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外贸稳步修复,重视产业逻辑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深度报告 | 中国宏观 http://www.stocke.com.cn 1/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观深度报告 报告日期:2023 年 12 月 07 日 外贸稳步修复,重视产业逻辑 ——2023 年 11 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 核心观点 11 月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我们继续坚定提示关注供给优势带来的出口韧性,“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三大产业逻辑: 其一、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扩大导致收入 K 型分化催生消费降级,和全球滞胀环境推动企业降本战略,我国供应链优势和产品性价比优势有望抢占份额,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及家具等领域的中高端品类或将受益。 其二、新兴市场国家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叠加近年来我国的外交、外贸等领域开拓布局,有望推动“中国制造”出口新兴市场国家,一带一路、东盟等是重要出口对象。 其三、全球科技周期及碳中和进程的推进,有望在全球衰退环境下走出产业发展的独立趋势,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和新能源品类(新能源车、光伏等)的出口增长。 ❑ 内需维持积极修复,带动进口稳步回升 2023 年 11 月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增长 0.6%。2023 年 1-11 月人民币计价进口16.36 万亿元,同比下降 0.5%。结构层面,前 11 月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7 月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积极发力,经济动能边际回升帮助进口也相应修复。 内需维持积极修复,带动进口稳步回升。7 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此后,一系列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积极发力维稳,我们在 10 月 11 日外发的《从国际收支到稳定经济增长》报告一文中有详细分析,工业稳增长、增发国债提升赤字等政策已经落地。此外,10 月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扰动出现,基于对大宗商品供给及未来价格的预判,我国在 10 月加大了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进而带动 10 月进口超预期增长;进入 11 月,巴以事件的阶段性影响过后,进口仍维持正增长,侧面体现一系列政策维稳内需的政策效果,预计后续进口仍将保持修复态势。 ❑ 关注供给优势,出口稳步回升 2023 年 11 月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增长 1.7%,较 6、7 月显著回升,稳步修复。整体上看,1-11 月人民币计价出口 2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0.3%。结构层面,前11 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12.66 万亿元,增长 2.8%,占出口总值的 58.6%,出口劳密产品 3.73 万亿元,下降 2.6%,占 17.3%。 正如我们从 6 月初外发《5 月宏观数据预测:经济动能高点已过》报告起提示,2023 年 5 月至 7 月受 2022 年高基数影响,出口读数将相对承压,无须过度担忧,高基数扰动过后预计出口将边际回升,此前,8 月数据已有体现,9 月至 11月数据延续修复,我们认为重点关注我国供给优势和出口产业逻辑。 供给优势奠定出口韧性。基数扰动过后,我们认为供给优势对出口韧性的作用会更加显著。站在 2023 年末时点展望后续,面对海外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高利率环境和经济层面的滞胀趋势,我国供给侧的优势将继续保持,对出口将形成积极拉动,具体体现可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民企出口积极印证供给韧性。1 至 11 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 13.62 万亿元,增长 5.3%,占出口总值的 63%;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6.23 万亿元,下降 9.3%,国有企业出口 1.72 万亿元,增长 0.4%,均低于民营企业。根据 10 月13 日国新办发布会,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 0.7 个百分点至 22.7%,汽车、工程机械、电子消费品等领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增至 59.7 万家,其中 2020 年以来持续活跃企业进出口值占整体近 8成。民企出口积极增长是供给韧性的重要印证。 分析师:李超 执业证书号:S1230520030002 lichao1@stocke.com.cn 分析师:张浩 执业证书号:S1230521050001 zhanghao1@stocke.com.cn 相关报告 1 《11 月经济维持弱修复,关注宏观政策加力》 2023.12.03 2 《11 月 PMI:稳增长政策有待进一步加码 》 2023.11.30 3 《2023 年三季度货政报告:总量适度、节奏平稳》 2023.11.27 宏观深度报告 http://www.stocke.com.cn 2/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其二是海外供给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海外供给压力进一步提升,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较快收紧导致短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稳定问题,高利率环境对企业、非银机构等扰动还未消除,潜在的信用收缩对海外供给带来增量冲击,罢工、供应链重塑等扰动仍存,海外供给脆弱性提升也侧面凸显我国供给优势。 ❑ 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产业逻辑 结构层面,机电产品保持积极增长,手机、汽车较强。2023 年 1 至 11 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12.66 万亿元,增长 2.8%,占出口总值的 58.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 1.2 万亿元,下降 17.2%;手机 8852.5 亿元,增长 3.3%;汽车 6529.2 亿元,增长 79.6%。同期,出口劳密产品 3.73 万亿元,下降 2.6%,占 17.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 1.02 万亿元,下降 3.3%;纺织品 8655.7 亿元,下降 3.7%;塑料制品 6391.3 亿元,增长 0.5%。出口农产品 6286.5 亿元,增长 6.6%。 结构重于趋势,关注产业逻辑。相比于整体出口趋势,我们认为结构表现更为重要,继续提示重点关注三大出口结构表现和产业逻辑: 1)重点关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带来的出口机会。海外发达经济体天量流动性投放加剧全球贫富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收入 K 型分化导致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前者映射奢侈品的消费积极增长和涨价,后者则驱动消费者更加偏好“性价比高”的商品,此前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面临高通胀背景下,日本生产的汽车、家具家电、影音设备等领域产品依赖性价比优势大幅抢占美国市场。在海外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的大背景下,我国供给优势背后的性价比优势带来的出口机会需重点关注。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供应链的强大稳定性,在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的稳定性有助于降低总体供应链成本;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强国,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制造业领域有突出优势,特别是纺服、轻工、机械、家电、家具等高端品类有望受益。 2)关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与“中国制造”出海带来的出口支撑。新兴市场国家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新兴增长点,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地区。我们认为,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表现强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资源相对富裕的新兴市场国家,得益于大宗商品牛市带来的利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结合雁阵理论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生产制
[浙商证券]:2023年11月进出口数据的背后:外贸稳步修复,重视产业逻辑,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1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