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财政系列9-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二:化债与繁荣
中国经济丨深度报告 [Table_Title] 日本 150 年财政四部曲之二:化债与繁荣 ——大财政系列 9 %%%%%%%%research.95579.com1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2 / 28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报告要点 [Table_Summary]本篇报告是日本 150 年财政复盘的第二篇,主要对日本战后到泡沫经济期间的历史进行复盘。这一阶段的日本沿着“化债与繁荣”两条主线运行:1)战前债务通过通胀及征收财产税进行化解;随后在道奇方针的指导下,1965 年之前总体维持预算平衡;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考虑重建财政,但效果甚微。2)在倾斜式生产政策以及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完成战后经济重建;全球人口周期启动,外需与内需形成共振,日本实现高速增长;内需转弱叠加外部冲击,日本经济增速下台阶,出口成为主要驱动;日元升值压制出口,日本转向扩内需政策,最终催生泡沫经济。 分析师及联系人 [Table_Author] 于博 宋筱筱 蒋佳榛 SAC:S0490520090001 SAC:S0490520080011 SFC:BUX667 %%%research.95579.com2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更多研报请访问 长江研究小程序 [Table_Title2] 日本 150 年财政四部曲之二:化债与繁荣 ——大财政系列 9 中国经济丨深度报告 [Table_Summary2] 战后重建期:国家主导与道奇路线,大财政到小财政 日本战后首要任务是偿还战前债务,去杠杆主要通过恶性通胀与征收财产税进行。1945 年末,日本中央债务由内国债(70%)、短期债务及借款(29%)、外国债(0.4%)构成,杠杆率超 200%。日本一方面按照财产额的 25%-90%比例一次性征收财产税,1946-1951 年合计征收 294 亿日元;另一方面借助恶性通胀,政府债务在 6 年时间被稀释至 1%左右,中央政府杠杆率降至 1951年的 12%左右;对于外债,债权人则要求以外币支付以避免日元贬值带来的债权损失。 日本战后第二任务是经济重建,根据美对日政策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1945-1949 年,日本通过复兴金融金库和差价补贴制度,艰难实现对钢铁、煤炭等重点领域生产能力的恢复,但这种倾斜式生产政策的背后是财政加杠杆和央行释放流动性,引发国内通胀。2)1949-1955年,冷战开启,美对日的占领政策发生逆转,美国占领军将复兴日本经济设为主要目标。一方面放宽战败赔款、给予日本援助金支持;另一方面派遣道奇等专员指导日本进行经济改革,道奇采用紧缩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治理了日本的通胀问题,同时其提出的财政平衡思想对日本影响深远;朝鲜特需则进一步推动日本的经济复兴。1955 年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至战前水平。 高速增长期:外需与内需共振,美国影响下的小财政 高速增长期的日本中央杠杆率先下后上,整体以小财政为主。日本延续道奇的平衡财政思想,1947-1964 年连续 18 年未发行国债,中央杠杆率最低降至 4%左右;1965 年起,日本重启国债发行,但得益于经济的快速恢复,赤字率水平较低,中央杠杆率总体稳定在 8%左右。 全球人口周期启动带来消费革命,同时日本向欧美国家快速学习并赶超,国内设备投资旺盛。1956-1970 年日本 GDP 不变价复合增速高达 9.7%,经济高增源于内需旺盛。一方面,婴儿潮与城市化发展,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伴随技术进步的国内设备投资旺盛,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曾导致政策收紧、引发短期衰退,但该时期日本经济内生动力较强,往往能快速摆脱衰退周期。 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政策主要为锦上添花,总体维持小财政,通过减税、政府投资、福利建设给予支持。日本实施大规模减税,藏富于民,进一步提高国民储蓄水平,从而为企业投资提供资本积累;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道路、交通、港口等基建及公共服务的投资;同时借助税收增长,日本提前布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社会保障体系。 降速与泡沫:内需弱外需强,财政发力-收紧-再发力 1970-1990 年,日本经济由高增长转为低增长,财政经历发力-收紧-再发力,杠杆率先上后下。面对经济增速的下行,日本再度转向大财政,中央杠杆率上升至 1980 年的 39%;高付息压力下,日本考虑重建财政,实行紧缩财政,但整体效果有限,中央杠杆率继续上升至 1987 年的56%;受益于泡沫经济的高经济增速,杠杆率得以小幅下降至 1991 年的 48%。 内需转弱叠加外部冲击,日本经济转向低增长,出口为主要经济驱动。1971-1990 年日本 GDP不变价复合增速下滑至 4.2%。一方面,1970 年日本城市化率已达 72%、家电普及率已近饱和,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减弱;另一方面,尼克松冲击、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日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对日本国际贸易造成冲击。但整体来看,该时期的日本出口表现仍较为强劲。 全球滞涨,货币政策反复,财政政策偏宽。受尼克松冲击影响,日本货币政策转松,但随之而来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货币政策收紧,而随着 1975 年通胀水平的缓和,货币政策再度转松,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通胀水平虽较上次较低,但考虑到美国大幅加息,为防止资本外流,日本亦跟随大幅加息。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财政政策总体较为积极,仅在 1974 年制定了紧缩的财政预算,国债依存度、国债费占比从 1970 年的 4%、3.5%提升至 1980 年的 33%、12.7%。 走出滞涨后,高付息压力下转向财政重建。随着债务付息压力的攀升,以及对赤字财政日益僵化的担忧,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财政重建期,主要措施包括:1)严控财政支出增速,压缩赤字国债、稳定建设国债;2)精简政府机构,压缩社会保障支出;3)实行税制改革,降低个人所得税和法人税税率,增设消费税等。 日元升值压制出口,转向扩大内需,政策转松催生泡沫经济。虽然日本在 70-80 年代是低速增长期,但借助出口优势,在全球市场仍然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建设“政治大国”的口号下,日本转向扩内需政策;同时 1985 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为了对冲出口下滑影响,也不得不更为重视内需;1986 年 4 月日本在《前川报告》中制定了扩内需政策。为了响应扩内需政策,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货币和财政政策再度转向宽松,最终催生泡沫经济。 风险提示 1、历史资料及数据查找存在偏差;2、对日本历史和政策理解有偏差。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夯实体制韧性,寻找增长弹性——二十届三中全会政策解读》2024-07-25 •《中日消费税:殊途同归还是各有千秋?——财税改革与二次分配系列 2》2024-07-22 •《从中美日国际比较看财税改革方向——财税改革与二次分配系列 1》2024-07-18 2024-08-01%%%%%%%%research.95579.com3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4 / 28 中国经济 | 深度报告 目录 战后重建期:国家主导与道奇路线,大财政到小财政 .....
大财政系列9-日本150年财政四部曲之二:化债与繁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1M,页数2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