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蓄与财富的跷跷板-从储蓄端看“活跃资本市场”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3年08月01日超 配1储蓄与财富的跷跷板从储蓄端看“活跃资本市场” 公司研究·公司快评 银行 投资评级:超配(维持评级)证券分析师:王剑021-60875165wangjian@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18070002证券分析师:孔祥021-60375452kongxia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3060004证券分析师:陈俊良021-60933163chenjunlia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19010001事项:中共中央政治局 7 月 24 日召开会议,提及“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认为,当下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维持低位,定期存款持续高增,而银行则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这给银行净息差带来一定压力。受此影响,银行吸收定期存款的动力减弱,而扩张 AUM 以提高手续费收入占比的动机提升,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个人投资者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助力资本市场活跃。评论: 存款定期化及信贷需求不足影响银行净息差2022 年下半年以来,受投资机会缺少以及对后续经济预期担忧等原因,我国个人存款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增长更加明显。存款定期化给银行存款成本带来较大压力,尽管近几年监管部门加强结构性存款管控、通过互联网异地揽存等的管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存款压力,但 2022 年上市银行平均存款再次回升。图1:个人存款持续高增,其中定期存款增长更加明显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图2:上市银行存款成本在 2022 年再次回升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存款快速增长原本应该受到银行欢迎,但现在银行面临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加上 LPR 也在降低,因此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降,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叠加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成本压力,导致银行净息差管理难度增加,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图3:银行信贷需求指数处于较低水平资料来源:央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图4:银行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降低资料来源:央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5: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银行对中长期定期存款吸收动力减弱,未来有望更加重视 AUM 增长在当前的情况下,银行有较强的动机来减少对中长期定期存款的吸收力度。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于今年 6月份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存款挂牌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扁平。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4图6: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及关键期限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平均挂牌利率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我们认为,银行后续将淡化存款考核,而更加重视 AUM 的增长。(1)预计银行将淡化存款考核。2022 年9 月原银保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其中对银行存款考核做出规定: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在当前市场形势以及监管导向下,银行有望淡化存款考核。(2)强化 AUM 考核,增加手续费收入占比。商业银行未来有望强化 AUM 考核,更加重视财富管理与理财业务发展。招商银行是重视 AUM 考核的先例:2007 年招商银行率先实行按 AUM 经营考核代替存款考核理念,引导全行零售业务从存贷款经营思维向财富管理思维转变,后续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持续领跑,且盈利能力以及估值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存款迁移有望助力资本市场活跃我们认为,随着个人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下降,其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将减弱,而随着银行加大 AUM 考核,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原本的存款向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存单等资产转移,其中有一部分将流入资本市场,助力资本市场活跃。我们认为居民财富迁移将遵循先债后股的路径。随着无风险收益下降和信用扩张提升,居民风险偏好逐步提升,财富产品配置需求涌现:从存款、现金类理财到债券基金、“固收+”理财产品,最后到权益基金;同时货币宽松预期、宽信用节奏也将加快这一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过程已经开始发生:(1)银行理财已经率先迎来增量资金,公募基金后续有望有增量。3 月以来个人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增速下降,从银行理财子增量资金看,近期资金流入主要体现在现金管理类产品,但现金类产品流动性和收益水平已不如往昔,规模占比已达警戒线;信用利差已挤压至底部,交易结构脆弱容易引起新一轮债市回调;收益增厚资产中,近期权益缺乏赚钱效应而 REITs 等新资产表现不佳,银行理财市场“资产荒”明显。我们判断随着居民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催化剂体现在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行、经济复苏或新一轮改革机遇),居民会更进一步加大基金配置。(2)人身险行业储蓄型保险已经明显扩张。在存款利率下调等背景之下,储蓄型保险优势显著突出,其中收益确定且灵活度高的增额终身寿险优势更加明显。不同于年金险等其他储蓄型保险,增额终身寿险具有收益确定、保单现金价值高、配置灵活等特点,叠加定价利率下调等因素的催化,2023 年二季度开始增额终身寿险一跃成为各家人身险企和各销售平台主推的保险产品。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5图7:银行理财产品迁移示意图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投资建议银行:我们认为随着居民财富从存款向其他资产迁移,有望降低银行净息差压力而提升银行手续费收入占比,我们维持银行业“超配”评级。个股方面,一是建议在估值底部布局基本面长期前景优秀的标的,推荐宁波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等;二是随着实体经济复苏,建议关注以中小微客群为主的小农商行,包括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等。券商:随着居民储蓄的逐步释放,伴随活跃资本市场,市场股基交易量有望显著提升,带动 ETF 申赎和交易量上涨,利好券商 ETF 代销业务和经纪业务。建议关注 ETF 业务优势显著的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同时也建议关注具备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保险:一方面存款的迁移有望带动储蓄型保险的规模增长,从而助力保险行业负债端 NBV 增速,预计银保渠道增速将超预期。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保险公司资产端有望实现超额收益,建议关注负债端改善显著,资产端配置弹性较高的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若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等,可能对存款迁移产生不利影响。相关研究报告:《银行业专题-泰隆银行何以成长为小微金融标杆》 ——2023-07-29《银行理财业务 7 月月报-下半年规模扩张的三个突破点》 ——2023-07-17《银行对城投敞口的规模与影响-基于不同情景假设的分析》 ——2023-07-06《银行业 2023 年 7 月投资策略-低估值是最大优势》 ——2023-07-03《银行理财业务 6 月月报-纯债产品助力,存款迁入理财》 ——2023-06-16证券研究报告免责声明分析师声明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

立即下载
金融
2023-08-01
国信证券
王剑,陈俊良,孔祥
7页
0.39M
收藏
分享

[国信证券]:银行:储蓄与财富的跷跷板-从储蓄端看“活跃资本市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39M,页数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政策跟踪及媒体报道(7 月 24 日 - 7 月 30 日)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市场北向资金流量情况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市场交易量情况 图7:两融余额情况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证券个股涨跌幅情况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申万 I 级行业涨跌幅情况 图4:保险个股涨跌幅情况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申万 II 级证券板块走势图 图2:申万 II 级保险板块走势图
金融
2023-08-01
来源:非银行金融行业跟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加强,板块行情向中期演绎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