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宏观专题 2025 年 08 月 29 日 【宏观专题】 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 前言 近期“苏超”越战越酣,仅前六轮比赛就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实现近 380 亿营收,充分展现了体育经济的巨大潜力。同时,近期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专门研究了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借此背景,我们全面算算体育赛事的那些“经济账”:从消费总量、结构和赛事经济三个维度,系统分析我国体育经济现状与发展空间。 核心观点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制约不在消费意愿,而在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 1、收入是体育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2020 年中国该比例约为 0.84%,美英日韩等 7 个发达经济体平均为 0.85%;但由于收入差距,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 40 美元,为主要发达国家均值的 1/6。 2、我国体育消费结构重商品、轻服务。2020 年,我国体育实物消费占比超 6成,明显高于欧盟的 35%、接近 2005 年的美国(有更多体育周边商品消费);而观赛与健身为核心的服务支出只占 11%,2005 年的美国约为 20%。“重商品、轻服务”的消费结构,一定程度制约了产业升级和就业吸纳。 3、产业结构上,对比美国,我国体育服务业产业差距主要在赛事,因此这也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领域。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以及竞赛商演、健身、场馆、经纪中介、培训教育等服务业。众多服务业细分行业中,中美差异最大的在竞赛商演(即体育赛事):2023 年,中国竞赛商演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 2%,而美国 2014 年这一数据已达到 32%。对比起来,其他细分行业的差距则相对有限:健身(中国 9%<美国 18%)、场馆(中国 10%<美国 15%)、经纪中介(中国 1.6%<美国 7%)、培训教育(中国 15%>美国 7%)等。 4、目前我国体育赛事对经济和就业拉动有限,需从供需两端同时着手。我们估算,中国体育赛事对 GDP、就业拉动估算均在 0.1%左右,约为欧美的 1/5-1/4。提高赛事的拉动作用,或需从供需两端同时着手:需求端,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结构;供给端,增加优质赛事供给。 体育消费潜力:支出意愿不低,关键在收入 国际对比显示,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约 0.84%,2020 年),但由于收入差距,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 40 美元,为主要发达国家均值的 1/6。 地区数据也表明,提高收入是关键,消费倾向差异有限。23 个样本省市的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相关(相关系数 0.88),但支出倾向相对稳定(4.5%-6.5%)。 日本经验同样印证,经济周期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经济上行期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停滞期则同步萎缩;休闲时间等更多是“锦上添花”,而不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分不同收入阶层看,高收入群体支出意愿更强,且更抗经济波动。 体育消费结构:中国更多买设备,海外更多买体验 我国居民更多买鞋服,欧美更多买服务。我国体育实物消费较高,2020 年占比超 6 成,明显高于欧盟的 35%、接近 2005 年的美国(有更多周边商品购买)。地区层面,即便高收入地区如北京、厦门,仍以实物消费为主。服务消费细分结构中,我国观赛与健身为核心的服务支出只占11%,2005年的美国约为20%。 日本 30 年转型经验显示,尽管经济周期变化,但服务消费占比持续上升(经济上行期增长更快,经济停滞期更抗跌),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体育服务消费的主要增量,几乎都来自赛事和健身。 体育赛事拉动:目前拉动有限,供需均需提振 1、GDP 拉动:我们估算,中国体育赛事对 GDP 拉动约 0.1%,低于欧美的0.4%-0.5%,需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赛事供给。 赛事供给端,欧美拥有全球近 9 成顶级体育 IP,NFL、NBA 等头部联盟收入 证券分析师:张瑜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陆银波 邮箱:luyinbo@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9100003 证券分析师:袁玲玲 邮箱:yuanlingli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4070006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稳定币的宏观冲击波》 2025-08-20 《【华创宏观】美国关税战的十点观察》 2025-08-19 《【华创宏观】美欧日央行暂时进入观望期——全球货币转向跟踪第 8 期》 2025-08-06 《【华创宏观】不只是当下,不急于当下——反内卷的定性定量理解》 2025-08-05 《【华创宏观】税收经济剪刀差:几点产业观察》 2025-07-24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达到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与我国 CBA、中超规模悬殊。 居民需求端,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不低,但受收入等因素制约。以美国和上海为例(2023 年),虽然上海居民的消费倾向更强(1 万美元收入,上海支出$73 VS美国支出$38),但美国凭借更高的收入水平(6 倍于上海)和观赛渗透率(61% vs 5%),实现了更大的经济拉动效应。 2、就业拉动:体育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赛事就业拉动效应均偏低,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 体育就业方面,2020 年,我国体育从业者占就业人口约 0.15%,低于英美(约0.5%)以及日韩法等(0.2%-0.3%)。赛事拉动方面,从部分国家或地区情况看,赛事的经济拉动效应越高,就业拉动效应也相对较高。若据此类推,则我国当前体育赛事的就业拉动效应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提升体育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样本国家中,人均体育支出越高、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越大,体育从业人员占就业的比重也越高。而根据相关论文研究,我国体育服务业整体就业弹性高于体育制造业;未来应充分发挥运动项目产业、竞赛表演业等领域的带动作用。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影响居民体育消费支出;体育赛事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体育赛事拉动测算基于若干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报告从体育消费总量、消费结构以及体育赛事三个维度对体育经济进行分析,并重点运用国际及省际对比,展示我国目前体育经济的情况及未来空间。 报告逻辑 报告自上而下,从体育消费总量、结构分析到更细维度的体育赛事维度。在体育消费总量部分,报告指出收入是决定体育消费的核心因素。在消费结构部分,报告指出我国赛事、健身等核心服务消费仍偏低。在赛事经济部分,报告指出赛事的发展同时受到收入、赛事供给等因素影响,我国体育赛事对经济、就业的拉动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从竞技到经济——算算体育赛事的“经济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24M,页数2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