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周报: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下阶段金融政策选择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3 年 3 月 5 日 行业研究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下阶段金融政策选择 ——银行业周报(2023.2.27 – 2023.3.5) 银行业 买入(维持) 作者 分析师: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010-57378031 wangyf@ebscn.com 分析师:董文欣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90001 010-57378035 dongwx@ebscn.com 联系人:蔡霆夆 010-50578038 caitingfeng1@ebscn.com 行业与沪深 300 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发行,第三支柱产品体系持续完善——银行业周报(2023.2. 6 – 2023.2.12) 2022 年 4 季度贷款投向与银行业监管指标解 读 —— 银 行 业 周 报 ( 2023.1.30 – 2023.2.5) 兔年开年银行股投资的新看点——银行业周报(2023.1.16 – 2023.1.29) 央行 2022 年金融数据发布会透露的信息——银行业周报(2023.1.9-2023.1.15) 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建立——银行业周报(2023.1.2 – 2023.1.8) 从银行视角看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银行业周报(2022.12.12-2022.12.18) 银行股上涨的“三重奏”——银行业周报(2022.11.28-2022.12.4) 银行板块上涨的成色——近期银行股走势分析与投资展望(2022.11.29) 地产融资支持与国常会“稳信贷”共振,共促 银 行 股 上 行 — — 银 行 业 周 报(2022.11.21-2022.11.27) 3 月 5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政府工作报告》)。结合 3 月 3 日人民银行主要领导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简称“国新办发布会”)讲话以及《2022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对下阶段货币金融政策选择解读如下: 1)货币政策取向:总量适度、结构要准、节奏平稳 第一,继续强调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但开始关注从“总量要够”到“总量适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新办发布会提到,下一阶段,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此前,央行 2022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同步指出,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仍须做好充足安排,但出于稳物价、稳预期、防风险等多重因素考虑,也要注重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大开大合”的情况。开年来,银行体系贷款投放强度较大,继1 月份贷款增量创 4.9 万亿历史同期新高之后,2 月份银行体系继续保持较强的信贷扩张力度,新增贷款规模一度超出央行合意区间。央行为此也对银行进行适时窗口指导,希望银行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进度、更好的实现量价平衡,2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继续同比多增。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政策开始逐步关注从“总量要够”到“总量适度”,从“靠前发力”到“节奏平稳”。后续料大规模的信贷脉冲或难以出现,信用投放将开始控制节奏,避免出现显著的信贷脉冲,信贷增长的平滑度、稳定性、持续性将有所提升。预计 1Q 新增信贷 9.5~9.7 万亿左右,对应增速 11.2%左右。 第二,结构性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有进有退”支持重点领域 2022 年以来,为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央行持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截至 12 月末,共存续碳减排支持工具、保交楼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共 15 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国新办发布会上,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重点内容: 1)2022 年投放力度显著增强。截至 2022 年末,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达6.4 万亿,较 22Q2 末增加 1.05 万亿,增幅达到 19.4%;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占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 15%左右。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2)重点领域支持领域及后续政策安排。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由结构性货币政策带动金融机构后续的贷款。已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主要是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2023年还继续强调这四个重点方向。与此同时,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分类管理、有进有退”。强调了对于普惠金融等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于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退出时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或用其他政策工具替代,从而避免对于基础货币吞吐形成较大扰动。 表 1: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工具名称 支持领域 发放对象 利率(1 年期)/激励比例 额度(亿元,截至最新) 余额(亿元) 22Q2 22Q3 2022 长期性工具 支农再贷款 涉农领域 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 2% 7600 5404 5587 6004 支小再贷款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 2% 16400 13997 13863 14171 再贴现 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 具有贴现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6 个月) 7050 6145 5449 5583 阶段性工具 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普惠小微企业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2%(激励) 400 44 127 213 抵押补充贷款 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重点水利工程等 开发银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 2.40% / 26203 26481 31528 碳减排支持工具 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减排技术 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1.75% 8000 1827 2469 3097 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开发利用和储备 工农中建交、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1.75% 3000 357 578 811 科技创新再贷款 科技创新企业 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1.75% 4000 0 800 2000 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试点,普惠养老项目 工农中建交、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 1.75% 400 0 4 7 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中小微物流(含快递)企业 工农中建交、邮储、农发行 1.75% 1000 0 103 242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21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 1.75% 2000 0 0 809 普惠小微贷款减息支持工具 普惠小微企业 16 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不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下阶段金融政策选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1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