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全球是否都会面临缺电挑战?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 全球是否都会面临缺电挑战? 华泰研究 研究员 易峘 SAC No. S0570520100005 SFC No. AMH263 evayi@htsc.com +(852) 3658 6000 联系人 吴宛忆 SAC No. S0570122090215 wuwanyi@htsc.com +(86) 10 6321 1166 联系人 王洺硕,PhD SAC No. S0570123070085 SFC No. BUP051 wangmingshuo@htsc.com +(86) 10 6321 1166 2024 年 5 月 16 日│中国内地 专题研究 我们此前预测基准情形下,我国今年用电量增长可能在 7%-9%,今年 1 季度用电量增长接近 10%、再现高弹性,本篇报告我们在重申中国用电量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同时,加入全球视角的分析,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其他国家用电量增长也可能结构性跳升、面临电力供给瓶颈,本文具体分析中国和海外用电量上升的共同驱动因素以及各自特有因素,同时,若全球面临电力供给瓶颈及电网升级需求,相关投资品的需求也可能结构性上升。 一、中国 1 季度用电量增速接近 10%、再现高弹性 如我们此前分析,中国单位 GDP 用电量自 2022 年起进入上升通道,今年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 9.8%、明显高于同期实际 GDP 增速(5.3%),此前对电能增长的支撑因素仍在延续: ▪ 出口量高增长:工业用电量呈现趋势性增长,尤其是出口量对用电量增长的解释力亦显著上升——如今年 1 季度出口量增长 12%、对应工业用电量增长达到 8%。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 1 季度公共充电桩耗电量同比增长近六成,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70.1%,对用电量增速贡献超 0.2pct;数据中心及电能替代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强化。 此外,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可能使得用电量增速从 2021 年起持续高于发电量增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规上工业发电量并不统计风光小型电厂,同期分布式较集中的省份用电量与发电量增速差走阔亦可佐证。 二、美国用电量增长也面临结构性跳升 中国以外,2019 年以后全球单位 GDP 的用电量由降转升、目前已超过 2015年(巴黎协会时)的水平,以美国为例,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预测北美未来9 年的用电量增速将从此前的 0.5%左右接近翻倍至 1.4%,具体看: ▪ AI 和电动车发展是推动电力增长的共同因素:虽然目前份额较小,但AI 产业相关用电量指数型增长,对用电量的贡献可能迅速膨胀。据 IEA测算,全球数据中心在 2022 年用电量约占总用电量的 2%,但保守估计到 2026 年用电量或将增长 7 成;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亦有望从 2023 年的 17%提升至 50%,对应充电需求将翻 3 倍。 ▪ 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也可能边际推动用电需求:美国三大法案对本土产业投资进行支持和补贴,或对本土汽车、新能源、芯片等制造业产业有所回流,2023 年美国工业用电量增速亦回升至 1.2%。 三、中外电力高增长周期共振、全球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或仍面临较大缺口 全球能源转型叠加电力高增长,推升中长期电力基础设施需求。同时,新能源转型过程对电网来带更高需求,现有电力基础设施也可能亟待全面升级、包括储能及智能电网等。与此同时,电力投资的高速增长也可能结构性推升上游铜、铝等资源品需求。 风险提示:外需回落拖累出口量增长;极端天气影响电力供需。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2 宏观研究 一、中国 1 季度用电量增速接近 10%、再现高弹性 继我们在《2024 年中国会缺电吗?》(2024/4/2)中分析基准情形下,我国今年用电量增长可能高于 7%、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或高于 2023 年后,我们看到 2024 年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速再度超预期,同比增长(9.8%)明显高于实际 GDP 增速(5.3%)。分行业用电量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贡献达到 5.2 个百分点(贡献占比超 5 成)。2019-2024 年 1 季度的工业用电量年化复合增速亦从 2014-2019 年同期的 3.3%翻番至 6.2%(图表 1)且自2023 年 1 月开始,第二产业对用电量同比增速贡献占比维持在 5-7 成的水平(图表 2);但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居民用电年化增速分别从 10.4%/8.8%回落到 8.2%/6.3%。由此,单位 GDP 用电量走势自 2022 年起进入上升通道、在 2022-23 年录得年化 1.2%的增长,并在 2024 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上行至 4.3%。 如我们在《2024 年中国会缺电吗?》(2024/4/2)所述,居民用电量整体增速高增的背后反映了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一方面,制造业用电强度明显上升推动用电量高增长、近年来出口量对用电量增长的解释力亦显著上升,今年 1 季度出口量增长 12%、对应工业用电量增长 8%。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数据中心推动的增量用电需求亦呈现结构性上行,今年 1 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1.8%,公共充电桩耗电量同比增长近六成,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70.1%,我们估算 1 季度新能源汽车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超过 0.2 个百分点。 ▪ 自 2021 年以来,出口量的高增长对用电量走势的解释力明显上升。比如 GDP 同比增速在 2022 年 2 季度录得 0.4%的全年低点、但用电量增长同比低点则在 4 季度(出口量增长低点);今年 1 季度,我们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价格指数计算的出口量增速达到 12%,也对应用电量达到接近 10%的同比增速(图表 5)。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其他快速发展的新兴成长性行业亦对整体用电量增长的贡献趋势性上行。比如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2023 年全年销售接近 945 万辆、同比增速高达 37.5%;带动公共充电桩充电量同比增长近 6 成、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70.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从 2014 年的 22 万辆增长 92 倍至 2023 年的 2041 万辆,2020 至今的年化增长率为 60.7%,2023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同比增速达到 56%。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亦快速上行,已从 2022 年的 4.1%回升至 2023年 12 月的 6.1%。 值得注意的是,1 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录得 9.8%的增长,高于发电量增速 6.7%,全社会用电量口径更全,二者的差异或体现分布式能源的趋势性增长。具体看,二者同比增速之差从 2021 年开始走阔,平均维持在 1.8 个百分点左右,与风光/分布式能源的高速发展的时间一致。从定义上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上工业发电量统计了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以上发电企业,不包括规模以下发电企业,风电、太阳能发电仅为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此外,我们从不同省份的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同比增
[华泰证券]:宏观专题研究:全球是否都会面临缺电挑战?,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4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