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气候融资报告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1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Special Edition on Climate Finance in the US, the EU and Japan2021——美欧日气候投融资专篇关于本报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绿金院前身为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是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绿金院以营造富有绿色金融精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己任,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化金融智库。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1 年 9 月,已连续十年发布《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基于广义的全球气候融资概念,形成了气候融资流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中国气候融资需求模型,并从国际气候资金治理以及中国气候融资的发展角度,逐年进行深入分析,积累了一系列的气候融资研究成果。基于长期信任与合作的基础,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与财政部建立了部委共建学术伙伴关系。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崔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洪祥骏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刘慧心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杰俣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范欣宇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庞心睿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源希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作者前言 1一、我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面临新的国际竞争 2二、美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实践梳理 4(一)美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历史沿革 4(二)拜登政府国际气候融资政策解析 7三、欧盟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实践梳理 25(一)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梳理 25(二)欧盟通过财政支出政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 28(三)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政策 37(四)欧盟碳市场与碳边境调节机制 39四、日本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实践梳理 51(一)日本气候投融资政策基本概况 51(二)日本气候投融资政策历史沿革 54(三)日本气候投融资政策重点内容梳理 57(四)日本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62目录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五、美欧气候投融资政策对我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影响的实证检验 65(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5(二)数据样本 69(三)实证设计 73(四)主要实证结果 76(五)进一步分析:美欧气候投融资新政策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竞争作用 83(六)稳健性检验结果 88六、美欧气候投融资政策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的影响分析 94(一)“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总体布局 94(二)美欧气候融资政策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构成挑战 100(三)美欧气候投融资政策一定程度上可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103七、政策启示与应对措施建议 108(一)美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启示 108(二)欧盟气候投融资政策启示 110(三)日本气候投融资政策启示 112(四)对美欧日气候投融资政策的应对措施建议 113参考文献 116附录:日本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汇总 120目录CONTENTSCONTENTSCONTENTSCONTENTS2021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1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2021 中国气候融资报告 2021 China Climate Financing Report 1 前言近年来,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共识逐渐形成,我国的国际气候投融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我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各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不断提出各类国际气候投融资计划以增加自身的影响力。例如美国提出了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气候融资计划”(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Plan),并联合七国集团(G7)主导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全球基建方案,旨在提高国际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气候门槛;欧盟提出了“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全球基建计划,以整合欧盟和成员国现有的各项海外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与绿色投资计划;英国政府提出了 30 亿英镑的“清洁绿色倡议”,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推行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手段;此外,日本也陆续出台《绿色增长战略》《气候创新金融战略》等政策文件,加强国际气候投融资合作。气候投融资为全球进入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近年来,各国在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中国也提出“30·60”目标等具有雄心的气候目标,注重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力量,将推动自身与国际社会节能减排、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作为重要使命和战略行动。但是必须认识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国在诸多气候相关领域展开竞争,国际气候投融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在行动中克服多重挑战和障碍。本报告从中国的战略视角出发,深入研究我国如何在新的国际局势下更有效理解美欧和日本的气候投融资政策,并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在采取行动盘点、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梳理美国、欧盟以及作为对照与补充的日本的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行动成效,并通过建模的方式重点量化分析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同时提炼可供我国借鉴的发展经验教训,为我国完善气候投融资举措、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提供建议。当前,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应对气候变化共识逐渐形成,“一带一路”战略正面临新的国际竞争。一方面,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已提出碳中和目标,气候转型正受到空前关注,我国在这一新形势下对全球气候投融资布局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在 2009 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每年 1000 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发达国家并未兑现相关承诺。2021 年以来,美欧的气候政策出现大量变化与进展。2021 年 3 月开始,美国总统拜登积极推行“绿色新政”:成立白宫气候政策办公室和国家气候工作组,发布限制油气、发展清洁能源的新政策,并在《通胀削减法案》中重点突出气候领域支持;国际方面,重返《巴黎协定》,并通过联合国、G7 和G20 等多边机制,谋求气候治理全球合作。欧盟是全球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理念与技术较为领先的地区,注重在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中融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提出了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环境和气候主流化”的概念,以强化和发挥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因素在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决策及投融资活动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欧盟能源市场一直存在着能源分布碎片化、吸引新投资难和竞争不充分等挑战,正通过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气候友好型投融资力度增强应对,同时随着欧盟碳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欧盟也提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试图增加欧盟以外的碳排放成本。总体上,美国、欧盟和其它部分西方
2021中国气候融资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3M,页数13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