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视角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房住不炒”后置,内需或托起个贷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1 银行视角看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房住不炒”后置,内需或托起个贷 2022 年 12 月 18 日 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 2022 年 15-16 日召开。会议总结了 2022 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下经济形势,并部署 2023 年经济工作。 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银行经营环境或持续改善。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对于当前经济环境的阐述与 2021 年类似,即“内需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但会议在靠前位置(2023 年经济工作总思路)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1 年则在微观政策中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反映了中央对于 2023 年经济增长的信心和决心。后续稳增长政策或进一步出台,托底经济复苏,改善银行经营环境,形成银行板块估值的关键支撑。 突出“恢复和扩大消费”,银行消费类信贷或迎来复苏。首先,会议将“扩大内需”置于“供给侧改革”之前,表明刺激内需的重要性;其次,在扩大内需的具体举措中,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居民存款多增,叠加政策支持,2023 年银行消费类信贷或实现较好投放。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前 11 月,居民户存款同比多增超 7 万亿元,远高于过去两年,并表现出一定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反观居民信贷则表现偏弱,但在非房消费信贷拉动下,22Q3 已有所修复。我们认为,今年居民存款的大幅多增,在政策刺激下,有望较好实现从存款向消费的转化,进而提振消费信贷需求,这或更为利好股份行及部分消费信贷业务基础良好、具备消金牌照的城商行。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置于“房住不炒”之前,地产风险或进一步缓释。相比前两年的地产表述,今年首次将”发展“放在更前位置,政策态度明确,这或许意味着 2023 年地产政策仍将“暖风频频”且力度不减。会议明确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这既是今年地产政策逐渐向“保主体”倾斜的缩影,同时将其置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2021 年为产业政策部分),一定程度表明地产风险化解得到了更高的重视。 政策托底下,特别是近期融资端“三箭齐发”,地产风险有望进一步缓释,持续减轻市场对于银行涉房资产质量的担忧,助力银行板块特别是股份行估值的修复。 投资建议:稳增长、扩内需、稳地产,利好银行估值 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靴子落地,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恢复和扩大消费”,并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置于“房住不炒”之前。这对于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善、消费类信贷的修复以及资产质量的改善或带来重要利好。建议关注股份行招行、兴业、平安,城农商行宁波、成都、苏州、常熟。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货币政策转向;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代码 简称 股价(元) EPS(元) PE(倍) 评级 2021A 2022E 2023E 2021A 2022E 2023E 600036.SH 招商银行 37.09 4.69 5.39 6.26 8 7 6 推荐 601166.SH 兴业银行 17.65 3.98 4.50 5.19 4 4 3 推荐 000001.SZ 平安银行 13.34 1.87 2.36 2.99 7 6 4 推荐 002142.SZ 宁波银行 31.78 2.96 3.58 4.35 11 9 7 推荐 601838.SH 成都银行 14.79 2.17 2.58 3.32 7 6 4 推荐 002966.SZ 苏州银行 7.53 0.93 1.08 1.34 8 7 6 推荐 601128.SH 常熟银行 7.47 0.80 1.00 1.22 9 7 6 推荐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预测;(注:股价为 2022 年 12 月 16 日收盘价) 推荐 维持评级 [Table_Author] 分析师 余金鑫 执业证书: S0100521120003 邮箱: yujinxin@mszq.com 研究助理 于博文 执业证书: S0100122020008 邮箱: yubowen@mszq.com 相关研究 1.银行 2023 年度策略:重估之路-2022/12/08 2.银行可转债研究手册:寻找“转债景气”-2022/12/05 3.地产融资转向积极,银行修复由此催化-2022/11/28 4.“大财富”系列专题之三:现金管理类理财22Q3:过渡期将满,变化与展望-2022/11/23 5.“大财富”系列专题之二:理财赎回的压力有多大?-2022/11/22 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行业点评/银行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2 表 1:2020-202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梳理 会议内容 2022 2021 2020 经济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工作总思路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
[民生证券]:银行业视角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房住不炒”后置,内需或托起个贷,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6M,页数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