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
| 第一财经研究院旗舰系列报告 |中国碳市场年报2022 年 &2023 年COPYRIGHT 版权第一财经研究院产品系列★《高频看宏观》★《金融条件指数》★《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第一财经研究院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中国影响力投资报告》、《中国 ESG 投资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碳市场年报》、《中国 A 股上市公司 ESG 评级报告》等可持续发展系列旗舰报告此报告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及其相关衍生权利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出品人杨宇东策划于舰主笔刘慧雯编辑于明审定于舰 马绍之视觉设计王皎莹 钱春华 蒋皓明校对申江波 苑利芬 邓诗瑜 赵维一 王婕妤运营邵玉蓉视觉创意第一财经视觉中心7889101012131315161616161819192029292930303030302023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摘要一、市场运行情况回顾 1. 全国碳市场:量价齐升,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 2. 地方碳市场: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活跃度有待提升二、碳市场建设进程 1. 全国碳市场: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活动 2. 地方碳市场:革新交易制度,探索创新实践三、企业参与碳交易案例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中国碳市场发展相关建议 1. 为全国碳市场扩容做好准备 2. 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体系 3. 增强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2022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摘要一、运行情况回顾 1. 全国碳市场:2022 年总体运行平稳,碳价较 2021 年上涨 2. 地方碳市场:2022 年各试点碳价均有所上涨,北京碳价持续处于高位二、发展特点 1. 交易以政策驱动为主 2. 地方碳市场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一,碳价存在一定差距三、政策建议 1. 持续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 2. 促进碳金融产品和碳市场主体多元化 3. 加速重启全国 CCER 交易 4. 增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序言44中国碳市场年报当我们现在还处于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而行动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给我们留出的空间和时间。我们生活的身边,政府、学界、各类组织、企业与个人都已经开始纷纷在采取行动,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改变原有的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人能可持续地生活在地球这个星球之上,为解决环境与气候恶化问题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是照进未来的希望。人类不应只执着于无休止地消费与无限地破坏性地获取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其实早就已经回过头来看曾经做错了什么,未来应该如何去做——只是理想与行动之间,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一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人在谈到她所投资的项目时和我说,其实不用给向善的资本贴上高尚的标签,只是这件事现在必须要做了,而且做这样的事是正确的。这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在做这样选择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善待我们生活的星球,并非仅仅是利他的公共意识,因为你我也身处其中,最终我们每做的一件有益的事,也将反馈给自身。第一财经研究院一直以来关注环境与气候问题。在 2021 年 7 月 16 日,当中国正式开启了全国碳市场交易后,我们此后便撰写每月一期的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碳市场月报至今。此间,我们也分别于2023 年和 2024 年初发布了对应前一年整个年度的中国碳市场年报。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量、交易活跃度还非常有限,但是,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培育,一件事从想到做、到做好需要一步步推进,而通过碳市场交易是为了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而采取的必要方式之一。当我们认为碳中和本身是一个正确方向的时候,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它,相信我们的市场会不断完善。回想 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国碳市场开市当天的价格还记忆犹新,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价格为51.23 元/吨,较开盘价 48 元 / 吨涨幅为 6.73%,全天均价为 51.23 元/吨。当天最高价为 52.80元/吨,最低价为 48 元/吨,并且当时参与的企业还限于电力企业。这些数据从当时的解读来看,中国的碳市场价格还与全球碳市场价格有较大的价差,而当天的交易突破 50 元也预示着碳配额价格会是上涨的趋势。中国碳市场运行将近三年后的今天,再来回看这个市场,虽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优化,但它毕竟已经部分成长起来,中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也已在绿色能源使用的路上不断改进。第一财经研究院最新一期碳市场月报的数据显示,到 2024 年 4 月,全国碳市场碳价加速上涨,最高达到 104 元 / 吨。碳价破百成为今年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它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首先说明市场的交易热情较高,同时,碳配额价格的上涨,可以一定程度上促使高序言气候问题,可比我们的呼吸5中国碳市场年报排放企业加快低碳转型的步伐,推进绿色能源体系的建设。同时,碳市场交易主体的扩容也正在发生,未来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力企业,还将更多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加入。我们希望有一天,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采取的那些生产方式都能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WLA 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教授本月在上海参加 2024 绿色生态创新大会时说,唯有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方能找到新的方法,在不破坏地球环境的前提下,满足人口发展的资源需求。解决方案必须是全球性的,而非局部的,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子孙后代拥有比现在更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的现在,和我们的未来,都有土地可以亲近,都有大海可以眺望,都有冰川可以神往,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有度有序地、循环往复地采撷大自然给我们的资源。2023 年初,我曾在浙江省衢州江山市双氧水这家企业调研,这家小公司背山临水,是一家化工类企业,但是绿色的节能减排技术使用后,不仅使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收集率从原来的 40% 提升到 90%以上,还因为把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再加工成产品而提高了收益。这家企业的存在并不影响当地的绿水青山。这个小案例给我的触动很大,一家如此小的企业都能做到节能减排增效,那么,中国的那些大企业就更有理由做得更好,只是我们需要这样去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使用,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在能源使用上做到不破坏、可循环,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家园。第一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6中国碳市场年报2023 年中国碳市场年报扫描二维码,获取本报告电子版关注第一财经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和第一财经研究院“一财号”,了解更多第一财经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也可访问www.cbnri.org, 或 详 询 yicairi@yicai.com。第一财经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研究院“一财号”7中国碳市场年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在 2023 年量价齐升,市场活跃度较 2022 年大幅提高。价格方面,碳价屡屡创下新高,碳价发现机制的作用逐步显现。成交量方面,2023 年 CEA 成交量较2022 年增长了 3 倍,交易主要集中在下
2022年-2023年中国碳市场年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74M,页数3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