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七):科技股盈利提升之路有哪些?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七)科技股盈利提升之路有哪些?核心观点策略研究·策略深度证券分析师:陈锐证券分析师:王开0755-81981573021-60933132chenrui1@guosen.com.cnwangkai8@guosen.com.cnS0980516110001S0980521030001联系人:李晨光010-88005492lichenguang@guosen.com.cn基础数据中小板/月涨跌幅(%)5989.43/15.48创业板/月涨跌幅(%)1885.49/23.17AH 股价差指数143.15A 股总/流通市值 (万亿元)69.38/63.82市场走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相关研究报告《全球科技投资范式复盘与展望系列(一)-四轮全球科技股周期与 A 股映射》 ——2024-09-27《海外镜鉴系列(二十二)- 英国市场投资观察》 ——2024-09-22《策略实操专题(十四)-上市公司“赚钱”与“花钱”的结构变迁》 ——2024-09-10《2024 年中报深度解析(一):景气修复的路径与波折》 ——2024-08-31《价值投资新范式(二):现金奶牛的前世今生》 ——2024-08-29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聚焦硬科技发展,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中美两国的科技股对比中,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差异和趋势。美国的科技股,尤其是大型科技股,在市值和全球影响力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而中国的科技股则凭借后发优势处在赶超路径中。随着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中国科技股的中长期回报潜力正在增加,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投资吸引力。中国科技股加速追赶,政策持续呵护,盈利持续性显著增强,估值有望得到重塑。(1)截至 2024 年 8 月,美国市值最大的前 100 家科技股,总市值占 SPX成分股总市值的 56.3%。中国市值最大的前100 家科技股,总市值占中证A500成分股总市值的 19.3%。(2)在净利润和净资产规模方面,美国科技股在 SPX成份股的占比已经高达 3-4 成,而中国科技股的占比不足 1 成,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3)近 10 年,中国科技股 ROE 持续增长,盈利能力逐渐超过传统企业,截至 2023 年科技股 ROE 高出其他股 2.1 个百分点。(4)中国科技股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规模占比呈增长趋势,从期初 2014 年的 2.9%和 4.1%的占比提升至期末 2023 年的 9.7%和 8.1%。美国科技股的发展成就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产业政策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有效的产业政策应具备以下特点:在市场经济里,政府应积极作为,弥补市场失灵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助力。一是普惠性,产业政策应该对行业内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的支持和机会;二是竞争性,政策应该倾向于支持竞争激烈的行业,而不是已经形成垄断的行业;三是适度性,产业政策的力度应该适中,避免矫枉过正。同时,在产业政策落地时,产业政策应做到精准高效,与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变同步,从直接扶持向营造优质市场环境转变。产业政策布局方向—产业政策应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同发展,两者不可偏废。一是基于科学发现端的“供给侧”路径,即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创造新供给,在新供给的带动下创造新的需求,这些产业多为未来产业,处于技术研发和验证阶段,产业政策为产业的萌芽期提供关键的支持,帮助产业克服起步阶段的挑战。二是着眼于市场需求端的“需求侧”路径,这类产业政策以支持新兴产业为主,以提升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目的,是支撑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望促进科技股盈利提升。一方面,精准适度的产业政策能够提振市场信心,减小风险溢价水平;另一方面,产业政策起到托底作用,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预期,分子端及分母端共振促进科技股估值的稳步提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推荐关注如下领域:(1)未来产业—关注技术突破行业的主题投资机遇;(2)新兴产业—关注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出海布局的产业;(3)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路径不确定性的风险;本报告为历史分析报告,仅作为中美股市细分领域的对照,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文中涉及的个股仅作为梳理列举,不作为任何投资推荐依据。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内容目录1 中美科技股盈利对比 ...........................................................51.1 美国科技股的样本选择 .............................................................. 51.2 中国科技股的样本选择 .............................................................. 61.3 中美科技股盈利能力的现状比较 ...................................................... 72 中美科技股盈利能力的变迁历程 .................................................82.1 美国科技股盈利能力的历史分析 ...................................................... 82.2 中国科技股盈利能力的历史分析 ..................................................... 112.3 中美科技板块盈利分化原因阐述 ..................................................... 133 新质生产力视角看科技股盈利提升路径 ..........................................143.1 海外产业政策看科技股盈利提振 ..................................................... 143.2 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是真实有效的 ..................................................... 183.3 如何让科技股拔估值 ............................................................... 19风险提示 ..................................................................... 2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图表目录图1: 中国科技股分布情况 .................................................................. 6图2: 美国科技股分布情况 ............................................................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10-08
国信证券
26页
3.2M
收藏
分享

[国信证券]: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七):科技股盈利提升之路有哪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2M,页数2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2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17:美国经济降温 图 18:港股互联网企业分红回购近况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图 16:1994 年以来亚太股市在海外流动性周期中的表现(起点标准化为 1)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图 15: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中 AH 股的股息安全边际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图 14:恒生指数安全边际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图 13:港股近 20 年 PB 估值周期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图 12:港股近 20 年 PB 估值周期复盘
综合
2024-10-08
来源:“市场策略思考”之二十四:港股大周期走到哪儿了?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