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建材行业“新基建”系列之六:“车路云一体化”提速落地,设计院迎增长新机
证券研究报告 “车路云一体化”提速落地,设计院迎增长新机 ——建筑建材行业“新基建”系列之六 2024年8月11日 分析师:孙伟风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110003 分析师:吴钰洁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3100001 1 作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政府主导下“车路云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为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及更有效的保障行驶安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随着自动化驾驶的发展,“车路云一体化”被提出并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云协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4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20城入选试点名单,正式开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有一定的建设基础,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截至24年5月底,全国共建成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调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车路云一体化”有一定的建设基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中性预测下)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为7295亿元及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预测2030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占比达16.2%,“车路云一体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设计院作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业务入口,有望最先受益。当前“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主要由各地政府主导,随着“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名单的落地及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预计“车路云一体化”将获得快速发展,备案及招投标项目有望快速释出。在“车路云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设计院企业有望最先受益,在试点初期,能够获取课题研究及设计规划相关订单;随着试点推进,将主要获取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方面的订单;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企业具备平台设计能力,亦能够在云控平台搭建中拿到订单;而随着项目建设完毕,一些设计院也有望参与项目后端运营维护,通过延伸产业链收获更多的价值量。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随着立法的完善、政策的不断落地、软硬件设施的加速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并可能实现快速增长,建议关注中交设计、深城交、华设集团、苏交科及设计总院等。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及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01 “车路云一体化”快速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及更有效的保障行驶安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并成功运用交通监控系统、动态导航系统及电子收费系统等技术。 随着自动化驾驶的发展,“车路协同”、“车路云一体化”逐步被提出,目前“车路云”一体化正逐步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一环,“车路云一体化”技术也正成为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3 资料来源:界面财经号,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1:我国智能交通已发展多年 01 1996-2000年 “起步阶段” 构建了中国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了智能交通的理念和基本认识。 02 2001-2005年 “培育阶段” 国家科技部在全国选择了12个城市启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城市示范工程,推动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 04 2011-2015年 “提升阶段” 通过关键技术规模应用和管理创新,提升了智能交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优势。 03 2006-2010年 “形成阶段” 智能交通项目开始列入国家863高科技产业化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加强了基础研究,并通过重大活动集成示范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5 2016年至今 “创新引领” 要通过跨界融合、系统重构、商业模式服务创新、智能物流、智能驾驶和智慧城市建设来引领智能交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多项政策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持续发展 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2021年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云协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7月3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20城入选试点名单,正式开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4 资料来源:各部委官网,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2:多项政策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持续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 2020年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原理及其典型应用》一文首先提出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的发展思路,通过人、车、路、云等多维要素之间的融合感知、群体决策与协同控制,从而提升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绿色化等综合性能。 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简称“VRCIS”)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相较于“单车智能”,“车路云一体化”能够通过技术赋能来实现交通扩容,总体成本可控甚至更低。 5 图3:“车路云一体化”系统 资料来源:《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光大证券研究所 “车路云一体化”逻辑框架 据《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新型车路云融合系统下,通过嵌入V2X通信的智能网联车辆、智能网联道路(ICR)、智能网联路侧设施(ICI)和智能网联云(ICC),打通车(车内/车外/车问/车云)、路(路面/路侧/路间/路云)、云(边缘计算平台/区域数据中心云/公安交警监管平台/汽车制造厂商平台/第三方平台),集成车端、道路、路侧、云端、车辆到电网(V2G)及第三方平台等各种数据、服务、用户等各类资源,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感知、决策与控制、地图、安全及应用服务。 传统车辆与C—V2X技术的融合将为智能网联车辆接入到统一的“新六心”: 1)感知中心:负责对行驶车辆信息采集、状态监测、协同融合感知; 2)地图中心:为车辆提供高精度定位、路径规划和动态交通信息; 3)决策中心:负责单车、多车、局部或全域场景下的协同与群体决策及规划; 4)控制中心:依据(感知中心)感知信息、(地图中心)高精度定位与实时交通信息、(决策中心)决策与规划策略,实现车路云协同场景下的智能驾驶与智能交通服务,提升车辆行驶与交通运行的综合性能,当车辆出现故障或处于恶劣环境下,确保安全行驶; 5)车载可视化平台接入服务中心:享受个性化自动驾驶与交通信息服务; 6)安全中心:负责管理智能网联汽车的终端安全、组网安全、系统安全、数据与接口安全等。 6 图4: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逻辑框架 资料来源:《智能网联车路云协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光大证券研究所 “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根据《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路侧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指南》,“
[光大证券]:建筑建材行业“新基建”系列之六:“车路云一体化”提速落地,设计院迎增长新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85M,页数24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