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点评:1年期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
宏观经济| 证券研究报告 —点评报告 2022 年 9 月 30 日 相关研究报告 [Table_relatedreport] 《变局系列之三:高通胀的定价权》20220929 《1-8月工企利润数据点评:价格涨幅回落,不掩利润结构改善》20220927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Table_Economy] 宏观及策略: 宏观经济 [Table_Analyser] 证券分析师:孙德基 (8610)66229353 deji.sun@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22030002 证券分析师:朱启兵 (8610)66229359 qibing.zhu@bocichina.com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6090001 [Table_Title]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点评 1 年期 LPR 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 [Table_Summary] 2022 年 9 月 23 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 2022 年第三季度例会。我们认为,三季度例会将重心落于接续政策上,四季度宽信用仍是央行工作重点,同时政策上将会进一步刺激消费贷款、保证“保交楼”专项借款。价格型工具上受汇率波动影响,政策利率调整难度较大,预计以 LPR调整为主;数量型工具上以再贷款工具为主,考虑到四季度仍有 2 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到期,不排除低成本降准置换的可能性。 攻坚克难应对经济大盘,货币政策目标不变。三季度例会删去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改为“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表达出三季度经济形势相对二季度边际好转的趋势;但同时例会也将二季度“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改为“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体现出依然需要认识到内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三重压力局面暂未扭转的现状,下一阶段稳就业和稳物价仍为工作重心。在政策配合上,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未改变,即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础上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实际情况看来央行仍在持续推出 2000 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稳信用工具,预计四季度社融增速趋稳。 消费为主要抓手,适当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三季度例会在实体经济支持方面,新增了关于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的表述。其中消费领域提到优化大宗消费品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金融服务,房地产领域提到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在我们前期专题报告中曾提及“汽车、地产是消费复苏的关键”,预计四季度将持续大力推进汽车消费,稳定地产“保交楼”并促进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合理健康发展。(可参考前期专题报告《宏观角度如何看待当前消费?》) 货币政策应出尽出,消费信贷利率或迎来下调。三季度例会中,央行对于货币政策工具表述共有三处变动:一是新增了“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将“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改为“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相比二季度,三季度央行主要发力点在于价格型工具,既下调了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利率,也引导了 LPR 利率下调,同时商业银行同步调整了存款利率,对应了二季度例会中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的目的,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愈加灵活,为后续 LPR 利率调整打开空间;三是新增“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今年以来 5 年期 LPR 利率已下调 35bp,而 1 年期 LPR 利率仅下调 15bp,对比来看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下降幅度相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上半年下降 101bp)、企业贷款(上半年下降 41bp)的下降幅度都相对有限。 此外,汇率方面表述基本不变。随着四季度美联储紧缩节奏放缓,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实,人民币汇率或将震荡回升。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新冠疫情影响扩大。 2022 年 9 月 30 日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点评 2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2 年第三季度(总第 98 次)例会于 9 月 23 日在北京召开,要点如下: 图表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内容对比 主题 2022 年第二季度例会 2022 年第三季度例会 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货币政策目标 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攻坚克难,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着力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强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汇率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实体经济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
[中银证券]: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点评:1年期LPR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4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