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中国经济不是二次探底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2023 年 06 月 22 日 作者 宋雪涛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 songxuetao@tfzq.com 张伟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2080003 zhangweib@tfzq.com 相关报告 1 《宏观报告:宏观-实现全年 5%仍需努力》 2023-06-20 2 《宏观报告:宏观-大类资产风险定价周度观察-6 月第 3 周》 2023-06-18 3 《宏观报告:宏观-政策的触发因素 是什么?》 2023-06-14 中国经济不是二次探底 即使没有政策的推动,今年三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内生动能可能也会开始边际走强,而不是继续回落。我们预计,二季度大概率是今年经济复苏动能的环比低点,在透支效应衰退、内生增长动能修复、库存周期见底的共同作用下,三四季度经济或将环比改善,进入“N 字形”复苏的第三阶段。 而市场对长期(转型换挡减速)问题短期化,对短期(疫后 N 形复苏低点)问题长期化,导致了过度悲观的情绪,意味着市场对于基本面定价可能存在低估,未来受外因刺激,又存在定价修复的空间。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政策发力节奏及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速的预测可能存在误差。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当前市场对于经济太悲观,担心经济二次探底,落入衰退象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悲观情绪,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问题短期化,二是短期问题长期化。 第一是长期问题短期化,把转型中的增长中枢回落当成是短期的经济减速,进而认为经济大幅偏离了增长中枢,认为经济出现失速风险。 本轮经济复苏是转型中的疫后复苏。房地产需求回落、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滑、产业迁移、地方政府债务等等,都是经济转型中的长期问题,是需要通过努力提升要素生产率、在发展中逐渐解决的长期问题。在转型过程中,潜在增长中枢阶段性回落也是必须要接受的事实,如果对长期增长中枢预期过高,必然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悲观预期。 无论对于房地产爱恶与否,经济都在去地产化,这是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客观特征。在人口负增长、城镇化斜率放缓、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幅度放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地产销售的中枢正在长期下移。根据我们测算,2021 年后中国新增商品房需求呈现“L”型回落,预计到 2031-2035 年,每年新增商品房需求中枢在 9 亿平左右(详见报告《地产下行的尽头:多少亿平是终点?》,2022.10.22)。 图 1:2022-2035 年新增商品房需求预测(单位:亿平方米)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天风证券研究所 无论对于房地产爱恶与否,房地产仍然是当前经济的支柱之一。房地产投资活动和服务活动各自贡献了名义 GDP 的 10%和 7%,再加上房地产对基建和后周期消费的拉动,房地产业对 GDP 的影响远超 17%(详见《房地产的支柱作用到底有多强?——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上)》,2022.12.29),因此房地产销售长期回落的过程,既是经济转型培育新动能的过程,也是经济潜在中枢阶段性下台阶的过程。 图 2:广义房地产对名义 GDP 贡献在 17%左右(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注:本图中广义房地产仅包括房地产投资活动、服务活动,未包括对基建、后周期的拉动 024681012141618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202520272029203120332035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 实际新增商品房需求:住宅 预测(乐观)新增商品房需求:住宅 预测(中性)新增商品房需求:住宅 预测(悲观)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而市场所感受到的经济放缓,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疫后潜在经济增速中枢正在向更低水平收敛。因此对于二季度经济是否存在二次探底,需要厘清的是经济增速是否已经明显低于潜在增速中枢,出现了负的产出缺口。如果是,那么通缩将进一步加深,失业率会出现上升,消费、投资、债务等各方面下行压力将随之出现。 但实际情况是,今年以来核心 CPI 虽然偏弱,但环比增速并未显著偏离季节性;PPI 下探的压力较大,但环比增速并未突破历史下限;青年失业率虽然持续提升,但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回落,25-59 岁城镇失业率甚至已经低于疫情前 2019 年的同期水平,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 图 3:今年 1-5 月,核心 CPI 环比增速并未显著偏离季节性规律(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4:今年 1-5 月,PPI 环比增速并未突破历史下限(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0.4-0.3-0.2-0.10.00.10.20.30.40.50.6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图 5:今年以来,整体失业率、25-59 岁失业率处在持续回落的趋势中(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二是短期问题长期化,把疫后复苏的低点当成是线性外推的起点。 今年既是“经济转型中的复苏”,也是“疫后的复苏”。“转型中的复苏”的特点是经济增速区间中枢下移,而“疫后的复苏”的特点是复苏节奏往往有“提速-减速-再提速”的顿挫感,环比增速呈现出“不对称的 N 字形”。 从过去三年来看,疫情之后(指每轮小的疫情周期,并非完整的疫情周期,下同)的第一个季度往往是“报复性”复苏。前期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导致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速过高,并对疫后第二个季度的复苏动能产生透支,导致第二个季度的环比增速放缓。疫后第三个季度,“报复性”恢复的透支影响减弱,复苏更加充分,环比增速再次走高。 房地产是疫后“N 字形”复苏的典型例子。在积压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中,成交量上升、房价上涨、房源减少,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未来的购房需求可能会提前兑现。2020 年 3-5 月和 2022 年 5-6 月,地产销售先走强,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速超季节性走高;到了 2020 年 7 月、2022 年 7 月又开始明显回落;再到 2020 年 8 月、2022年 8-9 月重新回到季节性水平。 图 6: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消费是疫后“N 字形”复苏的另一个例子。部分可选消费品和可选服务的消费频次不高,但疫情期间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在疫情后的初期集中释放,进而导致下一次发生消费的时间被推迟。 -80%-60%-40%-20%0%20%
[天风证券]:宏观研究:中国经济不是二次探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M,页数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