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 2024 年 10 月 10 日 【宏观专题】 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9.24 增量货币政策和 9.26 政治局会议超预期后,市场对财政政策充满期待。但当前讨论仍多囿于量级的“比大小”,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缺乏时空观,同样量级的政策,短期急出还是长期缓出?不同的政策,互相怎么组合?政策信息以何种方式给到市场(一次性还是分批、发布会披露还是 10 月底人大常委会或更晚)?政策效果都会截然不同。 二是缺乏目的性,政策量级一小一大,但量级小的形成纯增量(如扩大投资),量级大的用于存量(如化债),前者逆周期效果反而可能好于后者。 鉴于此,我们希望在量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首先,短期,打的是财政的当年“算盘”: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 2-3 万亿; 其次,中期 1-3 年,针对的是中长期债务的化解: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 6 万亿; 再次,长期 3-5 年,要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保障项目投资的替代资金来源: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最后,再展望长期,或需针对特定群体增量补贴,量力而行,细水长流兜底民生。 ❖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 2-3 万亿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料不例外:缺口或达 2.8 万亿,或通过增发国债2~3 万亿“平账”(注 1:收入口径取“广义财政”,即财政预算四本账中的前两本账: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本账和以卖地收入为主的二本账;注 2:预算安排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此处假设收入和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不变,推债务。即假设年内无央行、国企等一次性大额利润上缴等非常规收入手段、收入按 1-8 月数据外推;也无沉淀财政资金大额调入等跨年度腾挪手段、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按持平预算假设)。 具体而言,过去共 3 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 2015 年,缺口规模:9000 亿;增量政策:创设 8000 亿专项建设基金; 2022 年,缺口规模:2.7 万亿;增量政策:超 1.87 万亿(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7399 亿+重启 PSL 新增 6300 亿+盘活 5000 多亿专项债); 2023 年,缺口规模:0.8 万亿;增量政策:增发国债 1 万亿,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 3.8%。 2024 年,缺口规模:预计 2.8 万亿;增量政策:预计可能增发国债 2-3 万亿(对应赤字率由预算的 3%升至 4%以上)。 ❖ 二、中期 1-3 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 6 万亿 中央对地方承担的抗疫等类中央事权做补偿:今年 3 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 2020-2022 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 7 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 1 万亿,地方仍剩余约 6 万亿历史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 A(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如地方 2023 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 1.3 万亿、2023 年以来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超 1 万亿(其中 2024 年发行超 8000 亿),均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打破常规用途限制),未来若延续,合计可满足约 6 万亿体量。 路线 B(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 6 万亿,直接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高拓 电话:010-66500860 邮箱:gaotuo1@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9 月全球投资十大主线》 2024-10-10 《【华创宏观】美国再通胀路径的隐含条件》 2024-09-23 《【华创宏观】美国经济衰退的八大交易信号》 2024-09-22 《【华创宏观】降息了!然后呢?——再谈美国经济“韧”与“险”》 2024-09-19 《【华创宏观】居民债务拆分:谁在去杠杆?》 2024-09-18 华创证券研究所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 A 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 B;当前看,路线 A 或仍优先于路线 B(不排除最终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 三、长期 3-5 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 年高点近 9 万亿,2023 年已降至 5.8 万亿),其中: 特别国债(2024 年 1 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主要支持方向及具体投向详见正文)和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 1 万亿特别国债已有 3000 亿用于该方向)。 新增专项债(2024 年 3.9 万亿)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6 月自然资源部确认),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10 月 8 日发改委发布会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两会、10 月 8 日发改委发布会虽已反复明确了连续多年发行特别国债的安排,但囿于财政预算流程,明年特别国债、专项债的量级(或方向)或要等 12 月政治局才能最终明确,对资本市场而言,验证时点或偏后。 ❖ 四、长期还能期待什么?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 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广义补贴范畴可涵盖托育、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量级上,倾向于细水长流)。 其他期待?结合 10 月 8 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近期财政相关观点,除了上文提及的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以外,还提到两大基金(房地产稳定基金和股市平准基金)以及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关注三中全会提到的消费税、增值税、地方附加税、个税等税制改革加速推进)。 ❖ 风险提示: 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市场反应超预期,政策路径仅作假设分析,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宏观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对于增量财政政策,在当前市场多聚焦于量级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