,进一步回调的空间有限,上行空间取决于政策强度和后续基本面的修复情况。 ◼ 从板块收益来看,仍具向上弹性。继 2024 年 9 月末 10 月初板块大幅上涨以后,板块开始进入震荡,前期较为高涨的情绪面有所缓和,后续一段时间市场对未来基本面和政策路径的分歧有所加大,具体节奏和强度上均具备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围绕楼市供需两端、经济复苏的政策仍在发力,且后续的政策应该逐步更具针对性;四季度预计销售基本面修复可期,但我们不排除明年基本面或出现小幅回调的可能,但不改当前板块安全边际较高、绝对估值水平较低、且大方向向好的基本格局。因此我们认为地产行业仍有较大的参与机遇,弹性向上仍明确,仍然看好地产板块机会。 【具备相关区域优势的房企及弹性反转标的,估值弹性
[中银证券]:房地产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旧改为主、收储为辅”贯穿2025年地产行业主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25M,页数6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