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2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宏观深度报告 20250805 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 2025 年 08 月 05 日 证券分析师 芦哲 执业证书:S0600524110003 luzhe@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占烁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5 zhansh@dwzq.com.cn 相关研究 《利率:从“逢调买入”到“逢低止盈”》 2025-08-04 《债券增值税或推动资金增配实体经济资产》 2025-08-03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 我们选择历史上跨越百年的三个典型的产能调整案例进行分析,来看对供需再平衡有何启示。一是 19 世纪后期美欧的长期萧条,由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过度投资,引起产能失衡;二是 1929 大萧条,政策经历了从不干预到干预的转变;三是日本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90 年代两次去产能,产能政策经历了相反的变化,从干预到不干预。主要结论如下: ◼ (1)产能失衡存在负反馈循环机制,若不加控制可能持续二三十年。产能失衡容易形成自我强化,如物价下跌→企业利润减少→企业降低劳动成本→居民就业和收入走弱→消费需求下降→物价下跌。因此,依靠市场自发出清的话,可能耗时良久,甚至不乏持续二三十年的案例,如1873-1896 年长期萧条、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 (2)面对产能失衡,政府干预比不干预要好。1929 大萧条后,从胡佛到罗斯福,政策加强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干预,同时积极刺激需求,较快走出萧条。而日本面临供需失衡,产业政策从“干预”到“不干预”,使得萧条时间大幅拉长。在 70 年代,企业无法完成过剩设备的处理时,日本政府通过“共同行动”组建萧条卡特尔,帮助企业顺利去产能;90年代后,面临产能失衡,政府减少了“共同行动”等供给端的直接干预,直到泡沫破灭十多年后,即 2003 年后,僵尸企业才逐渐出清,供需不平衡持续很久。 ◼ (3)供需再平衡,需要在控制产能、修复信用、稳定就业等多个环节同步发力,单靠供给政策或是单靠需求政策,可能都是不够的。欧文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将通缩循环分为 9 个步骤:①债务清算和资产抛售→②银行存款收缩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③价格水平下降→④企业净值下降→⑤破产增加与利润减少→⑥产出下降与失业上升→⑦悲观情绪蔓延→⑧货币窖藏加剧→⑨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进一步抑制需求。从我们的案例来看,1933 年罗斯福新政,控制价格下跌、修复信用、稳定就业等多方面采取了有效政策。日本 70 年代产能过剩,至少也在控制产能、稳定就业、稳定资产价格等方面及时出手;相比之下,日本 90 年代泡沫破灭后,供给端政策干预不多、需求端政策犹豫反复,导致了失去的三十年。 ◼ (4) 困境中蕴含着机会,大规模供需失衡往往也是劳动工资改善和内需回升的契机,治理供需失衡的改革政策,有助于推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接连经历了 1873-1896 长期萧条、1929 大萧条,供需失衡频发,扩大需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带来了工人权益、劳动工资等状况的改善,加快了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 ◼ (5)对新兴产业而言,去产能和反垄断可能交替出现,根本上需要规范政府跟市场的关系,规范竞争秩序。新兴产业经历产能去化后,往往会带来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可能形成垄断组织,如美欧长期萧条后形成的托拉斯、卡特尔。这种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会重塑政府跟市场的关系。美国在 1887 年通过了《州际商业法》(Interstate Commerce Act),成立了州际商业委员会(ICC),开始对铁路运费和竞争行为进行监管;1890 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拉开了反垄断的序幕。治理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既要推动低价低效企业自动退出市场,营造产能有效出清的市场环境,也要防止形成市场垄断,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规范竞争秩序,规范地方政府补贴、银行贷款,规范企业公平竞争行为。 ◼ 风险提示:(1)部分历史案例间隔较远,历史的细节可能有所缺失,如1930 年之前的案例;(2)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产能失衡时面临的环境并非完全相同,这些不同点我们可能未能完全囊括;(3)在使用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经验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宏观深度报告 东吴证券研究所 2 / 21 内容目录 1. 1873-1896 长期萧条:新兴产业过度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 ............................................................. 4 1.1. 新兴产业过度投资是长期萧条的导火索之一......................................................................... 4 1.2. 长期萧条的表现......................................................................................................................... 5 1.3. 长期萧条期间,如何实现供需再平衡?................................................................................. 7 1.3.1. 美国:市场自发整合供给端,并通过工人运动提高工资........................................... 7 1.3.2. 欧洲国家如何去产能:卡特尔、关税和殖民主义....................................................... 8 2. 1929 大萧条:从不干预到干预的政策转变 ...................................................................................... 9 2.1. 供给侧:AAA 和 NIRA,政府控制农业和工业生产 ............................................................ 9 2.2. 需求端:货币宽松和居民增收............................................................................................... 11 3. 日本的两次去产能:从干预到减少干预 ........................................................................................ 15 3.1. 70 年代去产能:共同行动和萧条卡特尔..................................................................
[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跨越百年的产能调整经验,如何从失衡到再平衡,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1M,页数2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