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新 40 年新 40 企 --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二零二零年 前言 改革开放和特区设立是中国发展的伟大创举,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伟大实践。全球 4000 多个经济特区中,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经济特区 40 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关于创新的奋斗史,是企业的成长史。经历四十年的发展,深圳蝶变出一批伟大的企业,实现了世界 500 强“从 0 到 8”的跨越,涌现出如招商蛇口、华为、腾讯等跨时代的企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略推进下,深圳特区 40周年的新节点,我们既要总结成绩,致敬改革者、创新者和奋斗者,更要展望未来40 年代表特区成长的创新企业。深圳经济特区未来的征程,依然是一本关于创新的宣言书。随着双循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新基建、新消费的兴起,时代呼唤代表特区产业新力量。我们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出腾讯、华为、平安科技、海思半导体、大疆、乐信、优比选、迈瑞等未来能够支撑特区新发展的 40 家企业,以及其中 10 家高成长“创新之星”。这些“准世界 500 强”、“独角兽”们踏浪而来,成为代表特区未来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特区四十年”课题组 课题顾问:樊 纲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 郭万达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 执笔人: 曹钟雄 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课题成员:李相锋 新经济研究所所长 周顺波 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陈振华、吴浩、李梦捷、任彧萱、黄振中、叶贝贝 联系方式:0755-82470604 caozx@cdi.org.cn 篇首语 2020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如果说当年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一次波澜壮阔的启航,那么现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则是新时代再创奇迹的新征程。 创新是深圳特区发展根本动力,也是凝聚在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受益于开放,得益于创新,深圳培育出一批华为、腾讯等全球 500 强企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发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国也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力新基建、促进新消费,构建以我为主的产业体系。特区再启程,持续激发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对深圳来说很关键,更需要迭代出如海思半导体、大疆、乐信等一批能够真正代表中国未来新力量的企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院长 1 第一篇:风物长宜放眼量 通向未来的发展要义 从追赶到引领,深圳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创新的城市标签历经岁月洗礼, 历久弥新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在特区 40 周年的关键节点,面向未来铸就城市与企业竞争力,展望未来产业及未来城市图景。在深圳向全球标杆城市跃进的过程中,深圳依托超大规模的世界级城市、超大规模的新消费群体、超级势能的产业生态,将进入发展新阶段、迎来发展新动力、形成产业新生态、探索发展新要素、创建生活新态度。 科技与新消费将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持续做强新科技、强化新基建、力促新消费,将是深圳向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全球标杆城市迈进的新图景。 1 2 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辉煌巨变。深圳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以市场化为导向“先行先试”,坚持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消费创新,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转变。如果简单将特区 40 年分成 4 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产业发展特征,相应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民族品牌,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关键动力。在特区 40 周年的新起点,我们既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更要展望未来,探寻未来 40 年特区发展新图景和引领城市变革的新力量。 1980-1990 年,是开天辟地塑造世界特区新形象的十年,是属于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一代的十年。这一时期,“三来一补”加工业开创了外向型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十年的高歌猛进。改革开放春风之下,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快速发展起来。这其中典型代表有建设改革开放发源地的招商蛇口、以“因特区而生”的特发集团、以及深发展、中集等特区建设者,有富士康等全球性的代工企业,有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康佳、以及南玻集团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有深南电路、赛格、深圳长城开发科技等本土电子企业。 1990-2000 年,是制造引领打造全球大集群的十年,是属于制造业兴国的实干一代的十年。这一时期,深圳有力地抓住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布局和价值链分配,从加工贸易走向模仿性创新的生产制造,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重镇。这一时期也是“龙头”高产的十年,华为、中兴等通信产业龙头在国际市场逐步崭露头角,飞亚达、金蝶、深圳华强等电子企业和软件强企快速成长。 2000-2010 年,是“硬件+内容”构建科技新生态的十年,是属于科技浪潮中弄潮一代的十年。这一时期,深圳在“转型中高速前进”,在电子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等新兴企业开始初露锋芒。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有腾讯,有比亚迪、正威国际等汽车和材料龙头企业,有欧菲光、立讯精密、大族激光、怡亚通等本土供应链企业,也有迈瑞、海王生物、华大基因等生物医药龙头。 2010-2020 年,是数字经济与新消费赋能城市生活的十年,是属于新生活时代颠覆创新的一代的十年。这一时期,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企3 业一路乘风破浪,一大批具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遍地开花。这其中的典型代表有优必选、大疆、奥比中光等新硬件和人工智能企业,有海思等突破“卡脖子”关键环节、向上游跃升的核心供应商,有微众银行、深创投、深投控等新金融企业,有乐信等新消费平台,也有依托国内消费大市场不断成长物流龙头顺丰等。这个时期新经济发展呈现出生态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新龙头展示出强大的产业势能。 一、未来四十年深圳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品质消费社会示范区、国际前沿技术突围先锋区、全球创新生态引领区 古语云“四十不惑”,更应“谋局当远”。当下,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关键节点,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应该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对未来 40 年的深圳创新发展的新环境进行思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刻变革下,我国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逻辑被改写。深圳过去的集成创新将向依靠内循环的自主创新转变,通过本土消费需求和超大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供应链体系,再不断迭代输出国外,从“品牌在外、市场在外”向“品牌走向全球、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转变。新消费和新科技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所以说: 深圳特区未来的 40 年,应该是消费红利和科技红利进一步凸显的40 年,是属于新消费和新科技的 40 年。 所谓“新消费”,以“新业态、新内容、新模式”为突出
新40年新40企: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力量-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56M,页数5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