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专题篇)-19页.pdf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 冯丽英∗摘 要: 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形成了对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国家出台一系列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为包括养老社区在内的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本文在界定养老社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阐述了国内养老社区的发展背景、 社会需求、 政策环境, 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借鉴, 重点分析 2016 年国内养老社区发展情况、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金融支持养老社区发展路径进行探讨。关键词: 养老社区 发展模式 金融服务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同时, 在我国 “4 - 2 - 1”的家庭结构影响下,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养老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 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迎来快速发展期。一 养老社区概述(一)养老社区概念 学界、 业界关于养老社区的定义较多,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刘立峰认791∗ 冯丽英,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中国银行业协会养老金业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委员会理事, 中国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核心成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注册高级人力资源师, 高级经济师, 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养老金资产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养老金融蓝皮书为, 养老社区是在一个较大的地域范围内, 以成套老年住宅为主, 拥有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以及较为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 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享受的康居社区。 国家小城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纪晓岚认为, 养老社区是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具有养老功能的生活社区, 包含老年群体、适合老人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以及专业的养老服务体系三个基本要素。 综合各方观点, 笔者认为, 养老社区是指以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导向, 配套适合老年人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看护、 生活照料、 康复治疗、 健康管理、 休闲娱乐等服务的老年人生活社区;养老社区应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 同时兼顾老年人对生活品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二)养老社区分类我国养老社区发展方兴未艾, 多层次养老社区的产品结构已初步形成。 从居住时间上来说, 我国养老社区可分为常住型养老社区与候鸟型养老社区。 从功能上又可以细分为现有普通住宅型社区、 新建综合型社区、 护养院、 持续护理型退休社区 (CCRC) 以及度假养老基地。 其中, 度假养老基地属于候鸟型养老社区。 本文按照功能分类对养老社区进行相关阐述。现有普通住宅型社区是指地产公司投资改造既有的住宅小区, 升级其基础设施和相关适老性服务, 为老年人提供餐饮、 文娱、 家政、 医疗等服务, 使社区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以及适应社区老龄化趋势。新建综合型社区是指让老年人群与年轻人群混合居住的新建 “适老性地产”。 其大多建于城市周边, 配套多样化公共服务场所, 如老年活动中心、 康复中心、 医疗中心等, 并注重社区环境的打造。 此外, 综合型社区能让老年人与子女有更多机会相互陪伴与照顾, 且避免因生活习惯差别而起冲突。护养院多服务于刚需老人, 即高龄、 失能、 半失能、 失智老人。 这类老人有更高的护理需求, 因此护养院均配备更加专业的护理设施, 且一般建于城市内部, 以便于更好依托城市的医疗资源。持续护理型退休社区 (CCRC)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复合式现代养老社区。 其由运营商主导, 具有精细化管理服务理念, 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提供自理、 护理以及医疗一体化的居住设施与服务, 满足老人不同层面的养老需18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求, 开展各类适老性活动且能让老人发挥余热, 实现自我价值。度假养老基地多位于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 实质上是与养老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度假服务。 该类社区主要针对健康、 活跃的老年群体, 整合养老、 养生、 定期康复等设施及服务, 满足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的养老需求。二 养老社区的社会需求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 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带动相关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对养老社区形成巨大需求。(一)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变化催生养老社区需求截至 2016 年末, 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 31 亿, 占全国总人口 16 7%(见图 1); 65 岁及以上人口 1 50 亿, 占 10 8% 。① 据联合国预测, 我国的老龄化率将不断攀升, 到 2060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顶峰约 4 2 亿②, 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深度老年化社会阶段。图 1 2007 ~ 2016 年中国老年人口及占全国人口比重资料来源: 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811①②国家统计局数据。https: / / esa un org/ unpd/ wpp/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重庆市委党校下载使用养老金融蓝皮书随着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均寿命也延长了。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10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 74 9 岁。 预测表明, 到2030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 79 0 岁。① 赡养时间延长, 使老年人口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更加细化。 另外, 在 “4 - 2 - 1” 结构下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 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这使传统家庭中子女养老的负担成倍增长, 也使空巢老人、 独居老人的比重增加, 代际分离更是增加了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难度。 在这种形势下, 养老社区亟待发展, 以弥补家庭养老护理功能的缺失。(二)收入提升与观念转变助推养老社区多元化发展目前已步入老年阶段的人群,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批受影响者和受惠者, 也是目前养老社区的主要需求群体, 具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和支付能力。尤其在北京、 上海等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一线城市中, 高收入人群相对集中, 对高端养老社区的需求显现, 这将促进养老社区向有支付能力的有效市场转化。与此同时, 持续新增的低龄老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收入及教育水平, 对养老住宅硬件及配套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也对家政、 医疗、 养生、 娱乐等服务需求更加关注。 另外, 现代家庭模式下, 子女也愿意让老人在养老机构获得更加专业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满足, 这推动了老年人对养老社区专业化服务的消费。 预测表明, 2020 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将达 3 3 万亿元, 2050 年达 106 万亿元左右, 潜力巨大。 针对不同阶段老年人口特征的多元化、 差异化养老服务将成为未来养老社区的发展趋势。(三)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巨大我国养老服务设施面对巨大社会需求, 发展仍然滞后, 但潜力巨大。 据民政部数据, 截至 2016 年末, 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共 37 4 万家, 养老床位 698 万张 (见图 2),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0 2 张。② 但是, 相比 “ 十三五” 规划每千人 35 ~ 45 张床位的目标仍有 30% ~ 50% 的缺口, 与发达国家每千
中国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专题篇)-19页.pdf,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2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