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简评: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证券研究报告• 政策简评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发布日期:2024 年 02 月 27 日 分析师:胡玉玮 SAC 编号:S1440522090003 核心观点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在,科技创新、生产关系创新和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之“质”体现在质量高、效率高和可持续性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新型生产力理论,是解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是连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桥梁。 信息或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 1 月 31 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简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简评: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作出深刻阐释,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积极成效,但是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塑造我国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相关定性、特征、联系如下图所示。 图 1: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内涵 数据来源: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信建投证券 一、创新 (一)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我国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历史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次政治局学习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部署落实,强调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从创新内容角度来看,创新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原创性创新,在理论层面是在科学领域中开辟一条 证券研究报告•政策简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全新的道路,创造新的学术流派甚至一门新的学科,在应用层面是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第二类创新是颠覆性创新,在理论层面改变原有科学的范式、框架,甚至可能完全打破原有的认识,在应用层面跨越现有的技术壁垒,实现弯道超车。第三类创新是对既有研究领域的突破式创新,进入某个领域或研究方向的世界前列并取得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在理论层面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在应用层面产生新的技术优势,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前列甚至领先水平,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技术封锁,过去模仿创新模式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只能依靠我国自主研发实现突破。第四类创新是在既有研究领域中细分创新,在理论层面在某一细分领域中产生边际贡献,在应用层面产生新的专利。一方面,第四类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其贡献同样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第四类创新的主要成果是论文或者专利,是对既有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小修补,其投入产出比和创新驱动效果相对有限,更多是以量取胜。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我国创新驱动路线的一次重要指示,分别对应前三类科技创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更多将资源投入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坚中,加快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经济体制方面,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降低乃至打破各类市场壁垒,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全国一盘棋”战略部署。在科技体制方面,一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细化部署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健全完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适当提高知识成果在分配中所占比例。三是营造创新氛围,鼓励科研工作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02-27
中信建投
9页
0.79M
收藏
分享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9M,页数9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9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离岸人民币与美元指数走势 图表 18:离岸人民币与中美利差走势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中资美元债指数走势图(Markit iBoxx) 图表 16:中美 10 年国债收益率利差(%)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MSCI 中国指数未来 12 个月预测市盈率 图表 14: MSCI 中国指数风险溢价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恒生指数未来 12 个月预测市盈率 图表 12:恒生指数风险溢价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全球主要股市估值(未来 12 个月)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南向资金近七日十大净买入(亿港元) 图表 8:南向资金近七日十大净卖出(亿港元)
综合
2024-02-27
来源:策略周报:政策利好支撑港股反弹,持续升势或待财政加力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