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2022年)重庆篇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重庆篇联合资信 公用评级四部 |张宁|孙婧|张炜航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2报告概要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现已形成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等“6+1”的支柱产业格局。2021 年,重庆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中下游,重庆市政府负债率和债务率持续上升,整体债务水平较高。重庆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化明显,2021 年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经济总超过重庆市经济总量的 75%,为重庆市重点发展的核心区域,财政实力整体较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综合财力对上级补助的依赖强。2022 年上半年,受疫情散发、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等因素影响,重庆市过半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呈下降态势。重庆大部分区县政府债务率较高,綦江区和城口县政府债务率超过 200%。重庆市本级和中心城区城投企业整体信用资质较好,主城新区平台数量最多,信用等级以AA 级别为主。2021 年以来,重庆市净融资增速有所放缓,重庆市各区域城投存续债中私募债占比较高,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城投债含担保情况较多。2021 年重庆市市级城投企业的债务负担较轻,巴南区、沙坪坝、渝北区、合川区以及酉阳县城投企业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合川区 2023 年底前到期债券规模及占比大,存在一定短期兑付压力。同期,重庆市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所改善,各区县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化明显;沙坪坝区及綦江区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大规模净流出,区域内城投企业债务偿还情况需持续关注。重庆市中心城区中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主城新区中涪陵区、长寿区、大足区、綦江区和南川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集群中黔江区地方财力对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及地方政府债务之和的支持保障能力偏弱。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3一、重庆市经济及财政实力1. 重庆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现已形成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等“6+1”的支柱产业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重要,未来发展潜力大,经济有望持续增长。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交通便利,高铁连接成都、贵阳、西安、郑州、武汉和长沙等中西部省会,地理位置优越。重庆地形复杂,有“山城”之称,辖区总面积 8.24 万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面积 647.78 平方千米;辖 26 区、8 县、4 自治县共 38 个行政区县和 1 个国家级新区。截至 2021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 3212.4 万人,城镇化率 70.32%。重庆市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 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 691 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围绕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点形成中心城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外围扩展形成重庆的主城新区,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主要处于地势较平缓的盆地,聚集全市 65.901%的人口;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重庆市下辖两江新区为国家级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 3 个行政区部分区域。产业方面,重庆市现已形成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医行业、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和能源工业等“6+1”的支柱产业格局。重庆市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约占全球的 40%,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和摩托车生产基地。2021 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7888.68 亿元,同比增长 9.6%,增速较上年上升 4.3 个百分点。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6%,摩托车产业同比增长 5.9%,电子产业同比增长 17.3%,装备产业同比增长 16.8%,医药产业同比增长 14.5%,材料产业同比增长 5.9%,消费品产业同比增长 8.9%,能源工业同比增长 3.4%。1 数据取自重庆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4城市发展定位方面,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重庆市与成都市所在的成渝地区越来越多地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协同发展。自 2011 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 2016 年 3 月出台《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2020 年 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建设,支持成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格局,推动重庆成都双核引领相向发展。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定位的调整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其他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城市群)并列,上升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高度。目前来看,成渝经济圈已形成以汽车、电子、医药等为支柱的制造业优势产业体系,全国性龙头企业诸如京东方、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均在成渝地区建成产业园区。2021 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3919.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50%,未来成渝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发展重点。根据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到 2025 年,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1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至 35%。在新型智能终端、新型显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形成若干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环保等领域形成若干 500 亿级的产业集群,卫星互联网、氢能与储能、生物育种与生物制造、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产业在全国形成一定优势。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突破 100 家、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 1500 家。经济运行方面,2019-2021 年,重庆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 8.70%。2021 年,重庆市经济总量及 GDP 增速均位于全国中游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9年的 6.6:40.2:53.2 调整为 2021 年的 6.9:40.1:53.0,第三产业占比略有下降;2021 年人均 GDP 和城镇化率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提高。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52022 年 1-9 月,重庆市实现 GDP20835.06 亿元,同比增长 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366.26 亿元,同比增长 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8375.27 亿元,同比增长 3.8%;第三产业实
[联合资信]: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2022年)重庆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1M,页数2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