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五:普利司通:全球轮胎巨头技术为基、渠道为矛、持续创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024年8月31日普利司通:全球轮胎巨头 技术为基、渠道为矛、持续创新——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五民生汽车 崔琰(SAC NO:S0100523110002)白如(SAC NO:S0100524080008)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1引言我们坚定看好智能电动变革造就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性机遇,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整车厂占据主导地位,诞生博世、大陆、采埃孚、麦格纳、李尔、电装、爱信精机等欧美日零部件巨头,而在智能电动车时代,中国车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叠加中国速度和性价比优势,相信必将也会诞生领先全球的自主车企及零部件巨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重磅打造海外零部件系列深度,探究全球头部Tier 1的成长历史和转型方向,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提供借鉴。本篇报告为——《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五:普利司通:全球轮胎巨头 技术为基、渠道为矛、持续创新》,通过复盘全球轮胎巨头普利司通的发展历史,深度分析其成功原因,并梳理其在全球业务的布局,发现和研究国产供应商能够学习的先进经验。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零部件巨头的崛起过程进行多方位的梳理归纳,我们发现:✓ 德系零部件巨头以技术型为主:德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1920s-1930s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早期大众、奔驰、戴姆勒、奥迪、宝马、保时捷均发源于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多为技术型,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推动德国汽车工业成长;✓ 日韩系供应商多为主机厂扶持:日系、韩系汽车工业发展较晚,1960s,日韩汽车产业逐步崛起,为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日韩供应商多为主机厂内部培植,早期学习先进零部件厂商的技术,发展壮大后逐步增强研发实力并向海外扩张;✓ 美国汽车零部件竞争较为充分: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弱于整车厂,前十名中仅李尔(位列第9)来自美国,前30名中仅4家供应商来自美国;而位于加拿大的麦格纳为北美三巨头重要的供应商,自成立起即配套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并通过海外建厂,新技术开发,集成化、模块化供应配套客户实现成长;✓ 轮胎巨头品牌化优势显著:轮胎在汽车零部件中独树一帜,先于汽车诞生、面向配套及替换双市场、车载端直接品牌露出、后市场消费品特征显著,全球已形成“三巨头+八集团”的垄断竞争格局,但头部企业仅拥有有限的规模效应,这给予了后发者成长空间。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引言•海外汽车零部件巨头如何诞生:✓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0到1成长:优质赛道决定长期空间,优质客户带动成长。从产品端看,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系统、内外饰(座椅、车灯等)为燃油车时代巨头成长优选赛道,具备单车价值高+竞争格局好的特性;从客户端看,整车格局变化+供应体系特点双重作用下,德国零部件厂商大而强,日本供应商受益于丰田等主机厂扶持,除电装、爱信等全球巨头之外,中大型供应商占比较大,美国零部件厂商整体规模弱于德、日;✓ 海外零部件巨头从1到10成长:内生增长+并购,业务+应用领域多元化。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加速成长:1)技术驱动型:以博世、法雷奥、李尔为代表,专注高附加值赛道,用前瞻技术驱动多次行业变革;2)依附崛起型: 以相对封闭的日系和韩系供应商和麦格纳、安波福(原德尔福)为典型代表,绑定丰田、现代起亚、通用等车企共振崛起;3)并购壮大型:以大陆为代表,专注深耕成为某细分领域龙头,再通过并购切入其他细分领域。•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燃油车时代: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因为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叠加早年合资车企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其与海外或合资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密切,采购体系较为封闭,自主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渗透,整体呈现多、小、散的特点,仅有延锋汽饰、福耀玻璃、德昌电机等通过绑定整车厂、专注细分领域、外延并购等方式崛起;✓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2020年以来,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破局,重塑整零关系,供应链更为扁平化、快速,叠加自主车企崛起,具备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借机崛起,典型代表为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旭升集团、新泉股份等。2022H2以来,在特斯拉等车企的带动下,自主供应商出海进程明显加快,进击全球零部件巨头。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3引言成功原因分析普利司通技术为基全球化持续创新多元化标签:全球化•生产一条好轮胎•产品性能为一切基石,持续技术更新迭代,推出高性能产品•构建卓越的生意模式•完善渠道、翻新路径,打造高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深度全球化产研销•打造新业务&着眼未来的创新•拓展多种解决方案,从单一产品到系统的服务及生态体系•播撒未来的种子•多元化初探基于技术积累及BCMA体系,深度全球化产研销能力,持续降本增效;线上&线下结合,将业务从销售轮胎打造为移动性生态系统,赋能全球化。基于技术能力实现品牌&产品溢价,基于生产能力构建生态链实现更低成本,目标更强的盈利能力资料来源:普利司通官网,民生证券研究院技术能力普利司通通用性及模块化体系向上差异化提升价值创造价值改善销售组合高度定制向下简单化减少业务成本减少成本减少环境影响价值创造(社会&客户价值)获得竞争优势(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从成衣铺到全球第一 全球化贯穿始终。普利司通(Bridgestone)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的专注于轮胎产研销的公司。普利司通成立于1903年,起家于布袜事业,1923年掌握硫化技术正式进入橡胶工业领域,1930年第一条轮胎下线,正式进入轮胎行业。1930年至今在轮胎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1931-1960年:二战后弯道超车,二战后把握机遇快速恢复生产并在1946年下半年占据日本48%市场份额,成为日本本土轮胎龙头;2)1961-1980年:强化本土建设、开始海外扩张,普利司通持续拓展日本本土产能,于1960年前后开启海外探索,包括产能投建、设立销售公司、兼并购等多模式拓展海外;3)1980年至今全球化加速,1988年收购凡士通后跃居全球销售额第一,后公司持续全球化拓展历程,现有海外工厂45个。2023年普利司通实现销售额255亿美元,全球市占比13.4%,排名第二。•持续创新,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普利司通当前业务分为“核心业务-高端轮胎、成长业务-解决方案、调整与重建业务、多元化产品”4个版块,未来将持续增加大尺寸&高价轮胎销量占比,持续创新并推出专用于电动车的定制化产品,同时利用BCMA体系(普利司通的通用性及模块化体系),整合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端资源,构建完善、高效的产研销生态系统,成长为以高端轮胎业务为核心,拓展解决方案业务、探索性新业务、多元化产品,打造持续增长、更具韧性的优秀企业。•本篇报告详细梳理普利司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规划,将会回答关键问题:✓ 梳理发展史,普利司通如何顺利转型并成长为全球轮胎龙头,普利司通的成长路径究竟如何?✓ 探索全球化布局,从技术、产能、产业链、收并购等多个方面分析普利司通全球化成功基因,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产研销全球化的布局下,普利司通是如何完善业务及管理体系,做到了持续提高管理、工作及业务质量并在周期波动中实现稳定成长?•风险
[民生证券]:海外零部件巨头系列五:普利司通:全球轮胎巨头技术为基、渠道为矛、持续创新,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26M,页数9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