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二):将新质生产力落地到投资组合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2024年05月29日“新质生产力”系列(二)将新质生产力落地到投资组合策略研究 · 策略深度证券研究报告 | 证券分析师:陈凯畅021-60375429chengkaichang@guosen.com.cnS0980523090002证券分析师:张立超0755-81982881zhanglichao@guosen.com.cnS0980519050002证券分析师:王开021-60933132wangkai8@guosen.com.cnS098052103000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核心观点•新质生产力形成是以科技创新为起点,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为主要路径,推动生产力发生质态跃升的过程。从中长期主线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旧动能的转换,依托于新科技,落脚在新产业,孕育着大量的市场投资机会;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进生产力变革;从产能利用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投资落地:基于“预期改善”思路甄选个股。产业链层面设计自主可控评分框架+投资效能模型,共同赋能新质生产力产业节点筛选,“预期改善”层面主要涉及净利润和ROE两个维度的指标,先选行业、再选个股的“预期改善”组合,弹性更大,近五年年化收益达到9.35%;直接选个股的“预期改善”模型则能够更好地控制回撤。对于近期政策力度较强的低空经济主题,“预期改善”思路同样奏效,在低空经济大幅上涨的过程中,选股策略弹性更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要立足于地方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形成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创资源最聚集的区域之一,创新投入、创新成果、创新平台数量全国领先,拥有得天独厚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聚焦“20+8”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服务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新质资产相关标的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新质生产力被定义为由技术性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可采用研发费用率、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销售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税项/利润总额、股息率和Wind ESG综合得分筛选标的。根据筛选,大湾区的新质资产标的主要分布在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计算机、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等。报告列举的公司/个股仅为案例介绍,不作为投资推荐的依据。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学习解读:新质生产力对市场的意义01投资落地:围绕新质生产力构架投资组合02因地制宜:大湾区新质生产力投资机会03标的精析:新质资产相关标的特征画像04目录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划时代内涵• 新质生产力形成是以科技创新为起点,培育和发展新产业为主要路径,推动生产力发生质态跃升的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明确了其内涵,同时结合生产力发展层面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等。这是“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主要背景和重要基础,也意味着只有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向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面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生产力才是新质生产力。• 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以新科技、新产业、新要素为主要驱动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为核心标志,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的先进生产力。资料来源:《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余东华,马路萌,2023),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动能。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它们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数据、技术、信息、人才等都成为生产活动的投入要素。新 要 素新 产 业新 科 技图: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质生产力对市场的影响•从中长期主线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旧动能的转换,依托于新科技,落脚在新产业,孕育着大量的市场投资机会。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素驱动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要走创新驱动之路,加大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主体,实现传统产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要举措。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政策端: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重点赛道主要领域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北斗产业⚫增材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生物技术⚫创新药领域智能电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应用能源转型⚫光伏⚫风电⚫电力设备未来产业⚫氢能⚫低空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新质生产发展方向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相关产业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其发展必将催生一批新业态和新需求,从而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具体涉及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智能电车、能源转型、未来产业等六大赛道。图:新质生产力主题下的投资赛道资料来源:万得,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进生产力变革。•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
[国信证券]:“新质生产力”系列(二):将新质生产力落地到投资组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5M,页数5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