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理财月度观察(2024年4月):2024会是理财扩张的“大年”吗?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4 年 4 月 22 日 公司研究 2024 会是理财扩张的“大年”吗? ——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4 年 4 月) 银行业 买入(维持) 当前价 作者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 010-57378035 dongwx@ebscn.com 联系人:黄怡婷 010-57378023 huangyiting@ebscn.com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理财“量价双优”是否可持续?——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4 年 3 月) 2024-3-14 “旺季营销”提振开年理财规模高增——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4 年 2 月) 2024-2-23 跨年理财规模波动性下降——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4 年 1 月) 2024-1-14 2024 年银行理财运行的四点展望——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11 月) 2023-12-18 资本新规与城投化债如何影响理财投资?——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10 月) 2023-11-14 四季度理财运行的三个关注点——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9 月) 2023-10-15 理财是否会循环赎回?——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8 月) 2023-09-11 银行理财半年报:规模筑底企稳、收益率重返 3%——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7 月) 2023-08-07 6 月银行理财的季末效应——银行理财月度观察(2023 年 6 月) 2023-07-12 2024 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量价双优”。3 月末跨季回流后,4 月份以来理财规模超季节性净增 1.9 万亿。今年理财规模高增的驱动力主要是什么?在理财欠配压力加剧、业绩基准下调压力增大、高息存款配置受限等因素影响下,2024 年会是银行理财扩张的“大年”吗? 今年以来理财规模扩张渐入佳境,4 月超季节性增长 1.9 万亿 理财季末回表效应如期减弱,4 月规模保持较强增长态势,测算当前理财余额在 28.7万亿左右。开年以来,银行理财整体呈现“量价双优”,理财资金季节性效应边际弱化。测算 3 月末理财规模环比下降 0.8 万亿,而 2021-2023 年 3 月末环比分别下降 1.3、1.7、1.1 万亿。4 月以来理财规模增长态势强劲,截至 4 月 17 日,测算当月新增规模已达到 1.9 万亿,创近年新高。增量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理财为主,主要流向日开型、最小持有期等开放式产品线。 4 月理财规模增长强度超越季节性。理财规模扩张的季节性效应显示,跨季后,季初月理财规模通常呈现环比正增。同时,由于银行上半年信贷投放约占全年增量的7-8 成,年内 4、7 月份往往是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大月”。测算 2021-2023 年 4月理财规模较上月增量分别为 2、1.6、1.2 万亿,今年 4 月净增 1.9 万亿已提前接近历史高点。进一步考虑 3 月末基数受季节性扰动回表强度边际趋弱,可以认为 4月理财规模增量显著超越季节性。 收益率比较优势与存款“脱媒”力量共同作用,驱动理财规模高增。银行理财起源于存款替代类产品,追求绝对收益为主。零售存款和银行理财是零售 AUM 最主要组成部分,并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例如 22Q4 理财赎回压力下,部分低风险偏好资金回表,转换为存款类产品,居民定期存款呈现高增。2024 年开年以来,一方面,随着 2023 年国股行 3 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累积效应,国股银行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已全部降至 2%(含)以内;另一方面,开年以来利率下行、债市走牛对理财收益率形成有效提振,2024 年 1-4 月固定收益类理财近 1 个月收益率中枢分别为 3.7%、3.6%、3.9%、3.7%,相较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调后的零售定期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提升,居民端存款资金出现“脱媒”,推动理财规模增长。 二季度市场环境有利于理财规模持续扩张,三季度有望冲击 30 万亿关口 当前阶段支撑理财规模增长的积极因素仍较多,对 2Q 规模预期偏乐观。主要基于: 1)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仍在,理财规模仍有一定增长惯性。广谱利率变化趋势,是对净值类产品最大的影响因子,增量资金配置的绝对收益率高低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短中端利率经历前期大幅下行后逐步转为低位震荡走势,考虑到现阶段 NCD利率已明显低于同期限 MLF,短中端利率高度依赖货币“总闸门”,现阶段进一步降准降息概率不大,截至 4 月 17 日,1Y 股份行 NCD 发行利率 2.09%,固定收益率理财近 1 个月年化收益中枢还在 3%以上,高于 5Y 存款挂牌利率,后续理财收益率即使震荡于 2%附近,综合考虑其申赎便利、期限灵活等优势,仍较存款有一定优势; 另一方面,虽然利率快速下行之后,理财原有存量资产滚动到期后再投资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风险有所提升,但边际影响相对有限,另外,理财资产端前期积累了一定的安全垫,有助于通过“以丰补歉”,提升估值韧性。 2)过往理财规模在 2-3Q 整体增势较好。从过去三年(2021-2023 年)的理财增量的季度分布来看,2Q 和 3Q 理财规模净增量中枢分别为 0.6、1.4 万亿。而1Q 在银行信贷“开门红”增强季末理财回表诉求扰动下,理财规模增量通常为负;4Q 随着临近年末,资金利率、市场环境等不确定性增强,理财规模增量涨跌互现。 3)存款变相“降息”,一般性存款“脱媒”仍存空间。一方面,银行息差持续承压,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必要性强。2023 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69%,同比大幅收窄 22bp。2024 年开年以来,贷款滚动重定价、存量按揭重定价等因素拖累资产端收益,同时存款成本面临较强刚性。在此背景下,2024 年以来,“套壳”保险资管、“手工补息”等方式形成的高息存款相继受限,后续也不排除存款挂牌利率进一步下调可能,或将增大存款“脱媒”压力。特别是 4 月以来,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报道,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严禁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并要求银行于 2024 年 4 月底前整改完成。静态测算国股行超自律对公存款规模或在 20~30 万亿之间,集中于对公活期存款1。若利率集中下调,可能推动企业或机构活期存款进入货币市场,从而形成理财或其他非银产品的购买力。 市场运行存不确定性,理财规模持续放大需迈两道坎 第一,市场自发正循环,理财收益及规模增长的不利因素有所积累。 ① 理财配置对债市调整的敏感度提升,中短债基配置拥挤度提升。理财规模高增的同时,也面临着配置高息存款受限、债券供需矛盾仍大等带来的欠配压力。4 月规模增速较高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对于中短债基配置力度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现阶段理财大举增配中短端债基
[光大证券]:银行业理财月度观察(2024年4月):2024会是理财扩张的“大年”吗?,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5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