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观察2024年第03期(总第512期):CCER重启将助力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
Ω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国际金融评论》 ● 《国别/地区观察》 作 者:赵廷辰 中国银行研究院 电 话:010 – 6659 1558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王家强 李佩珈 联系人:王 静 刘佩忠 电 话:010 – 6659 6623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24 年 1 月 8 日 2024 年第 03 期(总第 512 期) CCER 重启将助力 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 低碳科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但目前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前沿低碳产业一方面急需融资实现规模化量产,在量产中加快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因尚未形成商业效益,难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合意投资收益率。为破解这一困局,需为金融业创造外部抓手。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将于时隔 6 年后重启。CCER 具有服务前沿低碳技术等特点,使其有望成为统筹谱写“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两篇大文章的坚实支点。未来建议:一是围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进一步拓展 CCER 方法学。二是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应依托 CCER 在支持范围、利率、期限等方面进行优化。三是加快碳交易领域立法。四是金融机构应围绕 CCER 加快开发碳金融产品、开展业务营销。 研究院 宏观观察 2024 年第 03 期(总第 512 期) 1 CCER 重启将助力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 低碳科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但目前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前沿低碳产业一方面急需融资实现规模化量产,在量产中加快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因尚未形成商业效益,难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合意投资收益率。为破解这一困局,需为金融业创造外部抓手。我国财政曾为风光电发展提供补贴,撬动绿色金融投资,取得良好成效,但目前财政支出空间已较为有限。国家核证自愿减排机制(CCER)时隔 6 年后重启,或将成为新抓手。CCER 聚焦尚不具备商业效益的前沿低碳技术;通过销售碳减排量可提高低碳产业未来收益;能够科学准确地度量碳减排量;项目开发与交易向全社会开放。这些特征使得 CCER 有望成为撬动金融支持低碳科技的坚实支点,为统筹谱写“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两篇大文章创造有利条件。未来建议:一是围绕《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进一步拓展 CCER 方法学,为金融支持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着力点。二是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应依托 CCER 在支持范围、利率、期限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激励绿色金融的政策合力。三是加快碳交易领域立法,澄清 CCER、碳配额等碳资产的法律属性,夯实碳金融业务法律基础。四是金融机构应聚焦 CCER 前沿低碳产业,加快开发碳金融产品、开展业务营销。 一、金融支持低碳科技需要新抓手 推动低碳科技进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条件。要构建三方面技术与产业体系。一是能源供给端要由传统煤电产业,转变为风、光、水、核、地热等零碳能源产业体系。二是能源消费端要使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由使用化石能源转变为使用绿电、绿氢。三是在碳汇方面,要建立健全碳捕集封存(CCS)产业和各种生态碳汇产业。2022 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为低碳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指南。其中有大量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尚不成熟,包括海上风电、光热发电、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新型核能发电等各类供电技术,各类智能电网技术,空气储能、液态和固态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各类储能技术,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各类低碳零碳生产技术,绿色低碳建筑 2 2024 年第 03 期(总第 512 期) 技术,新能源载运和绿色交通技术等等。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全球仅在能源行业所需的碳中和技术中,目前就有约 50%还不成熟,这可能是我国乃至全球碳中和的最大挑战。但也正因为技术进步还有巨大空间,绿色低碳产业具有极高的发展上限,在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和动能衰弱情况下,能够成为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低碳科技进步,需要在金融支持下加速实现规模化量产。当低碳技术还处于“从 0 到 1”的实验室阶段时,进步速度主要取决于基础科研水平,应由财政资金给予支持。而当技术“从 1 到 2”走向商业化应用阶段时,需通过规模化量产来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这就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支持。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便是例证。光伏是绿色金融支持重点,例如 2013 年至 2017 年年中期间1,贷款年均增速高达 42%,余额超过 2000 亿元,推动同期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扩大近 19 倍,每度电发电成本降低 40%(图 1)。 图 1:中国光伏装机规模与光伏发电度电成本 资料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 金融支持早期低碳产业的经济回报较差。早期技术不成熟,投资新建项目收益率低。例如,近几年来我国新建光伏发电成本才逐步与煤电看齐甚至更低,此前多年光伏发电成本明显高于煤电。而电网以相同电价收购煤电和光电,投资新建光伏电站回 1 2018 年后数据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前后口径不完全一致。 050100150200250300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光伏度电成本(美元/千瓦时)光伏装机(右轴,十亿瓦特)宏观观察 2024 年第 03 期(总第 512 期) 3 报率明显低于煤电。这一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或将影响金融积极性。 政府财政支出能够增强低碳项目经济性、撬动金融资金,但财政支出空间有限。财政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补贴、贴息或担保,能够提升投资收益率、分担投资风险。例如在光伏产业发展中,国家允许电网以高于煤电的价格收购光电和风电,电价之差由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弥补。较高的电价确保了风光电项目合理的内部收益率(一般认为可达 8%左右),使其具备了吸引金融投资的基本条件。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为促进我国光伏、风电产业的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地曾出现“骗补”或“弃电”现象,而且 2016 年后可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4年第03期(总第512期):CCER重启将助力金融支持低碳科技发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4M,页数1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