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温隐身龙头先发优势明显,新材料旗舰战略布局初步成型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Title] 评级:买入(首次覆盖) 市场价格:137.85 元/股 分析师:陈鼎如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1080001 Email:chendr01@zts.com.cn 分析师:马梦泽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3060003 Email:mamz@zts.com.cn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总股本(百万股) 139 流通股本(百万股) 35 市价(元) 137.85 市值(百万元) 19,170 流通市值(百万元) 4,793 [Table_QuotePic] 股价与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1]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指标 2022A 2023A 2024E 2025E 2026E 营业收入(百万元) 672 917 1,215 1,659 2,080 增长率 yoy% 31% 36% 32% 37% 25% 净利润(百万元) 333 335 507 671 858 增长率 yoy% 43% 0% 51% 33% 28% 每股收益(元) 2.40 2.41 3.64 4.83 6.17 每股现金流量 1.29 0.54 6.22 2.49 3.52 净资产收益率 9% 8% 11% 12% 14% P/E 57.5 57.2 37.8 28.5 22.3 P/B 5.0 4.6 4.1 3.6 3.1 备注:股价为 5 月 15 日收盘价 报告摘要 ◼ 国内特种功能材料领军企业,需求放量及核心技术产业化带动业绩高质量增长。公司作为国内特种功能材料领军企业,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产学研一体化,基础及应用研究攻关(1996-2016 年):联合西工大进行特种功能材料技术预研,攻克技术难点后陆续进行应用研究积累产业化基础。2)核心技术产业化,核心型号批产应用(2016-2020 年):陆续实现隐身及防护技术产业化,2019-2020 年公司隐身及伪装材料实现批产应用。3)推进主业科研转批,布局延伸产业互补(2021 年至今):公司加快产能建设同时围绕航发产业链、先进新材料领域持续进行业务布局。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 9.17/3.35 亿元(+36.5%/0.5%),近五年营收/扣非净利润 CAGR 达 67%/85%。伴随牌号接续批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及费用率回归常态,业绩有望稳步增长。 ◼ 隐身材料是隐身装备突防能力的基础,功能兼容化驱动产业链迭代发展,耗材属性强拥有广阔的前装和维保需求空间。1)物质基础,隐身能力是衡量装备先进性和生存力的重要依据。雷达吸波材料主要用于应对雷达探测的主要手段,性能追求“薄、轻、宽、强”,常应用于飞机机身;红外隐身材料可降低或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特征,是实现航空发动机隐身的理想材料。2)商业模式,隐身材料厂商处于产业链中游,呈现高度定制化供应且高难度/长周期/大投入特征。产品迭代带动单台价值量提升:①向隐身结构件发展,与隐身涂层存在技术协同性与场景延展性;②向多频谱、耐高温、多功能方向迭代升级,以底层工艺为基础丰富产品序列。3)驱动&空间,①军备长期需求投入确定,我国主战隐身装备(飞机/发动机、舰艇、导弹等)具备长期增长及衍生潜力,打开隐身材料首次涂覆空间;②耗材特征显著,实战训练驱动维保后市场扩容。 ◼ 耐温领域先发优势显著,规模效应有望显现;布局陶瓷基和机加工业务,拓展军民转化及声学材料,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1)先发壁垒:我们复盘海内外竞争格局发现,海外隐身材料研制以主机厂为主,主要因为多年来美国国防工业承包商间整合造成的垄断所致。而国内隐身材料基础研究主要依托于高校,为公司提供“产学研”优质土壤,且国内厂商差异化竞争,各自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公司通过与西工大、南京大学、中科院上硅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中高温隐身材料领域的技术/产业化具备先发优势。2)规模效应:①市场壁垒:公司通过产业化与客户形成粘性,批产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壁垒。②产品序列储备丰富:23 年 10 月公司 4 个隐身牌号转入小批阶段,截至 24 年 3 月底,公司特种功能材料等在手订单约 8 亿元。③规模效应有望显现:近两年公司受新项目转固以及参控股公司并表等客观因素影响,人均产值和单位机器产值短期有所承压。未来伴随费用率下降及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规模效应有望显现。3)精耕细作:纵向延伸航发产业链布局:①公司成立子公司上海瑞华晟前瞻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业务,有望打开航发产业第二成长曲线;②公司成立华秦航发布局航发零部件加工业务,同时成立贵阳公司以及参股沈阳瑞特与下游客户深度绑定。4)民品拓展:①公司依托在军品研发优势和技术储备将技术向民品应用转化,开发防腐材料、高效热阻材料等系列民品,开拓新市场机会。②公司联合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合资设立子公司华秦光声,以声学超构材料和光声检测技术为核心。目前在声学实验室、建筑吸声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业务进展,核心产品逐步进入应用阶段,未来在水下航行器低频率声隐身领域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 耐温隐身龙头先发优势明显,新材料旗舰战略布局初步成型 华秦科技(688281)/国防军工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深度报告 2024 年 5 月 15 日 -80%-60%-40%-20%0%20%2023-042023-052023-062023-072023-082023-092023-102023-112023-122024-012024-022024-032024-04华秦科技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公司深度报告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收入为 12.15/16.59/20.80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5.07/6.71/8.58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3.64/4.83/6.17 元,对应 PE 分别为 37.8X/28.5X/22.3X,公司先发优势明显,批产牌号持续增多,围绕主业积极拓展产品矩阵,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军品订单波动风险、产品降价带来的毛利率下降风险、试制阶段产品不达预期风险、业绩预测和估值判断不达预期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公司深度报告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 隐身材料商业模式和驱动因素:1)我们从底层工艺出发,分析了隐身材料厂商在面对高度定制化供应且高难度/长周期/大投入局面下如何实现长期盈利:发现产品迭代带动单台价值量提升是长期趋势:①向隐身结构件发展。结构隐身材料与隐身涂层在核心吸波剂上具备一定的协同性,国内厂商在核心技术的演进上也呈现延展性。②向多频谱、耐高温、多功能方向迭代升级。国内厂商以底层工艺为基础丰富产品序列。2)我们分析了隐身材料供需驱动因素:①军备长期需求投入确定,我国主战隐身装备(飞机/发动机、舰艇、导弹等)具备长期增长及衍生潜力,打开隐身材料首次涂覆空间;②耗材特征显著,
[中泰证券]:耐温隐身龙头先发优势明显,新材料旗舰战略布局初步成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6.01M,页数4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