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末谈(8月第3期):打破“估值幻觉”,拥抱“市场底部”
策 略 研 究 2023.08.19 1 敬请关注文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策略周报 打破“估值幻觉”,拥抱“市场底部” ——策略周末谈(8 月第 3 期) 分析师 曹柳龙 登记编号:S1220523060003 联系人 徐嘉奇 相 关 研 究 《本周 A 股估值进一步收敛——A 股 TTM&全动态估值全景扫描》2023.08.19 《似曾相识“牛”归来? ——策略周末谈(8月第 2 期)》2023.08.12 《本周 A 股估值全线下跌——A 股 TTM&全动态估值全景扫描》2023.08.12 《方向比节奏重要,继续“降维进攻”! ——策略周末谈(8 月第 1 期)》2023.08.05 《本周 A 股估值总体回升,科创板估值大幅扩张——A 股 TTM&全动态估值全景扫描》2023.08.04 《风起“小鹏”——策略周末谈(7 月第 4期)》2023.07.29 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活跃资本市场”夯实“政策底”,8.17 科创板“回购潮”以及 8.18 证监会答记者问加速确立“市场底”。不过当前 A 股估值仍处历史均值附近,难免导致部分投资者质疑本轮“市场底”的成色。 就此现象,我们的基本看法如下: 第一、政策的方向和节奏都已是明牌,A 股“市场底”有望加速确立。我们维持 7.16《降维进攻》以来的判断: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修复之前,“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将持续发力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8.18 证监会答记者问提及的券商加杠杆/IPO 暂停/降低印花税等表述,有望加速确立 A 股“市场底”!(详见 8.19《反攻!信心重塑的三张图》) 第二、“市场底/估值底”通常同时出现,但“估值幻觉”导致当前 A 股估值看起来并不低。(1)“市场底”通常滞后“政策底”1-2 个月出现,因此不能因为 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 A 股依旧“跌跌不休”而去质疑“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决心和动能!(2)“市场底”通常出现在 A 股估值低于均值-1 倍标准差的底部区域,不过,19 年以来半导体和新能源车链市值占比扩张导致 A 股估值中枢上移,当前 A 股估值仍处于均值附近(数据失真)。 第三、打破“估值幻觉”,当前 A 股估值已经接近 18 年末的底部区域。A股“估值幻觉”是由行业特征造成的,我们基于历史时间序列分位数法,重构 A 股估值体系(详见正文),可以“剥离”估值的行业属性。当前 A 股重构后的估值处于均值-1 倍标准差的位置,接近 18 年末的“估值底”。 第四、18 年末“市场底/估值底”经验:券商搭台,成长唱戏!18 年末的信用周期底部,没有走地产/基建“宽信用”的老路,而是“民企纾困”寻找科技制造“宽信用”新方向。18 年 10 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激发资本市场”活力表述后,券商大涨 80%左右,地产阶段性上涨,半导体和新能车链 19-21 年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并持续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第五、拥抱“市场底部”,继续“降维进攻”!23 年高质量发展是全年政策主线,“券商搭台,成长唱戏”也将是当前布局“市场底”的重要方向,关注:(1)“活跃资本市场”受益的券商;(2)“高质量发展”主线下,潜在结构性“宽信用”的新能源车链/AI 算力基建/央国企“中特估”。 ⚫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盈利环境发生超预期波动等。 方 正 证 券 研 究 所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策略周报 2 敬请关注文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1 本周核心观点 1.1 政策的方向和节奏都已是明牌,A 股“市场底”有望加速得到确立 我们维持 7.16《降维进攻》以来的判断: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得到修复之前,“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将持续发力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果说 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是确立了“政策底”方向的话,那么,8.18证监会答记者问则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底”的节奏,将加速确立 A 股“市场底”。我们在 8.19《反攻!信心重塑的三张图》中提示投资者关注 3 大方向—— (1)证监会关于扩大“两融”范围、降低“两融”费率的表述,类似于14 年末的券商加杠杆逻辑,将进一步夯实券商的反弹动能;(2)证监会表态将“合理把握 IPO、再融资节奏”,历史上,IPO 暂停区间 wind 全 A 平均上涨 17%;(3)证监会也表示已经关注到市场对于调降印花税税率的呼吁和关切,历史上,wind 全 A 在下调印花税后 5 日平均上涨 4.6%。 图表1:8.18 证监会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政策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1.2 A 股底部特征遵循“政策底→市场底/估值底”,但当前的“估值幻觉”导致 A 股估值看起来并不低 A 股底部有两个特征:(1)“政策底”确立后,“市场底”一般滞后大概 1-2 个月出现;(2)“市场底”一般会和“估值底”同时出现,且“估值底”一般处于动态均值-1 倍标准差之下。基于第一个特征,我们在8.6《方向比节奏重要,继续“降维进攻”!》以来持续提示投资者:不能因为 7.24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 A 股依旧“跌跌不休”而去质疑“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的决心和动能! 不过,基于第二个特征,投资者也经常“回敬”我们:既然当前 A 股估值并不便策略周报 3 敬请关注文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宜,“估值底”遥遥无期可能也会导致“市场底”不断延后。对此我们认为,2010 年以来 A 股细分行业的市值结构变迁,尤其是 2019 年以来半导体和新能源车链市值占比不断扩张,导致 A 股出现“估值幻觉”:高估值的科技制造业市值占比扩张,会带来 A 股“估值底”被动抬升! 图表2:A 股的“市场底”和“估值底”一般是同时出现的,且“估值底”位于均值-1 倍标准差以下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备注:动态均值和标准差,是滚动 24 个月的估值数据计算的,能更敏感捕捉政策“变化”对 A 股估值的影响 1.3 打破“估值幻觉”,当前 A 股估值已经接近 18 年末的底部区域 A 股“估值幻觉”是由行业特征造成的:科技制造行业的估值天然高于传统周期,“高质量发展”主线下,市值结构变迁会提升 A 股估值中枢。我们基于历史时间序列分位数法,重构 A 股估值体系:(1)计算每只个股 2010 年以来的估值分位数;(2)市值加权汇总计算 A 股整体的估值。此算法下,每只个股的估值都是图表3:2010 年以来 A 股市场结构明显变迁 图表4:2019 年以来电力设备和 TMT 市值占比明显扩张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策略周报 4 敬请关注文后特别声明与免责条款 “自己和自己比的”,可以“剥离”个股的行业属性。当前,A 股调整后的估值已经处于均值-1 倍标准差以下,接近 18 年末的“估值底”。 图表5:基于历史时间序列分位数法,重构 A 股估值体系 资料来源:Wind,方正证券研究所 1.4 18 年末“市场底/估值底”经验:“调结构”是全年主线,高质量发展(大
[方正证券]:策略周末谈(8月第3期):打破“估值幻觉”,拥抱“市场底部”,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M,页数12页,欢迎下载。
