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2025年3月 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Decoding Greater BRICS Cooperation: A Non-Western Path to a Shared Development Community负责人:赵 隆作 者:赵 隆 张琪悦 俞海杰 祝 鸣 程保志创新工程项目成果作者简介赵 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俞海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保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琪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助理祝 鸣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作者简介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目 录摘要····················· · · · · ····01一、认同建构:反西方、非西方还是后西方?··· · · · · ····03(一)弱地缘政治身份的成员构成 ··· · · · · ·········05(二)构建“发展共同体”的合作导向· · · · · ···· · ····07(三)提升“全球南方”的制度性话语权· · · · ···· · ·· ··08二、制度设计:建设国际组织还是志愿者联盟?··· · · · · ···10(一)提升对全球议程的嵌入和引领能力· · · · ···· · ·· ··11(二)兼顾灵活性、有效性与渐进性原则· · · · ···· · ·· ··13三、议题设置:安全优先还是发展优先?··· · ··· · · ····16(一)强化发展支撑力和贡献力··· · · · ·· · · ·· ·····17(二)探索产供链与金融合作新方向· · · · ·· · · ·· ·····20(三)提升环境适应力与合作韧性· · · · ·· · · ··· ·····23四、软性基础:不容忽视的人文纽带··· · ··· · ·· · ····26(一)以人文交流弥补认知鸿沟··· · · · ·· · · ·· ·····28(二)推动文旅合作融合发展··· · · · · ·· · · ·· ·····29五、创新发展:外因驱动还是内生驱动?·· · ··· ·· · ····32(一)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金砖框架·· · · · ·· · ·· ·····33(二)着眼长远推进金融和绿色合作议程· · · ·· · ·· ·····34(三)增加金砖合作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效应· · ·· · · · · ····35摘 要 金砖合作机制诞生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潮中,牵动着世界格局演变和国际力量对比。满足发展中国家对于“非西方”制度安排的需求,是“大金砖合作”不断拓展的动力之源。弱地缘政治身份成员构成,决定着该平台旨在推动包容发展的“非西方”制度尝试,构建更为公正合理的“后西方”秩序,而不是“反西方”的地缘政治实体。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金砖合作”致力于构建“发展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与合作导向,促进创始成员、新成员、潜在成员的良性互动,以开放姿态吸引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各国通过“金砖 +”参与合作,避免沦为阵营对抗、供应链和市场分化的工具。与此同时,“大金砖合作”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南方”的制度性话语权,引领“全球南方”国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针对性回应“全球南方”强化金融主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切实需求,探索建设性改革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尽管“大金砖合作”具有体量和多元化优势,但作为多边平台的国际议程主导力、规则塑造力、叙事引领力、机制化建设方面存在提升空间。需要提升金砖合作机制对全球议程的嵌入和引领,兼顾灵活性、有效性与渐进性原则。金砖合作以国际组织还是“志愿者联盟”的形式存在,取决于成员国的合意与协商。在此之前,需要坚持以议题为导向的对话平台,作为非正式多边机制存在。下一阶段扩员需明确成员国的遴选标准、扩员程序、合作范式,渐进式完善决策协商机制。 针对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治理赤字,“大金砖合作”需要强化对全球发展议程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凸显成员国的比较优势探索产供链与金融合作新方向,推进货币政策摘要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01协调和新型支付体系构建,通过技术合作提升发展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发展融资合作。与此同时,合理有效协调内部分歧,提升“大金砖合作”的内外环境适应力与韧性。可在经济对话和合作机制建设、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建设层面探索新路径,提升域内经济一体化水平,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更加公平合理的产业分工模式。推动人文纽带建设成为深化合作的重要软性基础。可以通过人文交流推动经济、科技等要素的流动,探索签证便利化政策并加强国际传播合作,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面向未来,“大金砖合作”仍要坚持内生需求驱动,增加合作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效应。针对新兴议题的建章立制提供“金砖思路”,以扩大全球治理中的“金砖影响”。尽快形成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框架和监管标准,将“数字 +”推广到更多“全球南方”国家,促进其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将“绿色伙伴关系”和“蓝色伙伴关系“打造为金砖合作的新增长点,加强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及风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合作,在海洋矿产资源开采、远洋物流运输、港口基建及滨海旅游等议题上加大探索,增强彼此间产供链的韧性延展和发展动能。摘要02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认同建构:反西方、非西方还是后西方?第一章一、认同建构:反西方、非西方还是后西方? 当前,战后国际体系和世界秩序受到“冷战回潮”的冲击。全球和地区安全秩序深度演变,经济全球化呈现“集团化”运行,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出现“区域化”转型,全球治理进程在局部陷入停滞,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复合型挑战突出。同时,国际力量格局加速分化裂变,大国竞争的联动和外溢效应更加突出,金砖国家的定期会晤、主要议题、合作规划和机制建设成果遭到过度的政治解读。在某些国家推动下,金砖合作被打上“反西方集团”“中俄秩序 vs 西方秩序”的标签。1 部分政客和学者加大唱衰金 2024 年 1 月 1 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受邀加入金砖国家,曾经的“金砖五国”以扩员为新起点,正式进入“大金砖合作”的新时代。同年 12 月 24 日,俄罗斯作为轮值主席国,会同金砖成员国推进伙伴国工作,确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成为金砖伙伴国。2025 年 1 月,印度尼西亚正式加入金砖大家庭。金砖合作机制的代表性、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然而,虽然金砖合作的成员分布更加多元,代表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提升,但对于“大金砖合作”发展定位和目标导向的误解、质疑甚至歪曲依旧存在。1 “A new world order? BRICS nations offer alternative to West”, DW, March 27, 2023, ht
2025年理解“大金砖合作”+: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非西方路径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88M,页数4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