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降本需求驱动技术革新,钠离子电池迎发展机遇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煤炭 2022 年 11 月 03 日 降本需求驱动技术革新,钠离子电池迎发展机遇 看好 ——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分析师 孟祥文 A0230517050002 mengxw@swsresearch.com 施佳瑜 A0230521040004 shijy@swsresearch.com 程斐 A0230522090003 chengfei@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陈松涛 A0230121090002 chenst@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陈松涛 (8621)23297818× chenst@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钠离子电池原理和锂离子电池类似,但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起步较早,几乎与锂离子电池同时开始,二者工作原理也高度相似,同属摇椅式电池;但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上存在明显劣势,故长期不受重视。2011 年后因正负极材料技术取得进展,电池性能明显改善。当前测试阶段,钠离子电池能够达到100Wh/kg 能量密度和 2000 次循环次数,但较磷酸铁锂电池 160Wh/kg 能量密度和 5000次左右循环次数仍有明显差距。 钠离子电池原料成本较低,未来降本空间较大,因此在当前高锂价背景下,潜在的成本优势赋予其较强吸引力。虽然钠离子电池的性能不如锂电池,但由于钠资源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理论成本存在较大下降空间。当前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循环寿命较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约为 0.6~0.8 元/kWh,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0.56~0.75 元/kWh的水平。不过若未来正负极材料等环节取得突破,规模化之后远期成本有望下降至 0.4~0.5元/kWh,届时将具备一定经济性优势。 产业链发展尚处早期阶段,技术突破的重点环节在正极和负极材料,其他如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环节则与现有锂电体系类似。目前钠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主要是因为正极和负极材料技术壁垒较高、成本较高,且各路径竞争激烈,不同体系间差异明显,并未形成一致性认识,影响了产业化发展速度。当前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中,层状氧化物路径相对成熟,也有一定的示范性项目投运,预计未来的应用进展最快,代表性企业包括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普鲁士蓝路径则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但有循环次数低的缺点。此外,相较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偏慢,是后续技术亟待突破的关键环节。 钠离子电池的适用领域主要是储能和低速电动车两方面。新能源发电高速发展背景下,储能需求迅速提升,且储能新规提出安全性要求,也利好较高安全性的钠离子电池发展。由于储能领域对能量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对成本更为敏感,因此,若未来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后成本得以下降,将有望在储能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预计 2025 年需求将达到 5.48GWh左右。同时在低速电动车领域,传统的电动两轮车多数使用铅酸电池,对环境污染较大且难以回收,新国标下将逐步被其他类型电池替代,预计到 2025 年将提供约 1.84GWh 的钠离子电池需求。 投资分析意见:我们分析认为,碳中和下储能迎来历史发展机遇,降本需求驱动钠离子电池加速发展,并逐渐从实验室阶段向商业化初期过渡。此背景下,预计钠离子电池和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性环节的企业将最为受益:1)电池端:关注持有中科海钠股权、并在正负极材料环节深度合作的煤炭转型标的华阳股份、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的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电池材料端:关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环节企业,包括容百科技、振华新材、贝特瑞、天赐材料;3)上游原料:钠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将铜箔替代成铝箔,带来铝箔需求增长,关注鼎胜新材、万顺新材。 风险提示: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低于预期;其它电化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影响钠离子电池市场份额。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2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我们分析认为,碳中和下储能迎来历史发展机遇,降本需求驱动钠离子电池加速发展,并逐渐从实验室阶段向商业化初期过渡。此背景下,预计电池端和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性环节的企业将最为受益:1)电池端:关注持有中科海钠股权、并在正负极材料环节深度合作的煤炭转型标的华阳股份、前瞻性布局钠离子电池的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电池材料端:关注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环节企业,包括容百科技、振华新材、贝特瑞、天赐材料;3)上游原料:钠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将铜箔替代成铝箔,带来铝箔需求增长,关注鼎胜新材、万顺新材。 原因及逻辑 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促进了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但当前技术较为成熟的锂离子电池面临锂资源自给率低、锂价高企的问题,此背景下,资源广泛易得、原料成本优势显著的钠离子电池迎来了发展机遇。 当前中科海钠、宁德时代等企业均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预计后续钠离子电池的技术验证和产业化将加速进行。预计后续随着正负极材料的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将有明显提升,并在规模化后,凭借较低的成本发挥出性价比优势,在小型和户用侧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大众观点认为,锂电池技术路径最为成熟,随着后续锂供给逐渐放量,成本将有所下降,受到其它技术路径威胁的风险不大。但我们分析认为,即便未来南美盐湖等锂资源供给放量,锂价有下行空间,但由于我国自给率不高,资源端的不可控将影响到潜在的资源保障问题。因此,从大规模发展储能的角度看,多元化发展钠离子电池、钒电池等技术对于我国而言是必然要求。 mNsPmRpPsQoNtMzQtRnMzQ7N9R8OtRqQpNsQiNmNrQlOoOqM7NnMtOxNmOpQwMoOnQ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3 页 共 22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钠离子电池:电池降本背景下的遗珠重拾 .......................... 5 1.1 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源出同门 .........................................................5 1.2 制约因素: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较差 .....................................................7 1.3 核心驱动:资源丰富,具备理论成本优势 .............................................8 1.4 潜在优势:安全性高,温度适应性好 .....................................................9 2. 储能+低速电动车双重驱动,铸就广阔需求前景 .............
[申万宏源]:钠离子电池行业深度报告:降本需求驱动技术革新,钠离子电池迎发展机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9M,页数22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