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开启十年产业大周期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 1 / 6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Main] 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开启十年产业大周期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 人形机器人开启人工智能应用大未来,未来十年产业大趋势确立: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打破工业及服务机器人的限制,近 2 年国内外资本大举进入,未来 20 年产业大趋势确立。特斯拉机器人兼具性能与性价比,目标定价 2 万美金,且进度引领全球,目前处于 B 样阶段,24 年底有望开始小批量,率先与工厂应用,商业化路径将从细分领域突破到通用型,从 tob 向 toc 转变,28-30 开始大规模放量。我们预测全球 25 年人形机器人初步商业化,销量 3 万台,30 年新增需求 100 万台,2035 年销量有望突破 1000 万台。 ◼ AI 加速人形机器人产研,特斯拉引领全球:软件决定人形机器人高度,算法需与硬件匹配,而科技巨头具备超强研发实力及软件技术优势,其中特斯拉凭借 FSD 算法算力积累、电动车供应链降本优势,遥遥领先。特斯拉将 FSD 纯视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嫁接至人形机器人,利用仿真虚拟大模型及自动驾驶积累数据提升算法训练效率,从而提高机器人平衡性能、行走步态、手部抓取等。此外,特斯拉自研的 FSD 芯片与 Dojo超算提供算力支撑。 ◼ 特斯拉运控系统最具量产优势,中国供应链受益:特斯拉机器人核心关节包括三大类、40 个执行器组成,其中身体 14 个旋转执行器(谐波减速器方案)、14 个线性执行器(滚柱丝杠+梯形丝杠方案),手部 12 个空心杯模组。目前执行器三花与拓普均已送样,手部关节鸣志电器已送样。目前整机 bom 成本超 30 万,大规模量产后将降至 10 万元。从价值量及技术壁垒综合看,零部件排序为六维/丝杠/减速器/空心杯/无框力矩电机。六维传感器:目前进口价值量高,单个 1-2 万元,推测手腕或各使用一个,国产技术未完全突破;滚柱丝杠:线性执行器中使用 8 个左右,目前单个价值量 1-2 万元,龙头为欧洲厂商,看好速滚柱丝杠国产化的大幅降本;谐波减速器:旋转执行器中使用 14 个,单个价值量 1200 元,供应商为绿的,未来随小厂起量,价格有下降空间,同时髋关节或使用新型 rv 减速器替代,双环已启动研发;空心杯:用量 12 个,单个价值量 1000 元,鸣志已送样,后续拓展至集成,提高 asp;无框电机:主要供应商为美企,壁垒接近伺服电机,伺服相关厂家可以切入,且执行器集成商也可自产。 ◼ 对标电动车化,人形机器人星辰大海:从股价角度看,电动车行情 2010年第一次纯主题炒作,涨幅超 1 倍;2012 年底-2014 年产业化前夕的主题投资,主线清晰,特斯拉概念受追捧,涨幅超 2 倍。因此人形机器人放量行情前的主题投资仍值得参与。从产业角度看,电动车 19 年底开启的放量行情中,价值高/壁垒高/格局好的环节,如整车、电池、隔膜、电解液等易出 10 倍股,因此对于机器人投资,优选绑定头部企业、壁垒最高核心环节、单机价值量可提升环节。 ◼ 投资建议:关注总成及核心零部件环节弹性较大的公司,同时这些公司与经济复苏相关、也可叠加国内政策刺激预期:1)总成 | 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推荐三花智控、 汇川技术,关注拓普集团;2)手关节:推荐鸣志电器,关注江苏雷利(鼎智科技),3)减速器&丝杠:关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秦川机床、贝斯特、恒立液压,4)无框伺服电机:推荐禾川科技、雷赛智能,关注步科股份。 ◼ 风险提示:量产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Table_PicQuote] 行业走势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工控月报:工控需求拐点将至,电网紧抓结构性机会》 2023-08-01 《2023 年储能中期策略报告:中美高增,欧洲去库,新兴市场成亮点》 2023-07-11 特此致谢东吴证券研究所对本报告专业研究和分析的支持,尤其感谢曾朵红的指导。 [Table_Author] 2023 年 08 月 31 日 分析师 芮雯 (852) 3982 3217 ruiraven@dwzq.com.hk -28%-25%-22%-19%-16%-13%-10%-7%-4%-1%2%31/8/202230/12/202230/4/202329/8/2023电力设备沪深300 2 / 6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 人形机器人开启人工智能应用大未来 近 2 年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及投入大增,国内外资本大举进入,未来 20 年产业大趋势确立。海外厂商主要有特斯拉、本田、波士顿动力、英国 Engineered Arts、挪威 1X,特斯拉 Optimus 预计 24 年底量产。国内厂商主要包括傅利叶、优必选、达闼、小米,其中优必选、达闼的人形机器人具备量产能力 出生率下降、人力成本抬升,人形机器人空间广阔。我们按照美国的安保、第二产业、送餐、快递、商场导购、餐饮服务、看护、家政及其他领域就业人数及渗透率测算出美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其他市场按照中国需求的 1.5 倍进行预测,预测全球 25 年人形机器人初步商业化,销量 3 万台左右,30 年这些领域就渗透率 1.5-2%对应存量需求 230万台,新增需求 100 万台+,2035 年销量有望突破 1000 万台。 图1: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测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美国劳工统计局,东吴证券(香港)测算 2. AI 加速人形机器人产研,特斯拉引领全球 人形机器人本质是 AI 系统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算法是核心,需与硬件匹配。机器人的输出包含了虚拟与物理两种能力。虽然人形机器人从本体硬件上看,存在抗压硬度与灵敏度不足的问题,但更核心问题在于是算法对运动能力的控制,包括本体平衡、行走的步态、手部抓取等规划与控制。这需要成熟的感知系统基础、强大的算法分解任务和规划动作、大模型不断仿真训练以及超强的算力支撑。同时要求,算法与硬件相匹配,这要求机器人企业需自研算法,并持续更新迭代。 人形机器人进入门槛高,科技巨头拥有研发实力及软件基础。头部科技公司,如特 3 / 6 东吴证券(香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斯拉、腾讯、OpenAI、小米等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相比,可能在机械硬件方面积累较少,但在视觉感知、算法、虚拟仿真等软件方面领先优势明显,且与原有业务协同效应明显。综合来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优势最为突出,一是可直接嫁接 FSD 感知与算法、深度神经网络训练软硬件基础,且具备最为顶级的研发团队;二是成熟的汽车供应链,降本路径清晰;三是特斯拉汽车工厂提供率先应用场景。 3. 特斯拉运控系统最具量产优势,中国供应链受益 特斯拉机器人采用电驱动方式,设计之初就考虑大规模量产:区别于波士顿的液压方式,电驱动方式关节更灵活,且核心部件均大规模量产
[东吴证券(香港)]: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开启十年产业大周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2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