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守成与创新,开启发展新阶段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 90 [Table_Main] 行业研究|可选消费|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策略报告 2024 年 12 月 09 日 [Table_Title] 守成与创新,开启发展新阶段 ——2025 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 [Table_Summary] 报告要点: 电动智能行至产业成长中后期,产业曲线三曲线并存 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看,当前新能源汽车行至产业生命周期中后期。从产业整体看,行业整体呈现燃油车传统产业,新能源车战略新兴产业与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三条“产业曲线”并存的特征。新能源车挑起产业大梁,在守成道路上持续竞争博弈“剩者为王”;传统燃油车加快转型升级;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由 AI 赋能为底层技术,自动驾驶、移动机器人、飞行汽车并存的未来产业不断开拓新机会。三条曲线按照各自的发展逻辑呈现不同的投资策略。 传统燃油车第一曲线的转型仍在推进,关注低估值国央企 基于日本历史上全球基地销量超过国内销量+直接出口总和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叠加国内换新扩容和充分产业全球化后,中国品牌汽车的全球产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基于国内重要产业国资、民营并存,各自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格局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终局参与者家数将多于目前市场悲观预期情况。偏传统的、仍以第一曲线为主的部分企业仍有发展壮大机会。尤其当前产业合作及产业并购得到鼓励,并不断赋能实体的背景下,建议关注低估值国央企转型发展,以及并购和合作发展,实现估值提升的机会。 智能电动车第二曲线博弈剩者为王,关注品牌化与新技术新场景 战略新兴产业智能电动车 2025 年有望跨过年度 50%渗透率关键点,正式迈入后期大众阶段,品牌对消费者的凝聚力持续提升。典型高凝聚力品牌鸿蒙智行、小米等仍是市场关注重点。具备各自比较优势的新势力品牌以及新能源领先民营企业也将继续在竞争中不断成长,相关品牌化企业及其产业链值得关注。借鉴渗透率 50%后智能手机的发展经验,后期大众市场的品牌化竞争具有动态特征,领先企业仍需不断推进用户可感知技术支撑自身品牌,并同时受新的技术标准许可催化。建议关注广义智能座舱、智驾以及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赋能作用。新场景方面关注新能源乘用车带电量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电驱动系统的继续进化,关注商用车重卡、轻卡新能源化迈过 15%渗透率关口进入大众化市场后继续快速增长的机会以及产业全球化出海的机会。 新能源乘用车油→电坐标轴继续向电进化,产业出海空间大 当前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受电池价格下行、技术水平提升,用户对纯电模式感受更好,智能驾驶对电需求高等多个因素影响,中高端车型有向长纯电续航里程插混/增程方向发展,大众化车型有进一步向纯电转型的趋势。带动高倍率、高压充电,更加高效率、集成化、轻量化电驱动系统以及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呈现更大价值。出海层面,我们对比贸易摩擦情况,以及先行者日本的发展路线,预计中国直接出口空间逐步收窄,但未来通过产业出海形成的全球化发展格局空间仍大,建议持续关注出海发展相关机会。 [Table_Invest] 推荐|维持 [Table_PicQuote] 过去一年市场行情 资料来源:Wind [Table_DocReport] 相关研究报告 《国元证券行业研究-2024 年下半年汽车行业策略报告:新能源博弈胜者为王,智能化与车路云开辟新方向》 《国元证券行业研究-2024 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骑乘产业周期曲线,需求与技术两手抓》 《国元证券行业研究- 2023 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把握熊彼特创新,决胜结构化市场》 [Table_Author] 报告作者 分析师 刘乐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4070001 电话 021-51097188 邮箱 liule@gyzq.com.cn 分析师 陈烨尧 执业证书编号 S0020524080001 电话 021-51097188 邮箱 chenyeyao@gyzq.com.cn -28%-16%-3%9%22%11/292/285/298/2811/27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 90 自动驾驶、机器人、飞行汽车共聚“第三曲线”,业务持续培育 基于软硬件技术共性,未来产业自动驾驶、机器人、飞行汽车均可与电动智能车技术叠加 AI 赋能形成范围经济,因此均是车领域面向未来培育新曲线的进化方向。我们提示,基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未来私家车销量有可能大幅度收窄,汽车交通出行向更高效率和共享性的大规模个性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方式转化。在较长时间区间内,整车厂面临产品需求大幅收缩风险,以整车制造和销售为经济支撑的区域经济存在失去支柱力量的风险。因此建议车企和地方政府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整车企业及其产业链向未来整机普及度更高的机器人或单车价值量更高的飞行汽车过渡的发展策略。而由于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需要从长期战略角度予以布局,该领域虽然落地仍需时间,但投资热度将持续保持。建议关注相关产业政策、技术以及龙头企业新动向带来的持续性机会,关注相关核心产业链环节标的以及主机厂和零部件商持续向该领域的转型以及相关并购机会。 投资建议: 结合三条发展曲线,汽车产业呈现守成与创新共存的现状,沿着链各个方向均有各自差异化的投资策略。 传统车第一曲线层面,建议关注低估值国央企转型,关注其组织改革、战略梳理、合作赋能至爆款落地、体系成型的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的持续估值修复。关注转型领先的长安汽车,爆款已现的东风集团股份以及改革起步的上汽集团等。 电动智能车第二曲线层面,关注品牌引领以及新技术新场景的开发。品牌引领方面,重点关注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两大高凝聚力品牌的合作赋能及产业链机会。关注理想、小鹏、零跑、蔚来等新势力车企以及比亚迪、吉利、奇瑞等民营领先车企的发展和产业链带动。新技术层面,建议关注从智舱到智驾的可感知技术革新和技术标准变化带来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和车路云一体化的相关机会。关注汽车视觉核心公司星宇股份、科博达、华阳集团、福耀玻璃等;车载声学核心公司上升电子、华阳集团等;域控制器与座舱电子核心公司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经纬恒润等;泛智能座舱领域继峰股份、天成自控、上海沿浦等;底盘系统核心公司伯特利、保隆科技、拓普集团、亚太股份、耐世特等。关注新场景层面电动更深入以及商用车电动化带来的从电池到电驱动的革新机会,关注同轴电驱动核心企业双环传动,商用车电动化产业链领先企业英博尔等。关注产业出海领先公司比亚迪、吉利汽车、零跑汽车、江铃汽车、均胜电子、银轮股份、爱柯迪等。 自动驾驶、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第三曲线层面,关注高级别自动驾驶在不同场景的落地以及科技龙头持续示范效应带动的投资机会,关注小鹏汽车、江铃汽车、北汽蓝谷、金龙客车等自动驾驶有深度研发、投资及合作开发的整车企业,零部件端关注 L4 级自动驾驶域控企业经纬恒润。人形机器人方面,长期机会明朗,短期跟随领先企业布局创造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国内核心零部件丝杠、电机、减速器等领域突破性机会,关注贝斯特、双环传动、精锻科技、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恒帅股份、双林股份等持续发力机会。飞行汽车方面
2025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守成与创新,开启发展新阶段,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8.16M,页数9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