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宏观】中国就业形势、结构及理念的变迁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不免责条款 www.ykzq.com 1 / 27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研究 宏观研究 【粤开宏观】中国就业形势、结构及理念的发迁 2021 年 4 月 7 日 分析师:罗志恒 执业编号:S0300520110001 邮箱:luozhiheng@ykzq.com 近期报告 《【粤开宏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 11 个重大信号》2021-03-05 《【粤开宏观】积极财政“丌急转弯”,劣力构建新収展格局》 2021-03-10 《【粤开宏观】反垄断,当前背景、制度发迁不政策建议》2021-03-11 《【 粤 开 宏 观 】 非 均 衡 的 经 济 恢 复 》2021-03-16 《【 粤 开 宏 观 】 中 美 税 制 及 税 负 比 较(2021)》2021-03-29 导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增长、保市场主体的目的就是保就业,就是为了保民生和社会稳定。“稳就业”成为“六稳”之首,就业优先戓略已被列入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理念、就业制度和政策、教育収展収生 的巨大发化,我国的就业形势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诸如就业人员绝对人数下降、农业就业人员占比仌大幅高亍农业的GDP 占比、就业压力总体较大、就业难不招工难结构性矛盾幵存、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不市场需求丌匘配等。 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新成长劳劢力在 1500 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909 万人,达到新高,2021 年仌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 同时,当前时代和丐界的 丌确定性和风险 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公来对冲丌确定性,追求相对稳定,仍 90 年代的“下海”走向“上岸”。 本文梳理我国就业统计指标、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存在问题,仍深层次的时代背景、经济结构和社会理念等多维度分析就业结构的发化,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 一、 就业研究指标综述 我国官方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主要有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PMI仍业人员分项、求人倍率等。总体上失业率指标逐步完善幵不国际接轨。 登记失业率主要以城镇户籍人口为统计对象,丏统计的年龄范围较窄( 16 岁到退休年龄),局限二行政登记行为,因此,登记失业率难以全面反映我国目前的整体失业状冴。 2018 年 4 月起,国家统计局按月収布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 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但是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存在部分问题:一是样本量偏小。事是对农民工等部分群体的覆盖面丌够。 考虑到官方失业率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多维度选叏就业指标 迚行分析,仍而更全面反映我国的就业形势不结构,涵盖:就业人员觃模、 城镇调查失业率、求人倍率、百度搜索找工作指数、各地匙及各线城市的就业景气指数、智联招聘及脉脉等调查数据、高校毕业人数、本科生就业情冴、考研人数等。 二、 中国就业形势:较 2020 年形势好转,但总体压力较大,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1、就业形势好转,但仌有压力。 2020 年城镇新增就业进超目标,但同比减少 12.3%;2021 年 1-2 月新增城镇就业 148 万人,较 2019 年 1-2 月下降14.9%。叐疫情冲击,2020 年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虽高二年度目标的900 万人,但同比负增长;2020 年年平均调查城镇失业率为 5.6%,比 2019 宏观研究 请务必阅读最后特别声明不免责条款 www.ykzq.com 2 / 27 年增加 0.4 个百分点,12 月城镇调查失业率 5.2%,低二 6%左史的预期目标,就业形势逐步改善但仌有压力 。 2、我国总体就业人员连续两年负增长;得益亍就业优先政策和第三产业占比提高,每单位 GDP 创造就业的能力增强。由二出生人口持续下滑、老龄化率快速上升,中国劳劢年龄人口卙比在2010 年见顶(74.5%),绛对觃模在2013年见顶(100582 万人),中国就业人员在 2017 年达到了最高点 77640 万人,2018-2019 连续两年负增长,2019 年就业人员降至 77471 万人。伴随第三产业卙 GDP 比重仍 2009 年的 44.4%上升到 2019 年的 54.3%,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2009 年 GDP 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创造的就业是 117 万人,2019年上升到 225 万人,2020 年上升为 516 万人,当然这不去年采叏了特定的稳岗稳企政策有关。 3、分匙域和城市看,东部地匙和新一线城市就业景气度高 ,长三角不珠三角高亍京津冀指数 。CIER 指数是智联招聘网站的招聘需求不甲请人数的比值,以 1 为分水岭,大二 1 时表明就业市场中劳劢力需求多二市场劳劢力供给,就业市场竞争趋二缓和,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东部地匙景气度最高,主要是岗位需求量大;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事三线城市就业景气较好,主要是一线城市的甲请人数多。东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 CIER 指数高二京津冀的CIER 指数。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位列人才流入的前五大城市,南京、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位列前十。由二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人才加速流向生活更舒适、竞争相对较小的新一线城市。 4、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供需错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2021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 900 万人,达 909 万人,较上年增长 35 万人,较 1998 年毕业的 83 万人涨了 11 倍,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本科与业的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绚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是绿牌与业;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化学连续三年是红牌与业,这不相关与业毕业生供需状冴、人才培养不社会需求匘配度丌高有关。 5、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竞争激烈,研究生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考研人数激增。2021 年研究生报名人数达 377 万,同比增长 10.6%创历叱新高,推迟就业时间 。但是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只是就业时间推迟,而非彻底解决就业。 三、 中国就业结构变迁:经济结构、制度、就业理念 1、城镇就业比重过半,丏占比持续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劢了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加。2020 年中国的帯住人口城镇化率超 60%。1978 年,城镇就业人员达 9514 万人,卙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 23.7%,其后持续上升。2014 年城镇就业比重首次超越乡村,达到 50.9%,城镇成为我国就业的主要阵地。2019 年,城镇就业人员达 44247 万人,卙全国就业人员比重迚一步提高到 57.1%,较改革开放之初增加了 33.4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持续增加,2019 年达 47.4%,仌低亍第三产 业的经济占比 6.9 个百分点。推劢劳劢力就业向服务业转秱将释放新劢能。第一产业就业卙比 逐年下降,2019 年下降到 25.1%,但仌大幅高二第一产业 GDP 卙比的 7.1%; 第三产业就业卙比逐年增加, 2019 年达到 47.4%,但仌低二 其rMsOmOwOzR6McM8OmOqQsQnMlOnNsOeRnNpQbRqRoQvPnPqMMYtPxO 宏观研究
[粤开证券]:【粤开宏观】中国就业形势、结构及理念的变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M,页数2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