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从银行视角看国债买卖重启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银行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09 月 23 日 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刘杰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3110002 liujiea@tfzq.com 曹旭冉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5090005 caoxuran@tfzq.com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 相关报告 1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银行赎回压力大吗?》 2025-09-18 2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为何存单供给弱》 2025-09-10 3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9 月信贷:收 缩 or 冲量》 2025-09-08 行业走势图 从银行视角看国债买卖重启 在 9 月初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第二次组长会议召开后,加之市场进一步震荡下跌,投资者对于重启国债买卖的预期不断升温。在当前阶段,是否已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般分析央行重启买卖国债的逻辑线索,主要基于 2025Q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相关表述。即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视市场供求状况等维度分析: (1)仅以四季度看,重启国债买卖工具,尽管有一定必要性,但并未达到非常紧迫的状态,该工具重启与不重启在两可之间。(2)上述触发因素,在今年 Q3 同样也具备,甚至紧迫性更强,尤其在市场调整压力较大的 8-9 月份,但央行并未落地。(3)市场之所以对于该工具期待程度较高:一方面是财政与央行两部门会议提及了“对国债买卖操作进行了研讨”;另一方面是市场大跌,市场会基于既有逻辑进行推演,例如继续下跌会引发负反馈,发债成本提升等。 尽管央行并未明确提及国债买卖重启有基于银行维度的考虑,但我们也可从这一视角探讨该工具的价值。从实际情况看,国债买卖工具的重启,对于增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健性”,有较大助益: 一、央行及时给银行注入中长期稳定资金的必要性越来越大 近年来,银行在负债端久期策略的安排上,基于可预期的广谱利率下行趋势,普遍采取了降久期策略,以降低利率风险压力,进一步改善负债成本。存款端,3M-1Y 与 1-5Y 两个期限品种呈现明显“一升一降”的跷跷板效应。存款增量的平均久期也由 2023H1 的 1.8 年降至 2025H1 的 1.1 年。2025-2026 年是 2022-2023 年 2Y-3Y 高息定期存款到期的集中时点,预计存款久期有进一步下行趋势。 市场类负债端,银行同样选择了主动降久期,表现为:(1)同业存单发行期限集中在 3M-6M;(2)中小银行卖出回购超季节性高增;(3)买断式逆回购和 MLF 余额已接近 11 万亿,且后续可能会出现每个月央行中期资金常态化到期 2 万亿以上、甚至更高的情况;(4)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即将到来的 2026 年开门红,银行可能面临超季节性的资负缺口压力。(5)面对上述问题,在应对方式上,央行可能有两种思路:一是引导国有大行大幅降低信贷增速,但容易释放较为强烈的紧缩信号。二是通过投放中长期基础货币,置换一部分中期资金。这一点可行性更高。从历史经验看,在 2021年,当 MLF 的余额突破 5 万亿规模时,央行曾两次合计降准 100bp,部分置换 MLF。这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确实会有调整银行负债久期的考虑,后续通过降准或国债买卖重启,优化银行负债久期结构,存在一定合理性。 二、国有大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达标压力逐步凸显 国有大行在应对△EVE 达标压力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1)控制金市债券投资久期,但伴随着后续超长政府债供给量越来越大,银行需要卖出的规模也相应提高,这对于控制发债成本不利。(2)申请监管指标放松或豁免。△EVE ≤15%是巴塞尔协议 III 的监管要求,自 2018 年以来,无论是流动性监管指标,还是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都未有过调整放松的情况出现。(3)发展超长期限金融衍生品市场,但我国利率互换市场活跃成交品种,仅延伸至 5 年期限,长期或超长期利率互换活跃度仍有待提升,这也是限制了银行运用利率衍生品套期管理利率风险。(4)寻找新的承接主体,但保险、城农商行、公募基金、理财等承接能力有限。在此情况下,央行通过国债买卖工具予以承接,倒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项。 三、尝试从银行自营金市 FTP 利差角度观察国债买卖工具 这一逻辑的核心思想,在于从大行金市自营行为推演至央行国债买卖行为,观察指标并非量,而是价。按照最新数据近似推演,预计银行金市自营配置 1Y 以内国债的利率“盈亏平衡点”约在 1.35%左右,一旦 FTP 利差被“抹平”甚至“倒挂”,而大行仍在持续净买入,则表明央行有可能重启了国债买卖工具。 不过,上述观察逻辑,需要考虑两个点: 第一,如果央行国债买卖重启,仍按照 2024H2“买短卖长”模式,在金融市场的定价数据上,可能会表现为,短债利率大幅下行,例如 1Y 国债利率中枢值下破 1.35%,甚至更低,而同期限同业存单利率则维持平稳。 第二,央行在国债买卖操作模式上进行相应调整,例如:(1)买入大行已持仓的存量债券,降低大行在二级市场上买入的压力,以避免带动利率过快下行;(2)期限结构并不局限于“买短卖长”等,甚至可以净买入期限更长的国债,例如 3-5Y,甚至 5-10Y。若是这种操作模式,则通过观察 FTP利差来映射国债买卖是否重启,效果会有所减弱。 风险提示:资金面超预期收敛,货币政策超预期转向,国债买卖工具效果不及预期。 0%6%12%18%24%30%36%42%2024-092025-012025-05银行沪深300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国债买卖的推出背景............................................................................................................................ 3 2. 重启之前,国债买卖的操作方式,及对相关报表科目的影响 ................................................ 4 3. 今年年初国债买卖的暂停原因 .......................................................................................................... 6 4. 传统逻辑框架下,国债买卖重启的三大条件 ............................................................................... 7 5. 从银行视角看国债买卖重启 ............................................................................................................ 11 6
[天风证券]:银行行业专题研究:从银行视角看国债买卖重启,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4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