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CBRE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办公楼市场录得2个新项⽬交付,分别是世博板块的世博天地T2,以及前滩板块的前滩尚,共计体量11.6万平⽅⽶。本季度市场延续上季度缓步复苏态势,净吸纳量环⽐微升6.7%⾄10.0万平⽅⽶。前三季度累计净吸纳量达27万平⽅⽶,已超越去年全年⽔平。整体空置率环⽐微降0.1个百分点⾄22.4%。从⾏业需求来看,⾦融业连续三个季度领跑市场,占⽐达23%,主要受到保险和基⾦公司的需求推动;TMT上升⾄第⼆位,占⽐22%,增⻓动⼒源于⼈⼯智能以及数字解决⽅案类企业的旺盛需求;消费品零售业位列第三,占⽐15%,快消及时尚品牌的扩张成为其主要驱动⼒;专业服务业排名第四,占⽐11%,主要受益于法律和咨询公司的搬迁扩张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交运仓储⾏业本季度跻身前五,占⽐达5%,这⼀变化释放出物流、电商及进出⼝贸易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从区位表现来看,本季度五⻆场跃居⾸位,主要来⾃字节跳动集团的扩租以及部分消费品零售企业的搬迁需求;淮海中路位列第⼆,增⻓动⼒来源于保险等⾦融公司的推动,其中太平洋新天地中⼼在本季度最为活跃;陆家嘴排名第三,以⾦融和专业服务类企业的搬迁需求为主,尤其是板块内部流动较为活跃;虹桥板块位居第四,制造业和专业服务类企业的活跃度保持⾼位;南京⻄路位列第五,奢侈品零售⾏业及⾦融⾏业构成其核⼼需求来源。租⾦⽅⾯,第三季度全市租⾦报价环⽐下跌0.8%⾄每⽉每平⽅⽶244.9元,有效租⾦下跌2.3%⾄每⽉每平⽅⽶170.4元。受新项⽬持续⼊市的影响,租⾦⽔平短期内仍将承压。2025年第三季度,新天地东台⾥8.8万平⽅⽶商业体正式开业,以街区式空间设计重新定义商业体验。新项⽬通过融合品质餐饮、运动品牌全新形象店与及沉浸式夜经济业态,实现公共空间利⽤率提升,重新定义了零售空间的社交与体验价值,推动商业地产从封闭空间⾛向城市融合的新趋势。新项⽬⼊市推动全市净吸纳量达5.1万平⽅⽶,但空置率环⽐微升0.2百分点⾄8.8%。核⼼商圈存量项⽬延续品牌调整趋势,租⾦⽔平⼩幅回调⾄每天每平⽅⽶31.7元,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当季,零售品类以68%的占⽐主导市场需求,其中运动户外类表现尤为突出,在服饰细分领域(占零售需求38%),品牌升级趋势显著。成熟品牌如The North Face在港汇恒隆⼴场升级形象,并于新天地东台⾥开设⾼级全品类店,显示其多层级市场策略。新晋品牌如Popbasic于世纪汇⼴场开设中国⾸店,Oneup中国⾸店则随着新天地东台⾥⼀⻬亮相。在情绪经济驱动下,玩具礼品与珠宝饰品成为亮点。⽑绒玩具(如Mchugs)、⻩⾦饰品(如⽼铺⻩⾦)及⾹氛品牌(如Aesop、Sabon) 积极在核⼼与⾮核⼼商圈开设⾸店或快闪店,显示此类提供情感价值与个性表达的品类,正通过⾸店经济+场景化体验的组合策略,在主要商务塑造品牌势能,同时借助快闪店模式精准、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餐饮需求位居第⼆,占⽐28%。地⽅特⾊菜系,尤其是云贵川⻛味的中餐品牌持续扩张。同时,夏季催热了冰淇淋消费,意⼤利Gelato品牌Stecco Natura等新店开业。此外,中式茶饮与酸奶品牌(如楼下酸奶、隐⼊茶⼭)延续拓店势头,遍布各层级商圈。三季度共有三个新项⽬⼊市,共计36.6万平⽅⽶,分别是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期(双层坡道库),⾯积7.4万平⽅⽶,EQT⻘浦物流园(三层坡道库),⾯积8.5万平⽅⽶,普林智创绿⾕奉贤南产业园(双层坡道库及三层混合库),⾯积20.7万平⽅⽶。上海宏观经济继续稳步复苏,上海出⼝前⼋⽉同⽐增⻓10%以上,同时⼯业总产值及消费增速回升⾄4%左右,呈现出全⾯的复苏。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三季度仓储市场录得13.6万平⽅⽶净吸纳,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乎满租⼊市,主要租户包括超市及⻝品饮料。除了普陀区和⻘浦区需求增⻓外,闵⾏区通过“以价换量”录得⼩⾯积去化。国补效应退潮带来部分短租退租,⾦⼭区本季度录得负吸纳。⾏业结构来看,三⽅物流依然是最⼤的新租主⼒,占⽐48%,和上季度持平,制造业租户积极扩张,占⽐⼤幅提升⾄42%,主要租户来⾃医疗器械和半导体企业。全市空置率环⽐⼩幅上升⾄29.0%,其中⻘浦区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空置率下降,除嘉定、⻘浦、⾦⼭和临港空置率⾼于25%,其他区域空置率均低于25%。租⾦环⽐跌幅收敛⾄4.3%,租⾦报价跌⾄每⽉每平⽅⽶37.7元。其中前期跌幅较⼤的⼦市场如⾦⼭和⻘浦环⽐跌幅有所收窄,靠近市中⼼的⼦市场如闵⾏租⾦补跌,浦东机场板块、临港和普陀报价稳定。2025年第三季度,张江科学之⻔东塔交付,新增17.5万平⽅⽶的优质供应。科学之⻔是张江科学城的标志性超⾼层建筑,垂直布局科研办公、商业⽂化与酒店等多功能空间。随着双⼦塔全⾯启⽤,张江科学城正式迈⼊科产城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本季受新增供应影响,季末全市净吸纳量收窄⾄5.7万平⽅⽶,空置率上升⾄24%。在⾏业需求⽅⾯,TMT⾏业以22.8%的⽐重持续引领市场需求。其中,半导体芯⽚⾏业受政策⽀持⽽表现尤为活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推动上海半导体产业向⾼端化和⾃主化发展。此外,系统解决⽅案和⼈⼯智能领域的租户也展现出扩张趋势。消费品零售位居第⼆,占⽐21.0%,在漕河泾有总部搬迁需求。第三⽅办公以15.5%的占⽐位列第三,交运仓储占⽐10.7%。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市场的累计需求主要集中在TMT及制造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表明在政府专项基⾦和资源倾斜的影响下,TMT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系统性地推进,为市场注⼊了新的动⼒。对⽐各⼦市场表现,⾦桥,漕河泾与张江的租赁需求带动了全市去化,分别占⽐32%,29%和20%。⾦桥受益于第三⽅办公与消费服务业租户的搬迁需求,漕河泾则受到消费品零售企业的总部搬迁推动,⽽张江吸引来⾃TMT(半导体/芯⽚)和⽣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驻。 整体⽽⾔,各⼦市场的租赁需求显示出温和回升的趋势,但去化⽔平仍然偏低。考虑到全年供应压⼒,租⾦优惠和补贴政策仍然是吸引租户的主要策略,因此,季末全市平均租⾦报价环⽐下降1.1%,降⾄每⽉每平⽅⽶132.8元。2025年三季度,上海物业投资市场共录得25笔交易,交易⾦额共计111.0亿,环⽐上升40%,同⽐下滑44%。市场活跃度较上季修复好转,投资者对稳健现⾦流的追求已成为驱动交易的核⼼逻辑。办公楼交易以60%的交易笔数占⽐重回主导,商务园区物业交易表现活跃,季内成熟板块与新兴区域均实现成交,新能源、科技与消费⾏业⾃⽤买家积极购置独栋物业以满⾜企业发展需求,国资背景开发商则通过布局商务园区积极推动产业资源导⼊;本季企业买家收购商办物业的多笔交易顺利落地,有效兼顾了办公⾃⽤与资产配置的双重价值。零售物业交易占⽐16%,主要以个⼈买家为主,交易标的多为带有租约的商铺或社区商业。此外,⻓租公寓与综合体交易各占8%,投资者仍偏好地处核⼼区位、稳定运营且现⾦流充沛的优质资产。本季度投资型交易⾦额占⽐超过⼋成,显示市场投资属性浓厚。买家⽅⾯,地产公司与企业买家成为主⼒,交易⾦额分别占⽐38%和25%,均聚焦办公楼资产;个⼈买家在⼩体量物业交易中持续发挥活⼒,季内贡献11%的交易⾦额,法拍仍是其较为普遍的交易⽅式。
2025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CBRE,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83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